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古代农业研究和利用_教学论文 - 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论文 >浅论古代农业研究和利用

浅论古代农业研究和利用

查字典历史网 2016-02-02

古代农业科学技术史是人类不断总结和探讨对古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利用和改造的经验。我国的古代农业科学技术历史悠久,系统地、科学地、正确地反映农业发展的历史及其成就,是古代农业研究的长期积累。古代农业利用的内容是古代农业研究成果的集中反映和体现。古代农业的利用就是以农学、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博物馆学以及哲学等学科的理论为依据,以农业文物、图片、模型、雕塑、文献等为主要手段,对我国古代农业科技历史的再现。它是集古代农业研究与艺术加工于一体的一项研究成果。因而它能够起到启迪后人,传播知识以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获得显着的社会效益。

一、古代农业研究指导思想确定的陈列

我国对古代农业历史研究工作,以往多集中于着书,古籍立说发表着作方面,读者面小而往往又不易理解,通过农业文物、资料等集中收藏,经过研究、设计,用实物形象将古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成就展现,对不同文化层次的现实所感受,影响范围较大,社会效益明显。从陈列内容来看,我国传统农业技术是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它既有宝贵经验,同时也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因此,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方面对古代农业遗产中宝贵的东西需要加以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社会和科学都是不断进步的,对传统农业技术应当用现代科学加以检验,取其精华。在内容上要求做到观点明确,资料翔实,系统、科学正确反映农业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设计强调准确性、科学性、艺术性,力求科学内容与尽可能完善的艺术形式的统一,生动活泼,雅俗共赏。

我国古代农业有近万年的历史,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业。古代农业涉及时间长,门类多、范围广、问题复杂,如农业史包括农艺史、园艺史、农具史等。利用研究古代农业陈列确定陈列内容,制定陈列方案和设计。通过社会调查研究,我们应以社会和现实要求为考虑对象。一是使一般客观者了解古代农业基本知识,二是专业人员了解某种专业技术发展过程和其经验。在陈列结构上作深入的研究和大胆的改革,采用通史与专业史相结合的方法选定内容。

二、利用古代农业的研究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古代农业科学历史是农业古籍、农业文物资料等体现的。是古代文明的物质表现,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的特点,这些古代农业资料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各历史时期的农业科学技术,凝结着我们祖先的杰出智惠和生生不息的创造精神,是一部物化了的中华民族生存史、奋斗史和发展史,科学地利用古代农业的研究成果,可以使人们深刻认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民族凝聚力,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振奋精神,继往开来,满腔热情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利用古代农业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既是古代农业中的自身客观规律现实需要,只有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才能做到古代农业研究成果的合理利用。同时,注意到对社会效益有关学术的处理,一般情况通史研究,只是处理农业技术发展历史的分期问题。对于我国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过程,按历史朝代划分时期,但历代王朝的更替并不是古代农业技术发展的原因,不能反映农业技术发展的历史阶段,将其古代农业研究很难说明。历史上农区的人口比牧区的人口多很多,他们以粮食为主食,肉类为副食。“民以食为天”中的“食”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指粮食。所以历代统治者都十分关心年景的好坏,收成的多少。《春秋》中谷不熟则书,可见历史上

以生产粮食为主种植业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础。因此确定以大田作物精耕细作技术的发生发展作为农业技术历史分期主要依据,这样不仅脉络清楚,突出了农业技术本身的特点,也是自身发展过程,利用古代农业研究中产生社会效益。

三、正确处理古代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古代农业中文化遗产保护是研究工作的重要任务,但不是研究工作的唯一任务,古代农业中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也是研究工作的主要方面。文化遗产利用包括对农业文化遗产进行历史的、科学的研究,利用农业文化遗产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等许多方面,当然也包括合理利用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创造经济效益。农业文化遗产利用必须 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必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我们强调社会效益,但并不排斥经济效益,而且要争取好的经济效益,使经济效益能够反馈到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上。如果只讲保护,不讲利用,就保护抓保护,就难以使农业文化遗产工作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就难以解决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经费严重不足的矛盾;就难以尽快改变文博单位长期“守着金山讨饭吃”的尴尬局面.就难以调动和维护广大古代农业研究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有效地保护古代农业文化遗产是合理利用文化遗产的基础,合理地利用古代农业中的文化遗产是有效保护文化遗产的动力,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既要反对片面强调文物的开发利用,造成国家文化遗产资源的流失和破坏,也不赞成为了强调古代农业中文化遗产单位的公益性,而放松甚至放弃古代农业中文化遗产资源在对外开放中获取应有的社会效益,给文化遗产作用的发挥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不可否认,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古代农业研究部门,还没有真正处理好在古代农业中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强调文化遗产保护的多,讲合理利用的少,割裂了保护与利用的辩证关系。靠上级给的经济思维方式普遍存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古代农业研究工作都越来越举步维艰,特别是古代农业中文化遗产保护部门,经费极度困难,单位中文化遗产保护安全条件极差,科学有效的保管条件更是无从谈起,长此以往,有一些文化遗产要霉烂在库房中,要就是被盗、被抢。因此,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在古代农业研究单位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要紧紧围绕本地区、本单位的古代农业中文化遗产优势和藏品特点,在确保文化遗产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掘文化内涵,充分利用社会价值。争取好的社会效益,进而改善和加强本单位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国农业博物馆在这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总结。中国农业博物馆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在1959年国庆节前建成并投入使用,是国内唯一一座大型园林式展馆,收藏陈列了较为丰富的农业文物,标本古籍和传统农具等各类藏品近5万件。该馆充分利用这些藏品特色资源,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相关专题活动,即发简介宣传自己。与国内外业务合作与交流,增加社会效益,并重整合本馆资源,面向公众普及农业科普知识,培育新的潜在客源群。此外,还充分利用中国农业博物馆在全国国家级地位及影响,利用该有在古代农业陈列展出方面的优势条件,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通过一系列展出活动,提高了该馆的知名度,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该馆工作的关注,理解与支持,加强了馆际交流和协作,弘扬了祖国优秀传统农业文化,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该馆从工作中认识到古代农业文化遗产有效保护是合理利用的前提和条件,没有古代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可不能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因此,该馆在不同的时期拿出经费用文化遗产文化维护与保养,安全保护及更新陈列、服务设施等,使文化遗产文物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始终于良好循环的状态。为此,先后获得国家、北京市政府等授予的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国际科学与和平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郭宏科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河南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课堂实录视频-张文文

高考历史一轮 世界现代史 第3讲 斯大林模式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第29课《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课堂教学视频实录-王丽

2019年北京中考历史卷真题解析(3)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谭淑利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走向民主政治》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刁玉玲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李明志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郑伟

与“浅论古代农业研究和利用”相关文章

热门教学论文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历史教案
历史课件
历史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