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准确运用语言_教学论文 - 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论文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准确运用语言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准确运用语言

查字典历史网 2016-01-29

学科教学语言有一定的共性,但是受学科教学目标和知识特点的影响,不同学科的教学语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各学科教师都在不断探索教学中语言的运用。本文试从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与知识特点出发,探讨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怎样更好地把握与运用准确的语言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马卡连柯曾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有的可能相差二十倍”。由此我们知道课堂教学艺术,首先就是语言艺术。

我们知道,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富如金库;历史现象纵横交织、错综复杂,容不得丝毫错误,来不得半点虚假,有时一字之差,就会导致概念上的模糊,甚至出现知识性的错误。笔者曾听过一节历史教师的实习课,老师讲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当讲到大运河的长度时,她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说长江长不长?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长!”这位实习生立刻信口开河地说:“大运河比长江还要长!”学生们用惊异的目光相互对视,并一齐发出了“啊?!”的感叹声。“隋朝大运河比长江还长”这一知识性错误可能会给初中同学的一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有的教师讲课时喜欢夹杂些文学上的修辞,比如说:“陈胜率领起义军以排山倒海之势攻占蕲县”,请问,攻占蕲县时起义军的人数能达到排山倒海之势吗?还有的教师习惯用“凡……都……”,如:“凡是奴隶制军事帝国都是短命不会长久的”,这种表达就不准确。总之,对史实的表述,既不能口若悬河随意夸张,更不能歪曲颠倒,揭示历史规律时又不能无限上纲。

对历史概念的表达,教师语言的准确性尤为重要。比如“王权”同“皇权”是不同的,西欧有国王,所以称“王权”,中国古代是皇帝,应称“皇权”;明朝以前称宫廷里侍候皇帝和皇室的那些阉割后的男人为“宦官”;而明朝以后则叫“太监”,这些特定的称谓教师不能随便使用。不能将’清“与“清朝”、“秦”与“秦朝”混为一谈;也不能将“封建统治”与“君主制度”“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相提并论。有的教师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统治,这样表达不仅不确切,甚至是科学性的错误。”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两个概念的内涵与作用也不相同,专制主义是一种包括政治、经济、道德、法律及文化、思想意识等广泛领域的统治形态,属于生产关系范畴;而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治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它的基本内容有在全国范围内存在着有效的中央政府及多层次的地方政府。“马克思主义”与“马列主义”这两个概念也是有区别的,比如:“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我们不能将这句话中的“马克思主义”说成“马列主义”,因为当时还没有“列宁主义”这个名词。同样道理,不能将井冈山时期的革命武装“工农革命军”说成“红军”,“农村革命根据地”说成“敌后根据地”。 应该用“全国”一词就不能用“中国”“祖国”,三者涵义也各不相同。所以,准确是历史教学语言的生命。 在今天的历史教学课堂上,即使有历史图片、教具、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教师语言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在历史教学中,讲历史要有历史味道,要反映历史学科的特色,用语要准确清楚,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条理分明,表述的历史史实准确。例如:同样是历史上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几个大帝国,“公元1-2世纪,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公元8世纪阿拉伯帝国地跨亚非欧三洲。”教师在表述时就要用“欧亚非”和“亚非欧”来表述,这些细微的区别,是历史真实反映,更容易让学生准确把握历史,准确掌握知识。

优美的语言,准确的表述能启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例如在引导学生把握中国近代以来人民受辱、探索、抗争、国力从衰到兴、从弱到强的曲折历史时,有教师曾设计了这样一段文字:从鸦片战争的烽火到甲午海战的硝烟;从公车上书之举到戊戌六君子暴尸街头;从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哀怨到孙中山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长叹;从泸沟桥的炮声到渡江作战的号角;从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到东方雄狮的仰天长啸;从大漠深处磨菇云的升腾到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业绩……“。生动的语言,再现了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也使学生从宏观层面加深了对历史的理解。

历史教学中,还有一些学生不易理解的词,有的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出现的较难理解的事件,教师还要用幽默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讲”绥靖政策“时学生对”绥靖“不好理解,有教师是这样处理的:”绥靖“是二战前英法等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讨好法西斯、纵容战争的妥协政策。”绥“是安抚的意思,就象一个人为了让狗不骚动,使用手顺着狗毛抚摩,让它感到舒服,”靖“就是安定,用安抚的手段使其安定下来。这样一讲,原来一个生硬的概念,不易理解的”绥靖“二字,学生一下就明白了。

同时,历史教师所教学的历史教材是浓缩历史线索,是沉甸的历史,有的历史名词与现代读音有别,在教学中,历史教师要养成随时查字典、查工具书、查参考书的习惯,做到读音准确。例如:吐蕃(bo)玄奘(zang)金兀术(wuzhu)单(chan)于等,把握好字的读音还可以引起学生注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当然,历史教师不是语言文字学家,我们不可能高标准要求教师在语言上尽善尽美,但作为一个历史教师,要上好历史课,教学语言是基本功,历史教师应注意训练,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增强艺术性,强化自身的语言修养,以流畅的语言表达方式,把学生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中考历史周年热点探析3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郑健宏

2019年北京中考历史卷真题解析(3)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李晓慧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谭淑利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课堂实录视频-周谊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翠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发勇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曹卿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7课《张居正改革》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孙阿明

与“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准确运用语言”相关文章

热门教学论文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历史教案
历史课件
历史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