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项训练试题: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_学习指导 - 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中考历史专项训练试题: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中考历史专项训练试题: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查字典历史网 2016-08-18

刚升初三的学生在期待与喜悦之余内心会有一丝沉重,因为摆在眼前的有两个问题,一是怎样对自己的初三学习有个科学的规划,二是在找到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下文为中考历史专项训练试题的内容。

一、选择题

1.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不可能做到的是( )

A.去勾栏欣赏各种表演 B.除夕夜,挂年画,贴桃符

C.诵读苏轼、李清照的词作品 D.研读八股文

2.我国在古代政权更替频繁。下列中政权更替关系成立的是

A.581年隋朝取代北周 B.280年,魏国灭掉吴国

C.960年,北宋取代唐朝 D.1276年,金灭掉南宋

3.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成为中国正式的行政区,是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4.下列对古代中国经济发展这一主题表述不正确的是

A.唐朝商业繁荣,出现了市、坊分开的局面

B.宋朝时期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C.明朝从南美洲引进粮食作物玉米和甘薯

D.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杜绝一切对外贸易

5.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民族政权并立

C.诸侯争霸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6.1368年,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常遇春北伐进入山西,占领了太原。第二年,在山西设行中书省,这是山西建省的开端。行省制度始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7. 历史上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

A.西汉 B.魏晋南北朝

C.唐朝中后期 D.南宋

8.宋史中记载的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最准确的意思是

A. 南方的人口超过北方

B.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C.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D.南方是粮食主要产区

9.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即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我国建立省级行政区制度最早在

A.秦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0.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史实能够有力证明这一点的有( )

①唐朝时设置西域都护府

②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

③清朝时达赖、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④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11.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的是

A、黄河流域的开发 B、西部地区的开发

C、三国鼎立的确立 D、江南地区的开发

12.下列四幅两宋与辽、金并列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

13.《清明上河图》有助于探究北宋城市 ( )

A. 风格各异的中外建筑 B. 兼收并蓄的对外交往

C.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D. 数量众多的自由工匠

14.国家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 ( )

A. 两宋时期 B.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 隋唐时期 D. 明清时期

15.都城汴京,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燃薪者描写的是哪个朝代?( )

A. 隋朝 B. 唐朝 C. 北宋 D. 南京

16.体现宋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特色的是

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孤帆远影碧空尽,帷见长江天际流 D.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7.宋高宗曾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宋朝司舶之利主要得益于

A.周边少数民族朝贡 B.海外各国进贡

C.开封等城市商业贸易 D.海外商品贸易

18.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B.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开始南移

C.明朝中后期我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发展

19.他的画,让我们了解了北宋东京的繁华,了解了北宋的社会风貌,他就是生活在我们潍坊地区的()

A.郑板桥 B.赵明诚 C.张择端 D.赵秉忠

20.潍坊历史悠久,英杰辈出,巨著流芳。下列著名作品问世最早的是()

A.《清明上河图》 B .《齐民要术》

C.《金石录》 D.《十钟山房印举》

21.某王朝疆域空前辽阔,始设十省分天下之治。这个王朝应是()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22.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阿保机 B.阿骨打 C.忽必烈 D.铁木真

23.(下图)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它是

A.铜钱 B.交子 C.汇票 D.元宝

24.12世纪初,灭掉辽和北宋的是

A.唐朝 B.契丹

C.西夏 D.金

25.以下表述能充分体现宋朝特点的是

A.繁盛一时 B.文武并重 C.重文轻武 D.强化君权

26.《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27.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 要焦点就在宋代。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④火药的广泛使用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8.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世祖忽必烈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军机处

29.上海世博园中国馆的镇馆之宝是活的《清明上河图》。高科技让画上的人物全部活动起来,熙来攘往,昼现夜隐,12世纪中国绚丽的城市画卷被生动演绎出来。请问《清明上河图》是哪位画家的传世名作

A.王羲之 B.顾恺之 C.吴道子 D.张择端

30.如果你生活在宋代,可能有的经历是

①在夜市上买东西 ②夏季能喝到冷饮 ③在瓦子里看杂技 ④能吃到香喷喷的玉米 ⑤闲时看小说《红楼梦》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④

二、填空题

31.2013年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起很多入关注,10月11日的附加赛和18日的总决赛中都有一道题目与中国古代著名历史人物有关:一题是汉武帝时出使西域的 ,另一题是宋太祖的名字 。

32. 年秦灭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元朝建立后,在地方实行 制,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33.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 》和北宋 主持编著的《资治通鉴》,并称为我国古代史学成就的双壁。

34.下图是北宋著名画家 的代表作品《清明上河图》。

35.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是抗金英雄_______的爱国激情与志向的写照。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是抗元英雄_______的真情写照。

36.北宋真宗时宋辽议和,史称南宋初年 在郾城大败金军。

37.北宋的都城是 (古名),南宋的都城是 (古名)。

38.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现在世界上人们共同使用的数字______________ 就是印度人发明的。

(2)《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的选举制度指______________。

(3)中国的____________发明与西传促进了世界各国航海事业的发展。

39.安徽大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人辈出。

(1)西汉_______主持编著的《淮南子》对研究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北宋的_______多才多艺,尤以绘画最为世人称道,被誉为宋画第一。

(3)被誉为两弹元勋的是____________。

40.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_______________

41.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 》和北宋 主持编著的《资治通鉴》,并称为我国古代史学成就的双壁。

42.城市的变迁见证了历 史的发展。

(1)安徽近代被誉为万货之会的 ,1882年被辟为米市后商业盛极一时。

(2)宋朝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兴盛,广州、杭州等地设置了 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3)法国的 是个被视为英雄的城市,这主要是因为十一二世纪之时,这里发生了市民争取城市自治权的斗争。

(4)点燃了欧洲火药桶、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事件发生在 。

三、问答题

43.阅读材料:13分

材料一: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材料二: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

材料三: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

材料四:(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反映的是什么事件?(3分)

(2) 材料一签订时宋朝的皇帝是谁?2分 材料二签订时西夏国主是谁?2分

(3) 材料三签订后,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局面?2分

(4)结合材料四,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这三次和议的?4分

44.渺茫天际,水天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夜唯谨,毫厘之差,生死攸关。

请回答:(8分)

(1)最早的指南仪器叫什么?(2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是在什么时期?(2分)

(2)指南针的应用有什么作用?(2分)

(3)指南针是经何人之手传入欧洲的?(2分)

45.材料一 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苏州、常州)熟,天下足。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汉朝时南方怎样的生产和生活状况?(4分)

(2)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说明我国南方经济发展出现了哪些具体变化?(6分)

(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6分)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生活在宋代不可能做的事情只能是宋代还没有出现的事情,四个选项中,只有研读八股文不可能做到,因为八股文出现于宋代之后的明代。故答案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朝君权的加强

2.A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政权更替的基本史实,B应该是280年,西晋军队灭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C.960年,北宋取代后周 ;D.1276年,元灭掉南宋。

3.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西藏的历史。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成为中国正式的行政区,是在元朝,元朝时,元政府在中央设立宣政院,管辖藏族地区事务,标志着西藏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故答案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4.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四个选项中,可以直接排除D选项,因为闭关锁国不属于经济发展的范畴,属于对外政策。故答案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5.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准确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辽宋夏金元时期,我国民族政权众多,是我国民族政权并立时期,民族关系有战有和,和是主流,有利于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辽宋夏金元

6.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元朝建立行省制度的相关内容。元世祖忽必烈效仿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故选C。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忽必烈改制行省制度

7.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知识点。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经济重心、南移,结合课本所学分析,我国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到南宋时期完成,南宋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故答案为D。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8.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经济重心南移知识点。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最准确,结合课本所学分析,我国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后期开始逐渐南移,到了南宋前后完成,最准确的是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故答案为C。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

9.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元朝行省制度知识点。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省级行政区制度,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在元朝时期,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故答案为B。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0.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政府对西藏管辖的相关内容。唐朝时设置西域都护府,这一说法是错误的,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成为我国的一部分,与西藏无关。元朝设立宣政院,标志着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清朝时达赖、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所以②③④能够有力证明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选B。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秦汉帝国秦汉开拓西域与丝绸之路西域都护的设置;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元朝对西藏的管辖;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清朝对西藏的管辖

11.D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大量北方人口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经验、工具等,加上南方自然环境优越、统治者的重视开发,江南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到两宋时期,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故选D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江南地区的开发

12.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两宋与辽、金并列的相关内容。1125年金灭辽,出现了金、西夏和北宋并立的局面,而金与辽不可能并立,所以C项示意图中辽的位置应该是西夏。北宋曾经与辽、西夏并立。金灭北宋后,同时南宋建立,于是出现了西夏、金、南宋的并立,所以A、B、D均正确反映了两宋与辽、金、西夏的并立局面,故选C。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宋金南北对峙

13.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宋的城市生活。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故选C。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北宋城市生活

14.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内容。国家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都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两宋时期,南宋时完成了重心南移,故选A。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15.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的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煤,当时称石炭,开采量居世界第一,上述材料就是描写的宋代汴京煤的使用的普及,故选C。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宋代的手工业

16.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词特点的准确认识,依据题干中宋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特色可知属于豪放派,备选项中A出自于屈原《离骚》不合题意;B出自于苏轼《念奴娇》属于豪放派,B符合题意;C出自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不合题意;D出自于杜甫《春望》不合题意,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灿烂的宋元文化宋词

17.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准确认识,题干引文大意为海外贸易获利最丰厚,如果经营得当,可以得上百万的收入,说明了大力发展海外贸易,给宋王朝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也反映出当时海外贸易的兴盛情况。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宋朝海外贸易的发展

18.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通过阅读四个选项,我们可发现B所述是错误的,我国的经济重心已开始南移从唐朝开始,所以答案是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19.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张择端的相关知识,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是《清明上河图》,描写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所以答案是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 元文化

20.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 著名的作品,其中《清明上河图》是宋朝张择端的代表作,《齐民要术》是东汉张仲景的代表作,《金石录》宋代赵明诚撰写,《十钟山房印举》清陈介祺辑,所以答案是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

21.C

【解析】

试题分析:本小题 考查的是行省制度。行省制度是元朝实行的主要的地方行政制度。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由中书省派出省臣,进行管理,简称行省,全国设立十个行省,这是我国省级行政区设立的开始。对我国地方行政体制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调整。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22.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元朝的建立者。元朝的建立者忽必烈,阿保机是契丹的建立者,阿骨打是金的建立者,铁木真是忽必烈的祖父,他是蒙古的建立者。故答案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23.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识图能力。图片是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四川地区的交子,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故答案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24.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灭掉北宋的少数民族政权。12世纪初,女真族建立的金,先灭辽,后灭北宋。故答案选D。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25.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的特点。宋朝与其他朝代相比,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重文轻武,这一政策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开始,一直延续到1276年元灭南宋。故答案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26.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的内容,要准确解答本题先要知道《史记》《资治通鉴》这两部史书分别叙述哪一阶段的史实,二者交叉部分所处的历史时期所发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史记》叙述了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资治通鉴》叙述了战国时期至五代末期的历史,二者综合一下,凡是战国至汉武帝时期这一段时期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在这两部书中均可以找到。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27.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代的科技成就的准确识记。解题时注意关键词宋代,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有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的广泛应 用、火药的广泛应用,造纸术的发明是在汉朝时期,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灿烂的宋元文化四大发明

28.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元朝行省制度的准确认识,材料主要强调了元朝疆域的广大,为了有效实行控制地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元统治者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者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立

29.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代社会风貌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清明上河图》最早的版本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描绘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和热闹的景象和优美的自然风光。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反应出了宋朝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兴旺,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宋代社会风貌《清明上河图》

30.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南方经济繁荣等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根据所学知识,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瓦子是北宋东京城内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可以在瓦舍内讲评书。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临安人口多达百万,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还有各种小贩、货郎叫卖,更增添了城市的热闹气氛,故此题答案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31.张骞;(1分)赵匡胤。(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时出使西域的人和宋太祖的名字。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各国与内地的联系;宋太祖的名字叫赵匡胤,他于960年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史称北宋。

考点: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32.公元前221;行省

【解析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知识,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元朝建立后,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故答案是:公元前221;行省。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33.《史记》 司马光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史学著作的知识,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著作是《史记》,北宋司马光编著的著作是《资治通鉴》,故答案是《史记》和司马光。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

34.张择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对张择端绘画成就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延安的风光和繁华景象,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灿烂的宋元文化风格多样的绘画

35.岳飞 文天祥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学常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出自抗金英雄岳飞的词《满江红》,是岳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与志向的写照;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出自文天祥的诗《正气歌》,这是它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36.澶渊之盟 岳飞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北宋朝民族分立的相关知识,北宋建立后与北方的辽常年征战,宋真宗亲征,在澶洲城打败辽军,辽宋议和,辽军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南宋建立后,金兵几次南下,南宋抗战派将领英勇抵抗,抗金名将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37.东京 临安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两宋建立相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驿兵变后建立北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赵构建立南宋后将都城定在临安。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38.(1)阿拉伯数字 (2)科举制度 (3)指南针

【解析】

试题分析:(1)本小题考查的是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现今国际通用数字。最初由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正因阿拉伯人的传播,成为该种数字最终被国际通用的关键节点,所以人们称其为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由0,1,2,3,4,5,6,7,8,9共10个计数符号组成。采取位值法,高位在左,低位在右,从左往右书写。借助一些简单的历史符号(小数点、负号、百分号等),这个系统可以明确的表示所有的有理数。为了表示极大或极小的数字,人们在阿拉伯数字的基础上创造了科学记数法。

(2)本小题考查的是中国科举制。科举制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当今中国教育制度类似于科举制度,应试教育就是科举制度遗留下来的一个复杂的问题,目前,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要完全将中国的应试教育废除,真正实行素质教育,还需要教育各界在这一道路上继续努力。

(3)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已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创造了条件。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一);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39.(1)刘安 (2)李公麟 (3)邓稼先

【解析】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安微历史上的名人事迹。(1)刘安(公元前179-公元前122),西汉皇族,淮南王。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汉文帝8年,刘长被废王位,在旅途中绝食而死。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文帝把原来的淮南国一分为三封给刘安兄弟三人,刘安以长子身份袭封为淮南王,时年十六岁。刘安博学善文辞,好鼓琴,才思敏捷,奉武帝命作《离骚传》。他是西汉的思想家、文学家,奉汉武帝之命所著《离骚体》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他曾招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编写《鸿烈》亦称《淮南子》(后称该书为《淮南鸿烈》或《淮南子》),其内容吸取了《老子》、《庄子》,特别是《黄老帛书》的思想资料,成为集黄老学说之大成的理论著作,它不仅对道、天人、形神等问题提出了独特见解,同时又在继承春秋时的气说与战国中期稷下黄老之学的精气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元气论的概念和系统的宇宙生成论。这本书被近代学人梁启超称誉为汉人著述中第一流的划时代巨著《淮南子》。作为西汉时期一部影响巨大的社会百科全书,《淮南子》所蕴含的史学研究价值和丰富的精神智慧,仍有待我们后人去进一步挖掘。如:语文课本七年级下册课文(塞翁失马)就出自《淮南子》。

(2)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安徽桐城人。出身名门大族,家藏古器名画法书甚多,自幼知识渊博,好古善鉴,多识奇字,自夏商以来钟鼎尊彝皆能考订世次,辨别款识。长于诗文,行楷书有晋人风。与王安石、苏轼、米芾、黄庭坚为至交,系驸马王诜之座上客。他于熙宁三年考中进土,曾为检法御史,元符三年辞官,隐居龙眠山过隐居生活,自号龙眠居士。 他是熙宁、元丰间的大画家,一生勤奋,作画无数,人物、史实、释道、士女、山水、鞍马、走兽、花鸟无所不能,无所不精。人物、道释深得吴道子旨趣,运笔如行云流水,造型正确,神态飞动;山水气韵清秀,得王维正传;着色山水追李思训心法;画马过韩干。能集诸家之长,得其大成,师法自然,大胆创新,自成一家,人称宋画第一,被后代敬为第一大手笔、百代宗师。

(3)邓稼先,安徽省怀宁县,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二);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40.交子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代时,市场上流通的仍是金属货币,人们携带很不方便;为此,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为与铜钱并行的货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41.史记 司马光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史学巨著。《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著的,是我国历史上一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42.(1)芜湖(2)市舶(司)(3)琅城(4)萨拉热窝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近代安徽芜湖的相关内容。安徽近代被誉为万货之会的芜湖,1882年被辟为米市后商业盛极一时。

(2)本题考查的是宋代的商业和海外贸易。宋朝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广州、杭州等地设置了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3)本题考查的是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法国的琅城是个被视为英雄的城市,这主要是因为十一二世纪之时,这里发生了市民争取城市自治权的斗争。

(4)本题考查的是萨拉热窝事件。点燃了欧洲火药桶、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事件发生在萨拉热窝。它是一战的导火线。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多元文化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商业繁荣和海外贸易兴盛;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人类祖先的基业古代世界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萨拉热窝事件

43.(1)材料一:澶渊之盟 (宋辽和议)材料二:宋夏和议 材料三:宋金和议(3分)

(2)宋真宗2分 元昊2分

(3) 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2分

(4) 和议都加重了宋朝人民的负担,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民族的融合。 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注意从材料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分析材料一,北宋每年送给辽,由此可知为澶渊之盟;从材料二中的夏对宋称臣可以看出是宋夏和议;从材料三中的南宋对金称臣可以看出是宋金和议也称绍兴和议。

(2)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可知,1004年澶州之战,1005年宋真宗与辽签订了澶渊之盟;而西夏是1038建立的,建立者是元昊,宋夏和议的签订是1044年,此时西夏的统治者仍然是元昊。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本题描述的 是宋金和议的内容。宋金和议也称为绍兴和议,使双方停止战争,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和议中除了规定南宋对金称臣,送交岁币外,还规定南宋和金以淮水和大散关为界,形成了宋金南北对峙的局面。

(4)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从材料四可以看出,反映的是辽宋的澶渊之盟的内容,以澶渊之盟为例,宋辽、宋金、宋夏和议都加重了宋朝人民的负担,但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民族的融合。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44.

(1)司南,北宋(4分)

(2)指南针是一种可靠的导航仪器,使航海不会迷失方向;促进航海事业的发展。(2分)

(3)南宋时期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指南针发展历程的相关知识内容。要回答最早的指南仪器叫什么,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回答,早在战国时期就发明了。 我国古代辨别方向用的一种仪器。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杓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 辨别方向,是现在所用指 南针的始祖。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是在北宋时期。

(2)本题考查的是指南针的应用的相关知识内容。要作答指南针的应用有什么作用,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指南针一经发明很快就被应用到军事、生产、日常生活、地形测量等方面,特别是航海上。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有一个逐渐发展过程。指南针是一种可靠的导航仪器,使航海不会迷失方向;促进航海事业的发展。

(3)本题考查的是指南针传入欧洲的相关知识内容。 要回答指南针是经何 人之手传入欧洲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中国的指南针(或者说罗盘)通过阿拉伯商人传入欧洲。这一技术很快用于航海业,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通过殖民掠夺.大量财富被掠夺到欧洲,成为欧洲早期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之一。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45.

(1)反映了汉朝时南方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2分)人们生活不饥馑也不富足的状况。(2分)

(2)北宋时政府财政收入多靠南方(2分),太湖流域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2分),经济重心不断南移。(2分)

(3)原因(6分):①北方战乱,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也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使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很快;③从外国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④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每点2分,不超过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准确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依据材料中的汉朝时无冻饿之人无千金之家,反映了汉朝时南方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的生产和生活状况以及人们生活不饥馑也不富足的状况。

第(2)问,主要考查我国南方经济发展的变化的相关史实,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的相关信息可以得出,由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可以得出北宋时政府财政收入多靠南方;由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可以得出,太湖流域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的准确理解与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原因有:①北方战乱,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也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使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很快;③从外国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④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农业的发展南方手工业的兴旺南方商业的繁荣

为大家推荐的中考历史专项训练试题的内容,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中考历史时间轴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寇利俊

2019年北京中考历史卷真题解析6

2019年北京中考历史卷真题解析(4)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课堂教学视频实录-王小结

高晓艳《中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方法与技巧》微课——部编版历史中考复习九中大同校区2019.5.27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姜左洋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李敏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孙秀英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安淑琴

与“中考历史专项训练试题: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相关文章

热门学习指导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历史教案
历史课件
历史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