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戈尔巴乔夫改革_历史知识点 - 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历史知识点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戈尔巴乔夫改革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戈尔巴乔夫改革

查字典历史网 2017-07-21

查字典历史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戈尔巴乔夫改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查字典历史网。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

继赫鲁晓夫之后,苏联的改革时断时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的政治、经济已处于危机前的困境。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接任苏共中央总书记。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

(1)指导思想推行多元化

指导思想多元化,实质上是指苏联共产党不再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不再把共产主义作为苏联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否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用别的思想或主义作指导。新思潮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推行的一套理论。

(2)政治上推行多党制和议会政治

政治上推行多党制和议会政治是戈尔巴乔夫全盘西化的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以所谓多党制取代共产党的领导,以议会制度取代苏维埃制度。

因为无产阶级不能代表所有人的权益,如果实行多党制,无疑意味着承认无产阶级的分裂。其结果同样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瓦解。

(3)经济上推行私有化

苏联经济改革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和改革开放一样推行私有化,要从根本上改变当时苏联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当然,在改革的头几年,并没有明确提出推行私有化。但随着改革政策的失误,经济危机的加深,苏联领导人不仅没有正确地总结教训,反而把经济搞不好的原因,除归咎于无产阶级专政的上层建筑外,还归咎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因而逐渐形成了这样的经济改革思路,其基本出发点是:认为现在国家集中的资产过多,人民同国有制关系疏远,职工没有主人翁感和积极性,因而造成了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所以要实行国有资产分散化和国营企业私有化,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混合经济”的道路。

(4)军队建设上推行非党化、非政治化

军队“非党化”和“非政治化”是戈尔巴乔夫推行全盘西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俄罗斯民主和反政变奠定了基础。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成果

1、解除舆论控制,实现了言论自由

2,开放党禁,形成多党制

3,确立“无罪推定原则“,国家趋向法制化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特点

政治上高度专制。最高苏维埃只是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机构,所有事务的决定权都在政治局的几个寡头那里、特别是在总书记一个人那里。现实生活中到处是对人的尊严的无耻践踏和从上到下逍遥法外的腐败行为。

经济上停滞不前。安德罗波夫当政时曾动用情报系统克格勃调查国家经济真实情况。安德罗波夫长期担任克格勃首脑,他已不相信政府统计局的数字。克格勃向他报告的资料令人震惊:七十年代苏联经济开始走下坡路。1982年苏联经济成长率是零。工业生产率不到西方先进国家的1/3;农业生产率是西方的1 /5。此后苏联的经济每况愈下,再加上入侵阿富汗(1979-1989),耗费大量军费,民众生活水平年年下降。

文化上思想垄断。书报检查制度是苏联对社会舆论和思想文化实行监督和控制的重要工具,它剥夺了苏联公民的言论自由、创作自由。大众传媒失去了它的真正价值,成了官方操纵和摆布人民思想的宣传工具。70年代流传“《消息报上》无消息,《真理报》上无真理“的话,是苏联社会万马齐喑的真实写照。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不仅把生产资料国有化了,而且也把人民的思想国有化了。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营造了举国上下思想一致的假象,广大百姓则陷于愚昧无知,沉溺于蒙昧主义之中。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戈尔巴乔夫上台两年后,苏联社会思想舆论彻底转向,苏共在改革模式、发展道路的选择问题上迅速“右倾”,社会主义事业已经危在旦夕。苏共先是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后又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倡导“西欧共产主义”思想。在改革“模式”和道路的选择上,苏共先是学习匈牙利等东欧国家的经验,转而提倡北欧国家模式。戈尔巴乔夫后期,苏共领导对瑞典的“福利社会模式”极为推崇,主管意识形态的苏共高层干部纷纷前去访问、取经。但是很快人们便发现,1989~1990年间,“社会主义”已经在苏联失去吸引力。即使戈尔巴乔夫给“社会主义”加上诸如“民主的、人道的”前缀也是徒劳。

苏共领导层在思想路线上的动摇在思想舆论界造成了严重混乱,加上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迟迟不见成效,一些激进势力乘机夺取话语权。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制度,自由激进派代表人物、历史学家尤·阿法纳西耶夫宣称:“这种体制不应当修补!它有三大支柱:苏联作为一个中央集权的、自治化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的国家的帝国主义本质;非市场经济的国家社会主义;党的垄断。应当逐步地、不流血地、拆除这三根支柱”。

上世纪末,叶利钦一度作为苏共内部政治上的反对派出现。直到1990年夏天以前,叶利钦等人仍宣称忠于“社会主义”。出于政治上的考虑,那时他们也不时要附和戈尔巴乔夫的“民主社会主义”学说,号称信仰民主社会主义、信仰以“趋同论”为基础的“普遍价值观”。

但是,随着叶利钦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逐渐掌握政治大权,他便公开与苏共彻底决裂。叶利钦代表的自由主义政治势力开始抛弃任何形式的社会主义,政治上转向反共、反社会主义立场,思想上宣誓忠于西方教科书上的“纯自由主义和纯资本主义”。

如今,俄罗斯政界和学界在反思民主化的过程中指出,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提倡和发起的“民主化、公开性和新思维”运动,是出于对西方民主模式的盲目追求。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人借鼓吹民主模式的普世性之名,将“民主化”当作政治夺权、推动民族分裂和搞垮苏共的工具和手段。他们认为,1985~1999年这15年是俄罗斯灾难性的15年,是政治混乱和社会倒退的15年。他们认为,上世纪末期,西方战略家有意识地向苏联等国输出“软弱的自由民主思潮”,而却为自己保留了极端保守和富有进攻性的“保守主义”思想,其目的与其说是为了苏联的民主化,不如说是为了搞垮苏联。而戈尔巴乔夫等人落入西方的圈套,盲目进口西方的“民主价值”,导致“民主、自由”泛滥,国家解体,人民丧失了尊严。如今,西方某些国家仍然在民主问题上推行“双重标准”,不是真正以民主、而是以利益或关系亲疏来划分所谓“民主阵营”,其目的是进一步打压俄罗斯,更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地缘战略利益。

事实表明,戈尔巴乔夫引领的“民主社会主义”路线和之后叶利钦宣称的“自由民主主义”道路不仅没能行得通,反而将苏联、俄罗斯先后引向一条绝路和迷途。经历了10多年的左右摇摆和反复,俄罗斯社会逐渐认识到:一是社会革新是必要的,但有些东西是万万不能动的,有些事情是万万不能做的;二是借鉴他人经验是必要的,但决不能全盘照搬。有些东西对于他人是美酒,但对于自己可能是致命的毒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高考历史辅导:高考真题古代史(3)

高考历史5

14 历史规律常识解题:高考历史与现代化模式解题独门秘籍之三

高考历史

高考历史7

【高考历史】考前最终讲.选择题知识体系串联, 你需要知道这九要素

白雪皎解析2016北京卷高考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抗争史3

高考历史抗争史4

贾燕苓解析2016全国乙卷(新课标1)高考历史试题

与“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戈尔巴乔夫改革”相关文章

热门历史知识点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历史教案
历史课件
历史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