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高二历史寒假作业精炼_学习指导 - 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14年高二历史寒假作业精炼

14年高二历史寒假作业精炼

查字典历史网 2016-08-17

复习正在紧张进行中,小编整理了关于高二历史寒假作业精炼,供考生参考!!预祝大家寒假快乐。

一、选择题

1.(2014南平质检)子曰:管仲之器小哉!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据此判断,孔子的评价标准是()

A.历史功过B.阶级立场

C.客观事实D.伦理道德

解析:C 管仲之器小哉指管仲虽有治国之才,但却不能严格修身正己。管仲相桓公受其赐指管仲辅佐齐桓公霸于诸侯,匡正天下,百姓至今仍在受惠。从而可以看出孔子评价管仲不只是看小节,更能从大是大非处认识管仲。故C项正确。

2.(2013潍坊联考)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这主要反映了()

A.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B.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

C.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

D.儒学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

解析:B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对个人的为人处世影响很大,是其他学说无法相比的,所以梁启超说: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A、C两项是儒家学说影响深远的原因,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3.(2013石家庄一模)孟子指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荀子认为: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这表明儒家主张()

A.藏富于民B.勤俭节约C.忠孝为本D.国富民贫

解析:A 材料中孟子主张明君应该让百姓富足;荀子认为府库充实而百姓贫穷,容易造成社会混乱甚至政权的覆灭。由此可见,儒家主张百姓富足,国家才能安定。故选A。

4.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政治角度来讲,大多为百姓而鸣,只有一家为统治者而鸣,它是()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解析:B 为统治者而鸣即为统治者服务,法家的集权观法治观改革观符合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割据的需要,代表了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选B。

5.(2013黑龙江二模)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生一种思潮:主张节制资本,其具体办法,是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该思潮属于()

A.儒家 B.法家C.道家D.墨家

解析:B 从材料中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可知该思想强调加强政府力量,节制资本体现了法家的抑商思想。故B项符合题意。

6.(2013武汉四调)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又说:一则治,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

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B.融合诸子百家思想

C.礼乐与法制并举 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

解析:B 从材料信息看,吕不韦认为,道家、儒家、墨家思想各有特色,应该把不同的思想统一起来,于是,组织宾客编写《吕氏春秋》,对各家思想都进行了改造、发展与摒弃。故B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

7.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是()

A.人与自然的和谐B.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的和谐D.人的生命

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春秋战国是新旧社会制度的交替变革时期,许多思想家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时代的变革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看法,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故选B。A、C、D三项都不是诸子百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排除。

8.中国古代帝王的典型形象是: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厉行专制。这种现象始于()

A.秦代B.汉代

C.唐代D.宋代

解析:B 汉代董仲舒改造儒学,以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他把儒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结合起来,这样新儒家思想成为汉武帝的治国思想。

9.(2014江苏二模)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董仲舒的这一思想主张()

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B.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C.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D.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解析:D 题干材料反映了董仲舒新儒学君权神授天人合一的思想,其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答案为D。A项材料没有体现;B项是孔子的思想;C项是理学的思想主张。

10.(2013年重庆文综,1)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A.韩非子 B.孟子C.董仲舒 D.朱熹

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据材料信息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和天命攸(所)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为了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发展儒家思想,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学说形成新儒学,以天人感应为基础,带有明显的神学色彩。

11.如图是一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某一思想流派时整理的示意图,这一思想流派是()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解析:B 据示意图,分析备选项,法家在秦朝受到推崇,A项错误;道家和墨家从来就不是中国古代思想的主流,C、D两项错误。

12.(2013江门模拟)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和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体现了怎样的思想()

A.君权神授思想B.大一统思想

C.反专制思想 D.理学思想

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实质是实现思想的统一;颁布推恩令的目的是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统一,故二者都体现了大一统思想。

二、非选择题

13.(2013昆明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也。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人群)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荀子》

材料二 汉兴,江都相董仲舒亦大儒,作书美孙卿(即指荀子)。

(西汉)刘向《叙录》

荀卿全是申、韩只一句性恶,大本已失。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荀子认为,礼在社会理想层面上的价值是建立社会等差秩序。礼的本意和功能是对人之放任的约束,是对等差秩序的遵守。这种价值取向将会在社会分化的态势下,发挥其社会整合的功能。荀子的礼法价值观虽然有以道德裹胁法律的倾向,但他明确指出了道德与法律的互动关系,充分认识到了道德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另外,荀子还强调为政者的品德对于社会政治的决定性影响,要求处于政治实践中的从政者首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性。

高春花《荀子礼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1)概括材料一中荀子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观点形成的主要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荀子思想在西汉和南宋学术界的不同境遇。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析出现不同境遇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简述荀子思想的现代价值。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荀子思想观点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抓住荀子思想杂取百家的特点及其生活时代进行回答。第(2)问,首先明确材料二中,董仲舒是在推崇荀子,朱熹是在否定荀子。其原因是西汉初年吸取秦亡教训及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而在南宋,先秦儒学复兴,朱熹推崇孟子,提倡人性本善。第(3)问,据材料信息是对人之放任的约束将会在社会分化的态势下,发挥其社会整合的功能充分认识到了道德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从政者首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性结合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法制社会等实际需要,分析荀子思想中的合理成分。

答案:(1)主要观点:人性本恶,通过学习而从善;礼是维护社会秩序、保证人群生存的制度;隆礼贵义,礼法并用,君主集权;天自有规律,认识它并运用它,造福社会。

主要背景:春秋战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

(2)不同境遇:西汉推崇;南宋冷落。

主要原因:西汉吸取秦亡教训;巩固大一统社会的需要,荀子思想适合这一需要。南宋复兴孔孟之道的理学兴起和发展,其哲学出发点是人性本善。

(3)在社会分化和转型时期,荀子约束人的放任行为,建立秩序的思想对整合和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具有借鉴意义。荀子强调道德在法律施行和官僚政治中的作用,这一思想有助于当代健全法制建设和改善政府管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董仲舒是汉代的第一大儒,封建社会理论大厦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封建社会初期的有建树的思想家,同时,他还是汉代的第一大教育家。以上这都是值得肯定的方面。不过,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也包含了神秘主义的、形而上学的东西,特别是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其维护封建专制和压抑人性的方面,始终是消极方面,特别是到封建社会的后期,便日益走向了阻碍社会前进的反动方面。

王永祥《董仲舒评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董仲舒的主要思想加以评析。(要求:对董仲舒思想持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结合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解析:本题属于探究型题目,答案具有开放性,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观点一:赞成董仲舒思想。史实依据:①统一是中国发展的主流,春秋大一统思想可以为实现今天祖国的完全统一提供理论支撑;②董仲舒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有利于专制统治的长治久安;③五常思想即仁义礼智信,可以改造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

观点二:反对董仲舒思想。史实依据:①春秋大一统思想充满唯心色彩;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禁锢了人们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不利于学术文化的自由发展;③天人感应学说宣扬了君权神授④三纲思想充满专制等级色彩。

观点三:对董仲舒思想应该一分为二地客观评价。史实依据:可以参考上面两个观点,略。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高晓艳 《中考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课堂实录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曹卿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李畅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6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第16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张丹燕

2019年北京中考历史卷真题解析(3)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8课 音乐与美术 课堂教学视频实录-王利森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安淑琴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姜左洋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钟永凤

中考历史时间轴

与“14年高二历史寒假作业精炼”相关文章

热门学习指导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历史教案
历史课件
历史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