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论文 >“应该感谢鸦片战争吗”
一、研究背景
宜昌市三峡高中是市级重点高中、省级示范学校,学生基础较扎实,富有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探究学习动机;丰富的学校和社会课程资源,又为学生进行开放式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近两年,一种积极和主动探究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氛围已经形成。以此为背景,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大胆从实际出发,不断探寻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和争鸣相关问题。
在准备高三(文科班)《鸦片战争的影响》一课时,偶然看到一段“应该感谢鸦片战争”的文章。作者是位大学生,观点大胆且颇有见地,使教师顿受启发。如果让学生置身历史,对这一观点进行讨论的话,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可以调动他们多渠道获取史料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基本原理、史料评说历史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辩证史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口语表达水平。
首先,教师向学生推荐了有关鸦片战争的书籍,以及和鸦片战争相关的网址,指导学生利用在校时间去查阅有关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在教授“鸦片战争的影响”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展开了近20分钟的讨论。
二、研究过程
讲授完《鸦片战争的影响》之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不拘一格。
师:提起鸦片战争,人们马上会联想起“屈辱”二字。但是,身处21世纪的中国青年,当我们平心静气地来反思这段历史的时候,从这场战争中,我们除了感受到屈辱之外,还能得到哪些认识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围绕下面一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展开讨论。
如果没有鸦片战争,中国现在会是什么样子?……中国人也许至今仍在封建专制的黑洞中三跪九叩……如果没有西洋文明的强制性介入,单靠中国人自身的进化是很难走出封建专制的……大英帝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封闭的大门是强盗式的赤裸裸的侵略,但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时光不会倒流,历史也不可能改写,但悲剧未必一定不会重演。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开拓未来。为此,我觉得我们应该感谢鸦片战争。正是这场战争,才使沉睡的中国猛醒过来。毋宁说,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耻辱,倒不如说,正是这场战争使中国开始觉醒,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
生1:对这位大学生的观点我不敢苟同。众所周知,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发动的旨在掠夺中国的侵略战争,自从这场战争,中华民族便陷入了灾难的深渊。直到今天,许许多多中国人甚至都不愿翻开中国近代史,因为,它留在我们民族记忆深处的是太多的屈辱和辛酸。
有人会说,正是由于这场战争,才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而我倒认为,如果没有列强的侵略,中国的近代化也许会更快。据史料记载,到19世纪初,也就是工业革命在西方世界方兴未艾的时候,全世界50万人以上的十个城市中,中国独占其六。南京是着名的丝织品产地,有丝织工人数万之众。可以想象,如果不是列强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的话,中国也会逐渐步入资本主义社会,并将融入世界大潮之中。有什么理由感谢一场给自己带来屈辱和灾难的战争呢?几千年的古老中国,没有遭受外族的侵略,不是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吗!
生2:如果没有鸦片战争,中国的近代化也许会更快。答案果真如此吗?
众所周知,欧洲最着名的城市首先出现在意大利,资本主义也最早萌生在地中海沿岸。然而,几个世纪之后,当远在大西洋中的英国已经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时候,意大利却仍然在封建分裂和落后之中徘徊。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因为要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要让中世纪的城堡发展成为真正的近代化城市,必须具备一些重要的条件,而所有这些,则是中世纪的意大利,也是明清时期的中国所不具备的。其一就是城市的宽松和自由发展。不错,当时中国确实有一些着名的城市,但是,这些城市却被紧紧控制在封建政府手中,根本就没有宽松和自由可言,充其量不过是对自然经济的必要补充和有限的拓展,还不可能跳出封建经济的“窠臼”。其次,要使资本主义萌芽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大量的资本积累是其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但是,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又如何呢?封建政府搜刮的大量金钱,用于巩固统治的需要,耗费于剥削阶级的铺张和饮宴;而人民则求生无资,哪里还有经营“末业”的闲钱?缺乏资本的滋润和营养,资本主义的幼芽,终究难以绽放出资本主义的灿烂春花。其三,封建政府的“农本”思想和“重农抑商”政策,富商大贾以及黎民百姓“以末致财,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像条条绳索束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当然,并不否认,中国也会慢慢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也会走上近代化的道路。但问题是,这到底需要多少时间呢?是几个世纪,还是漫长的几千年?
生3:不愿翻开中国近代史,并不等于没有中国近代史。这使我想起了文章中的一句话──“悲剧未必一定不会重演”。因为没有勇气面对历史,实际上就是一种背叛啊!
当西方世界爆发一系列改天换地的伟大革命,朝着近代社会加速前进的时候,中国的康雍乾三位“英明”君主,却表现出惊人的麻木和极度的愚昧:妄自尊大、闭关锁国,囿于传统、反对变革,日益严重地制约着中国社会的进步。至于所谓的“康乾盛世”,其实,只不过是腐朽中华帝国的落日辉煌而已。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给中国的猝然一击,中国将会怎样呢?中国封建社会还会“延年益寿”,中国人还会继续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到那时,中国会被更远地抛在世界潮流之后。
不错,西方列强不断侵略中国,这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但是,这种耻辱反过来促使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忍辱负重,抗争和探索。我想要说的是,有什么比一个拥有4万万人口的民族的觉醒更为伟大的呢!
师:几位同学都论之有理,持之有据,观点鲜明。后生可畏!但从看问题的角度论,似乎略显单一。东坡居士不是说“横看成岭侧成峰”吗?如果同学们试着转换一下思维角度的话,也许看到的会是另外一番景致。不知同学们能否转换一下角度?
生4:感谢老师的启发。我认为,今天我们所要讨论的不是“该不该感谢鸦片战争”,而是我们该如何面对那段历史,如何面对那场战争。首先,我们不能忘记那场战争,因为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远的耻辱;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从这场战争中吸取教训。引领世界潮流上千年的中国,为什么会从明初开始逐渐落伍了呢?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应当时时用这段屈辱的历史来警醒自己。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中华民族悲剧的重演。
师:说得真精彩!你说从明朝初期开始中国就落后于世界潮流,根据是什么呢?这个观点好像与教材的表述不一样。
生4:明朝时期,我国的传统技术的确继续走在世界前列,如中医、造船等,但仅此而已。政治上,封建皇权空前强化,厂卫横行……;思想上,书生们皓首穷经,潜心八股,整个思想界一片死气沉沉;经济上,资本主义的点点幼芽,在自然经济的茫茫大漠中,显得是那样的弱小和稚嫩……与此同时,以人为本的文艺复兴运动却在西欧如火如荼,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自治城市似雨后春笋;而当郑和下西洋已成为明日黄花时,欧洲探险家们却扯起了远航的征帆,踏上了他们走向世界的漫漫之旅……
师:(鼓掌)上面同学能够用比较法分析历史问题,值得我们学习。请同学们继续刚才的话题。
生5:记得清代着名诗人龚自珍曾经写过这样两句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当时,整个中国处在死气沉沉之中,多么需要一场惊天动地的风雷呀!在这样的时候,一场西方列强发动的旨在掠夺中国的战争,却成为了唤醒中国的惊雷,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中华民族虽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蒙上了百年耻辱,但是,她毕竟觉醒过来了,而且正在一步步走向强大。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生3:上面同学的话给了我启示。其实,我的目的并不是要歌颂鸦片战争,而是想充分肯定鸦片战争的客观进步影响,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吧。
生6:对于同学们的观点,余心有戚戚焉!说起来让人惭愧,因为我就是不愿翻开近代中国历史的一个典型。今天,同学们的精彩论述,使我猛醒了过来,真是“闻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历史是不能忘记的。但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时代大背景下,重要的是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给我们以智慧和启迪;正视历史,才是我们对将来所做出的最好回答。
师:谢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也谢谢大家的精彩见解。很多同学还想阐发自己的观点,但因时间关系,今天的讨论就只能进行到这里。实际上,正如刚才一位同学所说的,到底“该不该感谢鸦片战争” 的讨论能否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经过讨论,同学们不仅品尝到了自我探究问题的乐趣,也懂得了该如何看待历史问题的道理。希望在今后的有关探讨中,能有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也希望我们能收获到更多的思想之果。
三、教师说课
有谁会真的感谢鸦片战争吗?讨论完后,我不禁掩卷长思。实际上,作为炎黄子孙,没有人会真正感谢那场战争的。那么,我们到底要感谢什么呢?正如讨论中的一位学生所言:“并不是要歌颂鸦片战争,而是想充分肯定鸦片战争的客观进步影响”──唤醒沉睡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实际上,鸦片战争代表着一股潮流──浩浩荡荡的资本主义潮流。面对这股潮流,中华民族做出了积极的反应:在抗争中崛起,在探索中振兴。这大概就是今天的学生们面对那场战争应当做出的理性思考吧!这也是我组织这场讨论所要达到的最主要目标。
为了表达思想,同学们广泛地收集和整理资料,品尝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也增强了独立处理史料的能力;讨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观点新颖,富于思辨,既提高了辩证思维水平,也充分表达了他们对一些问题的独有感悟和新的视角;讨论时镇定自若、文采飞扬,展示了新时代青年独立思考、勤于思考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当然,从研究性学习的发展角度而论,这场讨论也反映出了我们的一些困惑和存在的问题:如何选定值得探究的题目,井把探究引向深入?对一些敏感问题,研究和探讨是否应该有一个“度”?这个“度”又是什么呢?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地思考。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应当是主角,他们需要广泛地占有材料,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尤其是要勇于创新和敢于探究。但从这次讨论中可以看出:部分学生搜集和获取的资料还很有限,对史料的运用也需要进一步锻炼;有的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一是不敢出头,二是害怕出丑;部分同学缺少自己的创见,创新的思想之火尚需在探究和碰撞之中点燃……
但是,它毕竟激发了学生们探究的欲望、创造的激情,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来。
课题主持:湖北省教学研究室 冯长远( 430000)
李明海 兼教案设计(湖北省宜昌市教研中心)
执 教:黄 璞(湖北省宜昌市三峡高中 443100)
不限 |
历史教案 |
历史课件 |
历史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