谈教师反思的深度、广度和高度_教学论文 - 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论文 >谈教师反思的深度、广度和高度

谈教师反思的深度、广度和高度

查字典历史网 2016-01-26

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工作态度。反思可以升华思想、凝炼智慧。反思不仅要有深度和广度,更要有高度。下面,笔者以本学期组织的高一全体历史教师的课例研究系列活动为例加以说明。

一、教师反思的深度

课例研究是以课例为载体、以反思为前提、以观察为手段、以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互动对话为主要特征、以改变教学行为为研究目的的教学研究方式。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与研究发现,如果反思缺乏深度,那么课例研究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作用。而要提高反思的深度,教师就应该明确主题,精心设计课例研究的活动,并做好活动后的交流对话。

1.明确主题

通过观课、调查、访谈和研讨等活动,笔者发现,目前,江苏省常熟市高一历史课堂中普遍存在着两大突出问题:一是轻视历史概念教学;二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包办代替现象比较严重。因此,笔者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以下两大活动主题:一是在高一历史新课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历史概念教学;二是“如何实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权,给学生提供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佐藤学先生语)。在活动前,笔者通过QQ群提前将此活动主题告知全体高一历史教师,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

2.活动设计

确定活动主题之后,教师就要有的放矢地对课例研究活动进行全程设计和精心策划。本课例研究的主要活动有:一是同一备课组内老、中、青三位教师同题异构《开辟新航路》;二是集体反思性对话交流。本次活动历时将近一个半月,分为四步。一是准备环节。三位开课教师(三位开课教师是陈老师、钱老师和黄老师)在课前进行精心预设,做好教学案的编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学情的研究等工作。其余教师做好听课前的教学设计,初步了解三位开课教师的教学风格(学科教研员下发活动通知,给教师们一周的准备时间)。二是异构环节。三位教师精彩演绎高效课堂,其他教师上交自己的教学设计(开课教师同时上交教学设计、教学案和多媒体课件等),用心观察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并认真做好听课记录(用时半天,含三位开课教师的说课及学科教研员布置反思任务,教研室派计算机教研员对本次活动进行全程录像)。三是反思环节。三位开课教师认真回顾和梳理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并作好上课反思,其他教师则认真写好不少于三千字的听课反思(用时一个月,其他教师将听课反思电子稿发送到学科教研员专用邮箱)。四是对话环节。全体高一历史教师集中进行反思性交流对话(用时半天)。

3.对话交流

同题异构进行一个月后,全体高一历史教师集中在教研室进行更为深层次的对话交流,分享各自的反思成果,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智慧碰撞。正如听课教师许老师所说,“陈老师十分重视知识的整体感知,他做的本课知识结构很有特色(如图1、下页图2所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

听课教师徐老师说:“钱老师对历史概念的阐释比较到位。其实,在本课中有三个重要的历史概念必须要跟学生解释清楚,即‘世界市场’、‘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如果教师们能将这三个核心概念阐释到位,那么,本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就基本上无任何障碍了,此时,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学、合作学和探究学。”

“跟同伴相比,我的课堂思维含量不高。在自己编的学案上已把所有分析问题的角度、思路和方法都告知给了学生。上课时只是让学生罗列其中的知识要点。《开辟新航路》的教学中,学生完全可以在我的引导和点拨下,找到其中的规律,即西班牙支持的两位航海家都是向西开辟新航路,而葡萄牙支持的两位航海家都是向东开辟新航线。”上课教师黄老师这样反思道。

的确,开展“同题异构”活动可以促使教师积极地学习、思考和探究,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从而避免出现有的教师坐享集体备课的成果,或者简单照搬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的现象。在本次“同题异构”活动中,三位开课教师“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其他教师也都在用心思考。通过备课、听课、说课、上课和评课等课例研讨系列活动,教师们踏踏实实地经历了“理解教材—独立设计—课堂实践—比较创新—总结提升”的教研全过程,并在研讨中取得共识,达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教师反思的广度

教师反思的广度主要体现在反思的全程性、全面性和全体性上。

1.全程反思

反思是每时每刻的。教师应将反思贯穿于自己的课前、课中与课后的教学全过程中,渗透于认真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教师的课堂教学需要修炼,而修炼需要持之以恒的不断反思。反思的主要目的在于不断地省察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并能从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探察它的积弊与沉疴,促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得以改善。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复杂艰难而又循环往复的过程。上课教师陈老师认为:“以前我只重视课后反思,其实课前反思也很重要,课前未雨绸缪、三思而行效果会更好。因为一堂课成功与否,往往与教学对象的情绪变化和教学环境的优劣是很有关系的。为了上好这一堂课,课前我花了很多时间深入钻研本课内容,针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和教学环境,认真反思自己编制的教学案及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并及时记录了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及新策略。”所以,反思于课前、课中、课后,不失为检验课堂的好办法。只有这样的“瞻前顾后”,才能让反思更实在、更有效。

2.全面反思

反思是多元多维的。教师不仅要反思自己的教,还要反思同伴的教,更要反思学生的学。

以反思自己的教为例。教师在每次课后都必须认真梳理如下问题:学习目标的设计是否合理,预设的目标学生完成得如何;学习内容的整合是否适宜,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整体知识的建构;学习策略的运用是否高效,是否还给了学生学习权,学生是否有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更多机会;学习评价的实施是否科学,学生能否在教师的激励和表扬下更主动、更自信、更快乐地学习;教学是否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学生通过学习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包括双基的掌握、能力的发展、方法的习得、认识的提高以及理性精神的养成等方面。

同时,全面反思还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反思教的行为,更要反思教的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反思教师自己的教育理念。理想地说,教师的任何教育行为都应该建立在一定的理念基础之上。所谓有理念,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策略选择和行为方式能够清晰地进行理念解释和行为描述,能够进行“为什么”的阐释。二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理念的形式、观点是理念的内容、思维方式是支配行动的重要因素,教师怎样思维,就会怎样行动。

3.全体反思

反思需要全体教师的用心投入,因为只有参与活动的全体教师都积极进行反思,才能让课例研究的效益最大化。

首先,教研员要提前做好反思活动的准备工作。以本次课例研究活动为例。活动前,教研员要认真做好对两大活动主题的系统学习、思考及对《开辟新航路》一课的深入研究。活动中,教研员要与学科教师一同完成反思任务。活动后,通过对高一历史课例研究系列活动的整体反思,笔者认识到,以后组织此类活动时可以适当放开些,即主题可以从教师中来,课也可以让不同学校、不同层次的教师来异构(此次异构活动中“同”的味道还是比较浓,“异”的味道略显不足);可以让更多的教师参与(整个高中段历史教师或初中段历史教师或全体历史教师一同参与);反思的要求也可以更理性一点,这样才可以让参与教师收获更多的精彩。

其次,以往教研活动中多数学校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反思时,只有备课组长一个人进行教学反思,其他的教师往往只是看客,无动于衷。本次活动要求与会的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做好教学反思笔记。在集中交流之前,笔者收齐了三十一份反思作品(常熟市高一历史教师共三十一位),尽管教师们的教学反思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至少每个教师都参与其中,都写出了自己对课例研究的个性化解读和理解,这是可喜的进步。

三、教师反思的高度

教师反思的高度是指教师反思后要有认识的提高、行为的跟进和价值的引领。也就是说,反思不仅能促进学生的成长,更能推动教师走向成功。

1.认识的提高

S中学戴老师说:“人是因为有了比较才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也是因为有了比较学习才有进步。这次的课例研究系列活动可以让我们真真切切地看到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更明白了突破瓶颈的发展方向。以后,我们要切实在以下环节努力探索,争取缩小差距:①课前要多下工夫读懂学生、读透教材,特别要注重对历史概念的深度解读;②课中要给足学生活动机会,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感悟中习得方法、锻炼思维、培养能力;③课后要多给学生设计一些活动类作业,让学生乐在其中。”“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语)。同题异构中的异构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这种教研活动是一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分享、交流和提升的教学研究模式,可以更好地比较不同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三位执教教师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构思和不同的教学策略,无疑使听课者真正感受到了不同教学艺术的无穷魅力。”这是某实验校陆老师的一番肺腑之言。

2.行为的跟进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省、教学体验和教学监控等方式,辩证地否定主体教学观念、教学经验和教学行为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其目的在于改善教师的教学,提高教与学的质量。本次同题异构活动后,很多教师都感受到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发生了显着变化。例如,C中历史组和由特级教师马宁引领的S中团队率先行动,他们以本次活动为契机,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积极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共同体成员间的相互听课和指导,采取连环跟进式教学:第一次教学后进行共同体集体反思,设计出更加优化的教学方案,再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教学……两校历史组切磋教学艺术与教学研究的氛围很浓。在他们的课堂上出现了三个可喜的变化:一是变知识传授为智慧激发;二是变一言堂为百家鸣;三是变注重知识为关注生命。现在,两校的教师们一般都能做到:能让学生自学的让学生自学,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动手的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讨论的让学生讨论,能让学生总结的让学生总结,能让学生展示的让学生展示。在他们的示范、辐射和引导下,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正在发生着质的飞跃,更多的莘莘学子享受到了更优质的初高中历史教育,得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3.价值的引领

S中学李老师在《让历史课堂多彩纷呈——〈开辟新航路〉同题异构的反

思》中写道:

“第一,教师当为学师。为了写好周老师布置的这篇反思文章,我把我师傅马宁老师近年来写的概念教学论文读了个遍,如《‘存在性实践’视域下的历史概念教学策略研究》、《‘概念为本’的课程设计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例析》和《以核心概念引领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谈——运用范例建构模式复习〈社会主义在中国〉为例》等。课后发现,概念教学是知识与技能目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让学生掌握历史概念,既是发展智慧的核心,也是解决问题和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基础,是教学的中心任务。当前,历史概念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不讲解历史概念,草草勾划了事;二是不会讲解历史概念,绕来绕去不知所云;三是重史实概念讲述,轻理论概念阐释;四是史实概念缺少理论分析。以至于很多教学内容的学习对学生来说还是囫囵吞枣,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也在网上查阅了数百篇关于同题异构的文章,了解到同题异构就是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或同一个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和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意义的设计,并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

“第二,教师当为研者。本次课例研究活动给我的又一启示是,教师应十分重视教学研究。要注重对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研究;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和融汇的研究;注重对教学策略(含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完整设计和准备的研究;注重对评价标准的科学制定和灵活运用的研究,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材料导读式等历史新课型。教师一旦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自己所进行的教学实践,就会更愿意思考教学理论,对新问题更敏感、更有创见,其教学效果也必将随之提高。”

总之,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必备的一种能力。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觉醒自己的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思维方式,改善教育行为方式,凝练教育教学艺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课堂实录视频-翟鹏娜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李晓慧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发勇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张巧霞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皇权与相权的斗争》课堂教学视频实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李敏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安淑琴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关丽静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陈苗苗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课堂实录视频-张文文

与“谈教师反思的深度、广度和高度”相关文章

热门教学论文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历史教案
历史课件
历史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