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中学高二历史期中试题_学习指导 - 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台州中学高二历史期中试题

台州中学高二历史期中试题

查字典历史网 2016-07-11

【摘要】大家在学好知识点的同时也应该要大量练题,从题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加强学习。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二历史期中试题,供大家参考。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

1.对以下八位帝王称号归类正确的是

A.谥号:周武王、隋文帝 B.庙号:唐太宗、永乐帝

C.尊号:商纣王、秦始皇 D.年号:汉武帝、康熙帝

2. 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百家姓》版本中却排序第一,“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顺序家喻户晓。由此可推断出该版本的《百家姓》成书于哪一朝代( )

A. 西周 B.唐朝 C. 北宋 D. 明朝

3.成语“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论语》。当时宫廷的舞乐队,按制度是天子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季氏只能用四佾,却用了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诸侯势力强大 B.周王室势力衰微

C.分封制趋于衰弱 D.诸侯与周天子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

4.《史记》记载:“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这反映了孔子

A.恪守中庸之道治理朝政 B. 强调礼制稳定社会秩序

C.重视教化使人向善 D.推行“仁政”缓和社会矛盾

5.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C、“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D、“历史就是昨天与今天永无休止的对话”

6. 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 B.广大妇女不能参政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7.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三段论是一种近乎万能的推理形式。亚里斯多德三段论的举例:

大前提:凡人都会死; 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 结论:所以苏格拉底会死

A. 大前提错误 小前提错误 结论错误

B. 大前提正确 小前提正确 结论正确

C. 大前提正确 小前提错误 结论错误

D. 大前提错误 小前提错误 结论正确

8. 右图是古代官员的印信,上刻“冀州刺史”,这位官员可能生活在

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西汉

9.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君主,通过一系列的文治武功,成为雄才大略、开拓进取的历史人物。他们在位期间总有一些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意义的历史事件,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A.秦统一六国 B.康乾盛世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0. 唐朝诗人胡曾有诗:“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该诗中所说的“胡”主要指:

A.西突厥 B.东突厥 C.匈奴 D.蒙古

11.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需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其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伐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这段话反映的基本思想是:

A.以农为本,加强农业生产 B.以农为本,重农抑商

C.以民为本,号召人民建功立业 D.以民为本,与民休息

12.“王沔,字楚望,齐州人。……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此段文字中的王沔应该是

A.汉朝人 B.唐朝人 C.宋朝人 D.清朝人

13.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佳音》诗中写道:“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此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应当是

A.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平定 B.清军平定噶尔丹叛乱

C.清军击败沙俄军队收复雅克萨 D.台湾与大陆重归统一

14. 康熙曾评价自己一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对历史发展作出的最突出的贡献是

A.通过抗击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的主权 B.将清政府的统治扩展到全国

C.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尊重和弘扬各民族传统文化

15.17世纪英国革命期间产生了一个意外的局面,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造成了另一个人的独裁。这里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分别是指:

A.詹姆士一世、克伦威尔

B.查理一世、克伦威尔

C.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

D.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

16.右图是英国1782年的一幅漫画。此漫画反映了

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B.英美关系亲近友好

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

17.“剑是维护自由的最后手段,一旦自由得到确立,就应该将它放在一旁”、“我最大的期望是看到人类的苦难——战争——自地球上消失。”这两句话反映了华盛顿

A.不恋官位,不慕权势 B.坚持民主,警惕专制

C. 捍卫自由,避免战争 D.热爱国家,鞠躬尽瘁

18. 恩格斯说:“假若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这点可以由下面事实证明,即当需要有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克伦威尔和罗伯斯庇尔等。”恩格斯这段话的基本观点是

A.历史可以任意假设 B.时势造就英雄人物

C.英雄人物可以决定历史进程 D.历史的发展完全是偶然

19. 1817年,两广总督在向朝廷报告有关某西方国家船只走私鸦片问题时,称“该夷並无国主,止有头人,系部落中公举数人;拈阄轮充,四年一换。贸易事务,任听各人自行出本经营,亦非头人主持差派”。由此判断,该国为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20. 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对此种说法你认为

A.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B.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利之间的关系

C.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

D.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1.《共产党宣言》被称为能够解决世界麻烦的重要武器,主要依据是它

A.提出了解决资本主义危机的方法 B.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C.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D.指导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22. 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Legation Street(使馆大街),台基厂街改名为Rue Marco Polo(马可波罗路),崇文门内大街改名为克林德街等。这一现象出现于哪一事件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3. 孙中山在评价近代中国的某运动时说:“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他所评价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24. 人们通常用“封建余孽”这个词特指近现代社会中残存的拥护封建制度的分子。这种用法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戊戌变法后 B.辛亥革命后 C.新文化运动后 D.新中国成立后

25. 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全面启动”、 “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补课”“起点”的含义分别是

A.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明确反封建 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

C.彻底反帝反封建 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中国革命

D.继续宣传民主和科学 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26. 1924年7月,国民党召开党员联欢会,孙中山看到衣衫不整、肤色黝黑的农民冒着烈日前来参加,异常兴奋地对身边的宋庆龄说,“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孙中山认识到了农民的伟大力量 B.为此他提出了民生主义

C. 决定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D. 决定进行国共合作

27.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甘地曾说:“绝大多数的印度人民对这一战争毫无兴趣,人民不愿支持一个为帝国主义而战的战争。老实说,印度人民更反对纳粹得胜,不过他们不以参战的方式表示反对。”这说明当时甘地

A.放弃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谴责法西斯侵略,却反对战争

C.主张参战,争取民族独立 D.对世界大战漠不关心

28. 下文摘自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军事电文:“……匪盘踞赣闽,于兹七载,东西南北四路围剿,兵力达百余万,此次任匪从容脱围,已为惋惜,迨其进入湖南……沿五岭山脉西窜而来,广西首当其冲……”电文中的“匪”是指

A.太平军 B.北伐军

C.工农红军 D.新四军

29.“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歌词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A.扶清灭洋 B.抵制日货 C.打倒列强 D.抗日救国

30. 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的社论。该社论所说的“新阶段”开始的标志是

A.《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31.“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文中的“原则”应是

A.“一边倒”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原则 D.“另起炉灶”

32.《全球通史》叙述道:“……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材料表明

A.两极格局瓦解 B.世界新格局形成

C.多极化趋势出现 D.区域集团化发展

33. 2008年12月15日,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全面启动,两岸“三通”时代随之到来。大陆提出三通建议开始于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叶剑英关于台湾问题的谈话

C.“九二”共识的达成 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34. 2010年1月13日,中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八名人员牺牲在海地的地震中。近年来,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①表明中国是一个勇于担负国际责任的大国

②说明中国在当今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③反映出中国已逐渐迈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④是中国积极参与各种地区性国际组织的重要表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3小题,35题14分,36题20分,37题15分, 共49分。)

35.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熙是一位全力奖励学术的皇帝。他收录了五十名饱学之士来编撰《明史》,

他们在翰林院博得了优厚职位,令那些经正常科考获取功名的士子嫉妒不已,他还时常赐宴款待一些名儒才子……由于康熙对学术的奖励,几部不朽的巨著编撰了出来,其中最著名的有《康熙字典》、重要的辞书《佩文韵府》、《朱子全书》和一部多达5020册的大百科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 ——摘编自(美国)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799年拿破仑成为第一执政官后,通过法案确定巴黎理工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传播历史、物理、化学等科学和制图技术,特别是为炮兵、工兵、路桥、造船、军用和民用工程、开矿和地理等技术性的公立专科学校输送学生。” 传记作家奥特在《拿破仑》前言写到“他是一个人类文化的摧残者吗?……把教育绑架到军国主义的战车上……然而,他却是一位法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

(1)从材料信息来看,康熙和拿破仑对本国文化的发展各有何贡献?据此概括两国不同的文化政策特点。(4分)

(2)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产生不同文化政策的背景。(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康熙和拿破仑当政时为维护国家统一各自采取哪些措施?(4分)36.(20分)乔治华盛顿、甘地、孙中山都被本国人民尊为“国父”,三人都为民族独立

国家富强进行了不懈努力。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乔治华盛顿 甘地 孙中山

材料二 人类的公正不是建立在暴力的基础上,真正的公正是建立在自我牺牲、道义和无私奉献的基础上的。……我相信非暴力这种武器属于最强者。我相信,一个最坚强的战士才敢于手无寸铁,赤裸着胸膛面对敌人而死。这就是不合作的非暴力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坚持非暴力的不合作主义,…… ——甘地:《论不合作》(1919年11月)

材料三 1894年,孙中山上书直隶总督李鸿章,提出革新政治的主张,但遭到冷遇。孙中山由此感悟到“和平方法无可复施”。

材料四 1893年以后到22年中,甘地将印度教派的仁爱、不杀生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甘地主义”的思想。

(以上两则材料均引自人民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华盛顿、孙中山、甘地三人享有“国父”称誉的主要理由是什么,请分别用一句话概述。(6分)

(2)概述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4分)

(3)孙中山和甘地在领导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上有何不同?(2分)依据上述材

料比较分析影响两者走不同道路的原因。(2分)

(4)孙中山和华盛顿为维护本国的民主制度分别作了哪些努力?(6分)

37.(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丞相之印章”封泥

材料二 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驻屯细柳。因治军谨严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任亚夫为车骑将军.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发动叛乱(见吴楚七国之乱),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叛。他会兵荥阳,固守昌邑,待机以轻骑断绝吴军粮道。最后以精兵出击,不到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五年后,周亚夫迁为丞相,很受景帝器重。不久,因不同意废栗太子,又在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卢五人封侯等政事上与景帝旨意相左,加以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受到景帝猜忌, 中元三年(前147)被免除丞相职务。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周亚夫子私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具,备作其父葬器,被人告发,事连周亚夫。廷尉召亚夫对质,并逼其供认谋反。周亚夫不服,绝食五日,呕血而死。

材料三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

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材料四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有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1)联系材料一根据材料二,指出周亚夫被免于丞相职务的原因是什么?(2分) 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2分)

(2)根据材料二,周亚夫被封为条侯和后来被封为车骑将军,被封的原因有何不同?(2分)前后两种不同的任职原因说明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的什么发展趋势? (2分)

(3)概括材料三、四中唐太宗与明太祖对丞相的设置的不同看法。(2分)基于以上不同看法,唐太宗与明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3分)

参考答案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A C C B A D B D A C D C D C B D C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B C C B D B B A A B C D B B C A C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3小题,35题14分,36题20分,37题15分, 共49分。)

35、(1)康熙对人才的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扬(1分);特点是对传统文化仅起到总结作用,但缺乏创新(1分)。

拿破仑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推动了本国科技和教育的进步(1分);特点是重视近代科技人才的培养,但其教育政策具有为军事服务的目的(1分)。(不必拘泥于答案的文字表述,鼓励考生有不同见解,只要符合题意均可同等给分)

(2)康熙: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实行文化专制(3分)

拿破仑:法国大革命、资本主义的发展、启蒙思想。(3分)

(3)康熙:平定三藩之乱;粉碎准噶贵族分裂企图;加强对西藏的管理;统一台湾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打败沙俄侵略。(2分)

拿破仑:镇压王党势力的叛乱;打败反法同盟的武装干涉等。(2分)

36、答案:(1)理由:华盛顿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2分)

甘地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稳定社会秩序、赢得印度独立(2分)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并为捍卫共和进行不懈斗争。(2分)

(2)主要事迹:同英国政府不合作、手纺车运动、食盐运动、绝食祈祷(4分);

(3)道路:孙中山:暴力革命(1分);甘地:非暴力不合作(1分)。成因:孙中山改良道路受阻(2分);甘地受到“仁爱”、宗教思想影响较深(2分)

(4)孙中山的努力:颁布临时约法、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第一次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运动。(3分)华盛顿的努力:创立总统否决制度、创立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制度。(3分)

37、(1)原因:在废太子、封侯等政务上与汉景帝旨意相左;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2分)

根本原因:君权与相权的冲突,打击相权以加强君主专制;(2分)

(2)不同:被封条侯是继承其父爵位;被封车骑将军是因为军功。(2分)

趋势:选官由注重血统向注重才能转化;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2分)

(3)唐太宗认为设置丞相有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可避免君主失策亡国。明太祖认为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力于皇帝一人。(2分)措施:三省六部制;废丞相、权分六部。

(4)趋势:相权渐趋衰弱,皇权日益加强。(1分)虽然有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但阻碍了新思想和新经济因素的产生和发展。(2分)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堂教学视频实录-丁文彦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安淑琴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3课《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课堂教学视频实录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曹卿

2019全国高考志愿填报攻略 第50集 天津市高考历史三年本科录取排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李畅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7课《忽必烈改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国级优课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6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吴志华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匿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郭秀艳

与“台州中学高二历史期中试题”相关文章

热门学习指导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历史教案
历史课件
历史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