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历史课堂实效性初探_教学论文 - 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论文 >提高历史课堂实效性初探

提高历史课堂实效性初探

查字典历史网 2016-01-29

摘 要: 加强对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历史教育改革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提高课堂实效性,离不开三个要素:教师、学生和课堂。提高实效性,就要围绕这三个主要要素进行改进、充实和提高。本文对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

关键词: 历史课堂 有效教学 策略

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最佳途径。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中学历史教学存在诸多弊端,如脱离实际、机械死板背教条,学生不能用已知说明未知,不能以史为鉴,一见到新情境、新材料、新问题就茫然不知所措。因此,加强对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历史教育改革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课堂实效性,简而言之,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提高实效性,离不开三个要素:教师、学生和课堂内容。提高实效性,就要围绕这三个主要要素进行改进、充实和提高。下面就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这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前提。

教师是学生学习使用频率最高的教育资源。教师靠自己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品格吸引学生、影响学生。因此,教师要通过努力学习来提高自己,使自己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现代的教学理念及灵活的教学方法与技能。

强调思维创新,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教师不仅应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还应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只有创新型的教师进行创新型的教学活动,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教师应从传统的教学思路中解放出来,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明确“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逐步推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现代化”。

二、启发诱导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兴趣,学生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主体。

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教师要进行开放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学生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的学习,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如现在中央十套播出的《百家讲坛》,涉及很多关于历史的知识,观点新颖,语言幽默,很多学生都喜欢看,在社会上的反响也很好,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契机,把其中的内容带到课堂上来,既能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开创性的思维。

如讲到“美国的诞生”时,先展示美国国旗的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美国国旗有何特点?13条线代表什么?50个星代表什么?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求知欲望。接着设问当今美国是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于干涉他国内政。可是在200多年前,它还是英国的殖民地,那么美国是怎样诞生的呢?这样的设疑,较直截了当地提问更富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教材,积极思考,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要以设疑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产生兴趣,带着疑问探究知识,乐在其中,既可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又能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对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并随时做出调整,这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手段。

1.利用多媒体教学充实课堂内容,创设优化的教学情境。

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是过去性,同时历史又是具体的,有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人物的语言、思想、特定的心理活动,遗址、遗物等,可见历史也是生动、形象、具体的,情景性强。但教材的简约性使本来引人入胜的史实大为失色。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相应的情境氛围会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信息。通过电影、电视、声音、投影、多媒体动画等教学手段,向学生们再现历史现象,完善知识传递媒介,调动一切视听感觉,使抽象的知识尽可能地具有形象、生动的特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如讲“明清科举制度的衰落”时,我播放“范进中举”的图片,把语文的内容和历史相结合,利用学生记忆中有关范进的形象,更深刻地理解“八股取士”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又如讲《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材料,我在讲课前先放一曲《在松花江上》,营造学习气氛,然后带着感情讲解有关内容,从而收到较好的效果。再如讲“三大战役”时,我让学生看《伟大的战略决战》电影。这样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历史场景、事件和人物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子里,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2.针对学生基础知识、思想、性格等差异性,因材施教,并实施分层教学策略。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环境、初中知识基础、自身性格都存在差异性,在实施教学的过程当中就应该看到这些差异,并根据差异性,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从课程目标到教材都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发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进行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布置作业分层、教学评估分层,让全体学生都可以体验成功感,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1]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实施探究式学习的策略。

自主学习,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完成学习目标的学习活动。概括地说,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单一化,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导致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匮乏。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

合作学习交流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现代生活中,交流与合作是现代人必备的能力。因此,现代教育必然提倡合作学习,通过主体合作与交往,促进学生合作性发展和学生社会化进程。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缺乏同龄的玩伴,再加上长辈的溺爱,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如果他们在学校还是长期处于个体的、竞争的学习状态中,久而久之,就很可能变得冷漠、自私和孤僻,而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可以明确自己的责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分工后的合作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所以提倡合作学习是必要的,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在教学过程中,不宜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应合理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自己去参与,去探索,去寻找问题,解决一些疑难。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时间性、参与性和开放性。一个从小就不会用自己的头脑去辨别、不会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的人,是很难指望他去开拓、去创新的。历史新课程标准的颁布,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开创了更大的空间,为探究学习提供了可能。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要深入实践,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探究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了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锤炼了战胜困难的意志,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学到了新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4.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固然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但是最主要的还是教给学生学习和思维的方法。学生掌握了科学方法将终身受益,而且科学方法还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和纽带。

(1)指导学生学会读书

学会记笔记。这是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知识都应具备的一种能力,是培养学生自我获取信息能力的起点。读书是学生能够读懂教材,形象地再现历史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其中关键的词语,并归纳其中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教师还要提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学会读书是学生学习的前提,记笔记则是学习的重要过程。这一过程也就是学生把课本、教师传授的内容,经过思考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且进行不断整理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集中精力观察,做到看准、看细,避免感知信息的片面性,同时还要善于带着问题观察,抓重点,抓本质。

(2)指导学生学会思考

思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一是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质疑的思维时空,鼓励学生勇于发问,敢于求异;二是培养学生掩卷而思,富于联想的习惯;三是学生形成先思后问,问后多思的思维习惯。实践表明,只有经过学生独立思考而获取的知识,才是深刻的,才是容易转化为学生的能力的。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多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实践中,学习和思考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在前者中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这是学习的基础;从后者中不断寻找方法和规律,成为我们学习方法中的重要原则。

(3)指导学生学会创新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学会创新。首先,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即在思维上为学生留有“空白”,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发现,特别在进行一项探索性的活动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去创新;其次应指导学生掌握创造思维的方法,包括发现规律的系统思维,反面分析的逆向思维,由点到面的概念思维,全面考虑的辩证思维,直觉思考和顿悟思维和求异寻同的敛散思维等。

综上所述,只要充分重视教师水平,加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历史教学就能真正收到实效,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就会因此得到切实保证。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还在不断探索中,应从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教学实践中提炼和总结,更好地运用在教学上,从而切实提高历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改革标准.

[2]高中历史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2019年北京中考历史卷真题解析(3)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课堂实录视频-翟鹏娜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8课 音乐与美术 课堂教学视频实录-王利森

高考历史一轮 世界现代史 第3讲 斯大林模式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孙泽英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堂教学视频实录-何思佳

中考历史周年热点探析3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课堂实录视频-刘延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周巧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郭宏科

与“提高历史课堂实效性初探”相关文章

热门教学论文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历史教案
历史课件
历史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