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二章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知识点_学习指导 - 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高三历史第二章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知识点

高三历史第二章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知识点

查字典历史网 2016-08-18

汉朝的土地所有制与秦朝相同,土地私有,并可自由买卖。以下是第二章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知识点,请大家认真学习。

(一)两汉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

1.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2.统治者实行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如重农、兴修水利等,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3.科学技术的进步,如:农业、手工业方面的成就,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4.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二)农业的发展

1.农业发展的原因

(1)两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中央政权得到巩固,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得以实施,各民族间交往密切,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2)两汉的统治者均采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或轻视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这一政策既对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和巩固封建统治有利,又对商业的发展起过阻碍作用,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十分深远。

重农抑商政策的演变和影响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治国政策。其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作为一项完整的政策,最初萌发于战国商鞅变法,在秦将这一政策第一次明确提出和大力推行,在实践上到西汉武帝时被推向高峰,并成为后来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奉行的基本国策。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国一些思想家提出了工商皆本思想,驳斥了封建正统的重农抑商政策,黄宗羲把过去重农抑商政策转变为农工商并重。

重农,即尚农,以农立国。原因是农业经济是古代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主要起了积极作用。

但与重农相联系的抑商政策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也存在一定的消极作用:①从农业和工商业的相互关系看,抑商政策过分夸大了农工商之间的矛盾,用极端的办法去遏制工商业的发展,打乱了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内部平衡。②从商品货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相互关系看,抑商思想和政策阻止了商品货币经济的正常发展,使自然经济得以强化,并由此造成了我国封建社会长期缓慢的发展。③从政治强制手段与经济的相互关系看,抑商过多运用政治强制手段(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生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给社会经济造成了危害,导致明清之际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十分缓慢,举步维艰。

2.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情况:

(1)农具的改进,牛耕广泛推广。

铁农具式样增多,使用广泛,西域和珠江流域,都用上了中原传去的铁农具。耕犁上安装了翻土碎土的犁壁,这比欧洲早一千多年。西汉农学家赵过发明播种机械耧车。在政府的提倡下;二牛抬杠式的牛耕方法到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操作更为灵活方便的一牛挽犁牛耕法,也开始出现。

(2)水利事业发展,农耕区域扩大。

两汉农田水利的地区特色明显,黄河流域以营建灌溉渠系为主,著名工程如六辅渠、白渠等;江淮、江汉之间以修治天然陂池为主;东南以排水筑堤、变湿淤之地为良田为主;西北则主要是利用雪水或地下水,修筑特殊的水利工程坎儿井。针对黄河泛滥,汉武帝、汉明帝等,都进行过大规模的黄河治理工程,取得良好的效果。全国耕地面积扩大西汉时达八百多万顷。

(3)稻麦种植的推广。

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水利工程的兴修,为农作物的推广种植带来益处。两汉时,小麦在北方普遍种植,南方则以种植水稻为主。

(4)耕作、管理技术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在干旱地区推广代田法,优选种子,水稻育秧移植等。

(5)农学研究取得可喜成就。在两汉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农学研究取得了可喜成就,著名的有《汜胜之书》及《四民月令》。农学研究的成果,反过来又对农业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汜胜之书》由富有实践经验的农学家汜胜之撰写。汜胜之以关中为对象,细致地探索了精耕细作的生产方法,总结出著名的区种法。《四民月令》,是东汉后期叙述一年例行农事活动的专书。书中还提到纺织、酿造、制药等手工业、副业生产。

(三)手工业的辉煌成就

1.两汉手工业的特点。规模大;分工细;工艺精。

2.两汉手工业成就的表现:

(1)纺织业。两汉时期,纺织技术较前代更为发展,各种纺织品的质量和数量都有很大提高。

两汉时,丝织水平很高,能织出锦、绣、罗、纱等许多品种的丝绸。西汉的长安、临淄等地拥有全国最重要的官营手工业。陈宝光妻是西汉民间最优秀的纺织家,她传授织法,织成多种美丽的花纹。丝绸之路沿线,有许多西汉丝绸遗物出土,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也出土了素纱禅衣等大量的丝织品。东汉时,桑麻种植扩大,丝织业和麻织业发展迅速。新疆地区已经种植棉花,有了棉纺织业。羊毛也成为纺织原料。两汉时,会稽地区出产的葛布,是当时著名的越布。汉光武帝将越布列为贡品,越布因此名贵一时。

(2)冶铸业。

两汉的冶铸业包括冶铁和冶铜。冶铁业是各项手工业的先导部门,也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手工业部门。随着农业对铁制生产工具需求的日益增加,必然促使冶铁业优先发展起来。

两汉的冶铸业包括冶铁和冶铜,规模都很大。西汉时,煤成为冶铁燃料,人们还发明了淬火技术。东汉时,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使中国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世界。宛、巩是有名的冶铁中心。那时,低温炼钢技术也已发明并得到推广。冶铜场和铸铜作坊遍及全国,著名的有广汉、蜀郡等。

(3)制漆业。

两汉制漆业迅速发展,工艺水平很高。那时好的漆器,质地轻巧,造型美观,色泽光洁,纹饰精美。制一座屏风就需要万人之功。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是汉代漆器中的精品。

(4)煮盐业。

煮盐业与冶铁业、纺织业,堪称两汉时期的三大手工业,国家非常重视。汉代开发利用的盐包括池盐、海盐、井盐等。

(5)造船业。

两汉时水陆交通发达,促进了造船业的进步。

造船业发展的表现:一是水军拥有用途不同、类型多样的舰船;二是发明了橹、舵和布帆,还使用了锚。

(四)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1.商业繁荣的原因:统一局面的形成、巩固;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两汉时期的商业也出现了繁荣景象。

2.商业繁荣的表现。

(1)商业通道四通八达。

(2)每个城市都设有专供贸易的市。

(3)汉族同少数民族间贸易频繁。

汉朝同匈奴鲜卑、乌桓、南越以及西南诸少数民族之间的贸易,相当频繁。匈奴远驱牛马与汉会市,虽遇战乱也不终止。

(4)稳定货币。

在货币的使用上,汉承秦制,以黄金和铜钱为主币。汉代的铜钱,重量几经变化,至武帝铸五铢钱,才稳定下来。

3.城市的发展繁荣。

随着两汉时期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在广阔的国内市场内,逐渐形成了一批工商业集中的都会。除长安外,还有洛阳、成都、邯郸、临淄和宛五大名都,当时称五都。各地较小的都会,更是不胜枚举。这些地方土地肥沃,农副产品丰富,交通便利,是在当地经济发达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非完全出于政治的原因。

第二章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查字典历史网。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高晓艳 《中考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课堂实录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关丽娜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孙秀英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广东

高晓艳《中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方法与技巧》微课——部编版历史中考复习九中大同校区2019.5.27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张巧霞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姜左洋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日本仿效唐制的改革》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薛敏强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6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第16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张丹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课堂实录视频-刘延平

与“高三历史第二章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知识点”相关文章

热门学习指导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历史教案
历史课件
历史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