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与教训专项训练(附答案)_学习指导 - 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高考历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与教训专项训练(附答案)

高考历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与教训专项训练(附答案)

查字典历史网 2016-06-21

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以下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与教训专项训练,请考生及时练习。

1.(2014广东珠海高三摸底)赫鲁晓夫上台后,首先对农村作了实际调查,对农业和粮食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农业改革。下列结论不符合其调查结果的是()

A.农业生产管理过于集中

B.农民对劳动生产的成果漠不关心

C.农产品收购价格过高

D.农业发展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赫鲁晓夫改革。从斯大林时期开始,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经济方面重视重工业的发展,忽视轻工业、农业的发展,出现了农、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因此A、B、D三项正确。C项不符合史实,应是压低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故答案选C项。

2.(2014湖北黄冈一模)赫鲁晓夫改革选择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主要是针对()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完全为国家这只看得见的手所取代

C.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种种表现及严重后果

D.当时粮食供应严重不足的严峻的农业形势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赫鲁晓夫改革主要是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但选择农业作为突破口主要是因为当时面临严重的粮食危机,故D项正确。A、B两项是指计划经济的大背景;C项是政治上的表现。

3.(2013福建福州调研)读下表,这一时期苏联农业生产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政府()苏联主要农产品年平均产量表(单位:万吨)

年代 粮食 肉类 奶类 1951~1955年 3850 570 3790 1961~1965年 13030 930 6470 A.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B.加快农业全盘集体化

C.改革农业管理体制 D.推行新经济体制

[答案]C

[解析]从材料的内容看,1961~1965年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此时处于赫鲁晓夫统治时期,其改革措施主要是改革农业管理体制,C项正确。实行固定的粮食税是新经济政策时期,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A项排除;加快农业全盘集体化是斯大林执政时期,B项排除;推行新经济体制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D项排除。

4.(2014河北石家庄二模)1964年在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上,即将被赶下台的赫鲁晓夫发表了他的最后的政治演说。他流着泪说:在座的各位,从来没有公开地、诚实地指出我的任何缺点和错误,总是随声附和,对我的所有的建议都表示支持,你们也缺乏原则性和勇气。赫鲁晓夫的痛悔之泪说明()

A.党内教条主义盛行 B.党内作风问题严重C.改革制约苏联发展 D.改革过于追求社会稳定

[答案]B

[解析]赫鲁晓夫改革虽然破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党内仍然存在严重的问题,从材料所述内容来看,属于明显的作风问题,B项正确。

5.(2014浙江宁波高三期末)斯大林逝世之后,苏联领导人开始变革,但是史学界认为有一个时期措施的政策取向却是朝着回归斯大林模式的路标运动的。这个时期执政的应该是()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罗斯福 D.戈尔巴乔夫

[答案]B

[解析]赫鲁晓夫改革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是以农业为突破口;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在工业方面,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与斯大林时期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极为相似;罗斯福是美国的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改革一方面冲破了斯大林模式,另一方面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6.(2014福建三明期末质检)1972年5月,美苏签署的条约规定:双方的陆基洲际导弹冻结在1972年7月1日实有和正在建设的水平上,苏联为1618枚,美国1054枚。苏联陆基洲际导弹占据数量优势主要得益于()

A.斯大林的工业化建设

B.赫鲁晓夫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勃列日涅夫推行的新经济体制

D.戈尔巴乔夫的加速发展战略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勃列日涅夫的新经济体制。苏联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就是在勃列日涅夫推行的新经济体制时期,答案选C项,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7.(2014江西吉安一中高三模拟)从一定意义上说,以下结论是基于对苏联历史的回顾得出的,其中不合理的应该是()

A.斯大林模式是造成苏联日后分裂的重要原因B.戈尔巴乔夫改革应对苏联分裂承担重要责任

C.无论如何改革都不应放弃党对国家的领导权

D.苏联分裂证明社会主义道路不适用于俄罗斯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苏联的经济改革。斯大林统治苏联时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经济上导致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情况,使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形成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政治民主化公开化新思维,逐渐放弃了党对国家的领导权,对导致苏联解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社会主义道路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更高阶段的社会制度,苏联解体属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挫折,答案选D项。

8.(2014山东威海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有学者这样描写一位前苏联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面的好心子了。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所描写的他是指()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答案]D

[解析]A项中斯大林是斯大林模式的开创者,与材料比喻不相符合,首先排除。从赫鲁晓夫开始,苏联领导人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直到戈尔巴乔夫时期,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斯大林模式瓦解,一直到剥光为止即指此,故D项为最佳答案,排除B、C两项。

9.(2013江苏徐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材料二 1971年9月,赫鲁晓夫逝世,其遗体安葬在莫斯科的新圣母公墓。赫鲁晓夫的墓碑是由雕刻家恩斯特涅伊兹维斯特内设计的,用黑白两种颜色的大理石搭配而成,极具特色。涅伊兹维斯特内在评价自己这件特殊作品时说,墓碑上半黑半白的对比之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

张建华《俄国史》

(1)材料一中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该政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理沦的重大突破?

(2)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赫鲁晓夫墓碑上半黑半白的对比之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这句话的含义的?

[答案](1)新经济政策。把商品、货币和市场机制引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他执政时期,苏联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他对斯大林的批判,在客观上有利于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但他的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他一味否定斯大林,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乱。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高考历史客观题主观化,主观题多样化,题型灵活多变该怎么作答?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许伟

少年派:文科班主任真是绝了!让中考状元跪着上他的历史课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第29课《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课堂教学视频实录-王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堂教学视频实录-王晓华

2019中考历史复习小技巧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3课《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课堂教学视频实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董晓英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孙泽英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日本仿效唐制的改革》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薛敏强

与“高考历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与教训专项训练(附答案)”相关文章

热门学习指导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历史教案
历史课件
历史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