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三历史第一轮备考:丝绸之路_学习指导 - 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2014高三历史第一轮备考:丝绸之路

2014高三历史第一轮备考:丝绸之路

查字典历史网 2016-08-19

【摘要】回望高三复习历程,小编不得不说其中的第一轮复习极其重要,它将涵盖所有的知识点,是我们对所学知识查缺补漏的最好机会,也可以说是全面复习的唯一机会,下面是2014高三历史第一轮备考:丝绸之路欢迎大家参考!

一、西汉开通两条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①开通: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后,陆上丝绸之路开通。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西亚-大秦。

②意义:A.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B.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

C.两汉之际,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2、海上丝绸之路①汉武帝时,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广东-印支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

②意义:

A、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扩大了秦汉文化对外的影响。

B、从海路沟通了东、西方外交联系,拓展了中国、亚洲濒海地区、欧洲一些国家的外交活动范围。

二、唐朝丝绸之路的拓展

1、陆路方面:隋唐时期陆路上的丝绸之路达到鼎盛时期,东起长安,经中亚,一条至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另两条至地中海进入欧洲、或西北行进入欧洲。

2、海路方面:从广州出发,最远可以到达波斯湾。

三、明朝郑和下西洋

1、目的

①宣扬国威,宣传明王朝的强盛。②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③为宫廷购回奢侈品,即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2、概况: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航海,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3、特点:

①倡导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

②不是发展海外贸易,采取的事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

4、历史意义

①郑和下西洋期间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为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影响深远。

②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极大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与欧洲航海家相比,郑和下西洋早半个多世纪。不愧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先驱。

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对外贸易,导致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其结果必然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持久。

总结:以上就是2014高三历史第一轮备考:丝绸之路的全部内容,请大家认真阅读,巩固学过的知识,小编祝愿同学们在努力的复习后取得优秀的成绩!

相关精彩内容推荐:

中国古代史隋唐阶段高考考点难点汇总

高三政治文化大革命时期必考知识点汇总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6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第16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张丹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孙秀英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胡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韩素荣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周巧

2019年北京中考历史真题解析5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陈苗苗

2019中考历史复习小技巧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李树全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张颖

与“2014高三历史第一轮备考:丝绸之路”相关文章

热门学习指导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历史教案
历史课件
历史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