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6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闯关检测_学习指导 - 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15-16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闯关检测

15-16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闯关检测

查字典历史网 2016-01-26

商业指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商品的流通的经济活动,以下是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闯关检测,请考生及时练习。

1.(2014重庆文综,2,4分)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

A.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

B.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

C.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

D.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

2.(2014大纲全国,15,4分)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3.(2014海南单科,6,2分)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表明()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4.(2014大纲全国,12,4分)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

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5.(2014山东文综,15,4分)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6.(2014课标Ⅰ,27,4分)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7.(2013江苏单科,4,3分)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8.(2013四川文综,3,4分)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地区()

年代 城镇人口(万人) 农村人口(万人) 1620年 300 1700 1850年 720 2880

A.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B.城市经济规模扩大

C.农业经济日渐凋敝 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

9.(2013海南单科,5,2分)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这表明南宋()

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B.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

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D.经济控制逐步加强

10.(2013浙江文综,16,4分)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

A.经济地位优越

B.政治地位低下

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

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11.(2012课标全国,26,4分)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12.(2012安徽文综,14,4分)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13.(2012山东文综,11,4分)《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y,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①自然经济解体 ②家庭手工业发展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2012福建文综,14,4分)《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宫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15.(2012福建文综,15,4分)《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

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16.(2012北京文综,12,4分)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A.不事生产 B.不尊儒术

C.不敬宗族 D.不纳租税

17.(2012大纲全国,13,4分)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

A.防止官商勾结 B.维持社会等级

C.重义轻利 D.重农抑商

18.(2014天津文综,12,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种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6分)

材料二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迅速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氐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6分)

材料三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北宋商税情况简表

年 代 年商税额 指 数 995998年 400万贯 100 10041008年 450万贯 113 1058年 700万贯 175 10641068年 846万贯 212 1077年 879万贯 220

来源: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

(3)分析材料三,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4分)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3分)

1.D 由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中亚及汉设河西四郡打通了中原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可以看出,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故D项正确。由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可知,A项中开辟了、B项中建立了的表述均错误;由所学可知C项错误。本题选D项。

2.A 题干材料显示松江和芜湖分别成为当时的织造中心和浆染中心,这说明当时的商品生产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化分工,故A项正确。

3.D A项外来文化与题干材料所述不符;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说明唐朝手工业技术提高而不是衰落,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显示中外纺织技术对比的信息,故C项错误;波斯锦等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说明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故D项正确。

4.D 材料显示汉初的商人不能衣丝乘车,但后来商人突破了这一限制,这主要是因为商业发展和商人实力壮大,政府的原有规制受到严重挑战,故D项符合题意。

5.C 茶、桑、药材等均属于经济作物,茶户、桑户等称谓的出现说明种植这些经济作物的农户增多且形成一定的规模,这反映出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故C项正确。

6.A 从材料信息可知,清初实行海禁政策以前,中外存在商品贸易。中国民间外国银钱的使用较多,说明中国在对外贸易处于优势地位,故A项符合题意。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只能说明外国银钱在中国市场流通,而无法说明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故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与题干材料信息无关。

7.B 题干唱词反映出在扬州做官的外乡人经商致富后,不愿再返回家乡,这说明商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风气,故B项正确。A项错在完全二字,C项错在均由二字,均犯了以点概面的错误。清政府一直未摒弃传统抑商政策,故D项错误。

8.B 本题考查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解题时要特别注意对表格的横向和纵向分析。由横向比较可知,农村人口数远大于城镇人口数;由纵向比较可知,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都得到了增长,且城镇人口增长率大于农村人口增长率。由横向分析可知A项是错误的。仅由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无法得知全国的状况,也就无法得出人口增速全国领先的结论,故D项错误。由纵向比较可知,城乡人口都有较大增长,故B项正确,C项错误。

9.A 对比唐初与南宋征收赋税的主体与计算单位可知南宋的货币化程度较高,而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决定了货币化的程度,故A符合题意。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不符合史实,排除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经济控制逐步加强在题干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C、D。

10.C 材料中商人装饰焕烂,从以童骑说明其经济地位优越;从题干信息僭越,宰相伏请切令禁断可知商人政治地位低下,也说明商人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C项中全社会的说法太绝对,错误,符合题意。

11.B 本题考查明朝后期经济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的内涵。从材料信息可知,明正德以前,松江一带居民多从事农业,而今,相当多的人从事工商业;以前本无游手之人,而今游手趁食(谋生)者迅速增加,居民中已有十之六七的人不再务农。可见,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松江一带的社会结构已发生变动,故选B项。A项与史实不符;C项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D项颠倒了二者的关系。

12.A 本题是对宋代商业繁荣特征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材料含义,迁移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来分析判断备选项。材料中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等信息,说明宋代商业活动不受时间的限制,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出商业活动区域、经营方式及坊市等信息,故排除B、C、D三项。

13.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和商业,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以自衣被穷乡男妇须织工反映了家庭手工业的发展,②正确;余布鬻(y,卖)于乡市布贾贩之城市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③正确;材料中的家庭手工业仍与农耕紧密结合,并不能体现自然经济的解体,①错误;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B项。

14.C 本题考查对隋代城市建设布局特征的理解认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和求证历史结论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材料信息,迁移隋代城市商业发展的特点分析理解。题干材料反映出城市布局如棋盘状,规划有规则,市坊界限严格等,说明了隋都城设计重视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皆与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不符,也与题干材料不符。

15.B 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经济主张的理解,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证明历史观点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材料的本质内容。从材料看,司马光认为农、工、商是财富的主要来源,认为商业流通是促进农、工、商安居乐业的重要保证,实质上主张在经济政策上应重视商业流通的作用,故答案为B项。A项在材料中未反映;C项在材料中得不到证明;D项与材料不符。

16.A 本题实际考查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同时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物的能力。在统治阶层眼中,商人不从事生产劳动,无助于增加社会财富,对维护统治不利,这是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重要原因之一,故此A项正确。

17.B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从材料信息看,唐太宗严格限制商人做官,不允许商人和士大夫比肩而立,此举旨在维护社会等级,防止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故选B项。

18.答案 (1)孟子:农商平等;商鞅:重农抑商。

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

当时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

(2)征收资产税(算缗)、鼓励告发不如实申报资产的商人(告缗)。

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

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

(3)商业不断发展;商业地位重要。

重视商业,如适当减免商税。

(4)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政府的基本政策,但当政府感到有财政等方面需要时,也会对政策有所调整,放宽对商业的限制,甚至鼓励商业发展。

解析 (1)据材料一中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得出孟子认为农商平等;有此主张并实行此种政策者,始自商鞅体现出商鞅主张重农抑商,认为农为本富,商为末富。分析商鞅提出重农抑商政策的背景,应结合当时社会状况考虑,如农业经济的重要地位及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状况。

(2)材料二中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告缗,说明汉武帝的措施为向工商业者、高利贷者征收财产税,同时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资产的商人。回答目的,应注意汉武帝这样做的背景,即商人势力迅速膨胀,得出汉武帝是为了限制、打击工商业,增加财政收入。结合所学知识,还可归纳出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制度、物价管理、货币官铸等措施。

(3)据材料三中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可以看出宋代对商业的限制放松,对商业的征税有适当减免;通过对北宋商税情况简表的分析,可以看出北宋的年商税额呈上升趋势,体现出宋代商业有了很大发展,商税成为北宋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归纳出北宋商业繁荣、商业地位重要。

(4)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应综合三则材料,既要看到重农抑商这一基本经济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又要认识到在不同历史时期,统治者为了统治的需要,也会放松对商业的限制,鼓励商业发展。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闯关检测及解析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查字典历史网希望考生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学。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走访遗迹看历史》优质课(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石狮永宁中心小学:董莉红)

《永不忘却的历史》优质课2-1(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下,南京)

《永不忘却的历史》优质课2-2(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下,南京)

与“15-16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闯关检测”相关文章

热门学习指导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历史教案
历史课件
历史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