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表述_新课程标准 - 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新课程标准 >高中历史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表述

高中历史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表述

查字典历史网 2013-01-15

作者授权网络发布 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

三、高中历史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表述

尽管每一门课程标准的具体格式目前很难统一,但是不管哪门课程的具体目标的表述方式应该是一致的,这种表述方式主要与表述技术有关,而与具体的课程内容没有多大关系。由于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确立基础的不同,两者所确立的目标体系有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在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表述方式上有着明显的不同。这种表述方式的不一样,对于课程实施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明晰的并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表述使课程目标能够很好得到落实与贯彻。相反,就有可能使整个教与学的过程违背教学目标,最终使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落空。因此,课程目标的表述虽然属于技术范畴,但依然很重要。在正常情况下,教学目标属于课程目标的下属概念,是对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应该更具有可操作性。而课程标准在内容目标领域规定了学习目标,教学大纲没有规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只有大纲中的教学目的。这难免使整个教与学过程缺乏可操作性,无法实现教学目标,更无法实现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下面从课程目标表述技术方面对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表述作一个简单的比较。[参见崔允漷国家课程标准与框架的解读全球教育展望,2001(8)]

(一)课程目标表述层级明晰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目标表述上层级明晰。课程标准从总体目标到具体专题的学习目标成为一个纵向的有内在逻辑联系,具有层级性的目标体系,从而从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到科目总体目标,再到模块目标,最终到专题学习,目标不落空。而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目的则显得很空泛,缺乏层级性。教师为了教学的方便,借助教师用书,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设计的教学目标往往缺乏可操作性。从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教学大纲的文本来看,历史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是与历史课程标准中科目总体目标相对应的,而课程标准中的模块目标与专题学习目标在教学大纲的文本中是看不到的,只有“内容概述”和“教学内容要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唯一能够依据的就是教学目的。除此之外,只能透过“内容概述”和“教学内容要点”,按照历史学科知识逻辑来把握。

(二)突出体验性目标——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显著的不同

在课程目标表述中,行为性目标一般被称之为结果性目标,而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因注重过程的体验,在表述中被称之为体验性目标。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采用多元目标表述系统模式,因此,历史课程目标的表述就被分为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其中,结果性目标主要用于对“知识与能力”目标领域的描述,体验性目标则主要用于反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领域的要求。

结果性目标的表述方式就是明确告知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指向可以结果化课程目标,用于知识技能领域。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收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图片、资料,分成专题举办展览或编写纪实报道”;“以山西平遥古城、安徽古村落等为例,了解中国绚丽多彩的古城与古民居,探讨文化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体验性目标的表述方式主要是描述学生自己的心里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主要指向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如“结合当前实际,就有关世界和平的某一主题组织讨论会或辩论会”;“从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进而确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举办文学艺术作品欣赏会,从历史的视野赏析文艺作品”;“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体会其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探索精神”。

确立体验性目标是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显著不同,通过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于教学大纲在内容表述中缺乏学习目标的规定,所以,从中很难找到具体的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表述,即使在教师指导用书中往往也缺乏这方面的表述。如人教版《中国古代史?选修》(全一册)教师用书第二章第一节《秦朝的统治》中对思想教育目标是这样规定的:
三、思想教育目标

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大一统思想从此深入人心。

2.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3.秦朝的暴政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农民用武力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迫使后来汉初的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推动了历史的发展。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为历代农民树立了榜样。[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试验修订本?选修)中国古代史全一册教师教学用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4]

这里所规定的思想教育目标是由三句结论构成的。对于学生而言,除了死记硬背这三句话外,几乎没有任何意义,谈不上什么情感体验与思想教育。而课程目标的表述则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情感体验,如:“阅读有关文学作品或观看历史影视资料片,增强对中国民族工业艰难发展的认识。”“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了解秦始皇兵马俑概况,感受古代中国工艺、美术、造型等方面的高超技艺。”

[1] [2] [3] 下一页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河南

中考历史周年热点探析2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7课《张居正改革》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孙阿明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6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第16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张丹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吴琪

少年派:文科班主任真是绝了!让中考状元跪着上他的历史课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3课《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课堂教学视频实录

螺蛳历史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堂教学视频实录-何思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张颖

与“高中历史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表述”相关文章

热门新课程标准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历史教案
历史课件
历史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