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庆历和议_历史知识点 - 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历史知识点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庆历和议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庆历和议

查字典历史网 2017-07-21

查字典历史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庆历和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查字典历史网。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庆历和议

庆历和议即公元1044年的“宋夏和议”,西夏元昊向北宋称臣,但北宋每年给西夏岁币绢15万匹、7万两银和3万斤茶叶,北宋付出岁币成为“君”,保一方“国泰民安”。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庆历和议签订的背景

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三年)至庆历二年(1042)间,西夏连续对宋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事,即:延州之战、好水川之战和定川寨之战。三战皆以宋朝失败而告终。西夏虽屡胜,但掳掠所获财物与先前依照和约及通过榷场贸易所得物资相比,实在是得不偿失。

在建国称帝之前,西夏每年都可以从宋朝得到“岁赐”的白银万两、绢万匹、钱2万贯,这是夏国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在沿边榷场,党项人还以境内所产的青白盐及畜产品换取宋朝的粮食、茶叶和其他手工业产品,这些物资都是夏国人民的生活必需品。如今,宋朝实行经济封锁政策,停止“岁赐”,关闭榷场,不准青白盐入境,禁止双边贸易,从而给夏国的经济以致命的一击。

在夏宋战争中,虽然夏国取得了胜利,但是本国也伤亡了很多人马,正如常言所说的“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致使元昊为发动战争而点集人马越来越困难。按照西夏的兵制,各部落青年平时从事生产,战时人人都是兵,不是当正军,就是从事杂役。一声点集,由部落首领带领,立即出动,还要自备马匹和粮食。元昊称帝后,连年对宋用兵,使田地无人耕种,牛羊无人放牧。连不少部落首领也反对再战。

由于连年征战,人力、物力、财力损失惨重,致使出现严重经济危机,西夏“财用不给”,严重地阻滞了西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此外,由于民间贸易中断,使得西夏百姓“饮无茶,衣昂贵”,怨声载道。加上西夏与辽之间又出现了嫌隙。所以西夏愿意议和。

背景还有一个就是西夏内部有一些矛盾,这些矛盾促使西夏不得不向北宋称臣,西夏长时间发动战争,导致西夏民不聊生,并且他们正常的经济都得到了很大的破坏,这也导致他们不得不同意议和。

其实这场议和也是因为,他们两个国家都觉得打仗劳民伤财,而且双方的军队的士兵都有所厌倦,而且国家的人民也苦不堪言民不了聊生,天天都活在很紧张的气氛里,导致正常的生活不能继续进行下去,所以才决定议和,并且签订条约来,约束宋朝和西夏的利益。总的来说,庆历和议的背景就是因为双方持久的战争并没有给国家带来任何利益,想要彻底的征服对方都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双方才能达成一致的意见,同意议和。庆历和议也确实给双方带来了休养生息的时间。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庆历和议的内容

宋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七年),宋朝与西夏最后达成协议。和约规定:夏取消帝号,宋册封其为夏国主,赐金涂银印,方二寸一分,文曰“夏国主印”,许自置官属,名义上向宋称臣,奉正朔;宋夏战争中双方所掳掠的将校、士兵、民户不再归还对方;从此以后,如双方边境之民逃往对方领土,都不能派兵追击,双方互相归还逃人;宋夏战争中西夏所占领的宋朝领上栲栳、镰刀、南安、承平等地和其他边境蕃汉居住区全部从中间划界;双方在本国领土上可以自由建立城堡;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7万两(旧制,下同),绢15万匹,茶3万斤;另外,每年还在各种节日赐给西夏银22000两,绢23000匹,茶1万斤。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庆历和议的影响

庆历和议达成后,元昊又多次派遣使者到宋朝,请求宋朝开放边境地区的互市。庆历五年,宋朝政府决定在保安军(今陕西志丹)和镇戎军(今宁夏固原)的安平皆设置两处榷场,恢复了双方贸易往来。

但是,元昊在国内仍称帝如故,行使君权。他为了撑持一方独尊的皇帝地位,不愿在夏国民众面前用客礼接待宋朝使节,暴露自己对宋朝的臣属地位,对宋朝派来的使臣一律挡驾,把他们安顿在宥州(今陕西靖边东),不让他们到夏国都城兴庆府。

这场和议开始的原因是因为北宋和西夏两个国家长期进行战争,但是他们两个国家虽说有一个输一个赢,但是其实质上是一样的,因为西夏的胜利也没有为他们国家得多得很多的经济来源,反而是他们在向北宋打仗的时候用了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样一来只是白白的增加了士兵们对打仗的厌恶感,所以思前想后两个国家议和了,这就是庆历议和。

庆历和议影响是在和议签订之后,也就是在庆历5年的时候开始有了明显的表现,北宋河和西夏两个国家恢复了贸易往来,并且李元昊(西夏原来的皇帝,庆历和议后向北宋俯首称臣)依旧在西夏称自己为皇帝,并且把宋朝派来的使者挡在门外,元昊也不愿意承认他对北宋称臣的事实。

其实庆历和议的主要影响是,减少了两个国家的纷争,并且在后来的20多年时间里,两个国家都和平相处,虽说期间也有几次的战争,但是比庆历和议之前的战争要远远减少,给两个国家的人民也都带来了相对于来说安定的生活,使人们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使人们能够安家立业,与此同时,增加了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并且加快了血统的融合。总的来说,这场和议还是很有必要的。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庆历和议的历史作用

宋夏交兵,宋败于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砦三役,希望与夏议和.西夏虽获胜,但战争损耗及宋夏间榷场贸易停止,经济受损,民怨四起.夏景宗遂寻求与宋议和.北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年),宋夏双方达成和议.西夏向宋称臣,宋册封李元昊为夏国主,宋岁赐绢十三万疋、银五万两、茶二万斤,节日再另行赏赐.两国重开沿边榷场贸易,恢复民间商贩往来.因和议发生在宋庆历年间,亦称庆历和议.宋夏和议后,双方维持有二十余年的和平相处.以后双方曾有过几次战争与和议,但和平时期超过对抗时期.和议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的交往和发展.

2次和议除了给3国人民带来几十年的和平,就是促进我国民族文化血统的融合。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高考历史古代史专题精讲班_031

高考历史精华课程_5

总复习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课程1古代中国政治体制的演变

高考历史7

高考历史辅导:高考真题古代史(1)

高考优秀名师课堂:高考历史 第一季 第3集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三)

高考历史复习指导: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堂教学视频实录-何小英

高考辅导课程 高考历史真题突破(三)

邵轶辰:高考历史辅导之货币体系讲解2

与“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庆历和议”相关文章

热门历史知识点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历史教案
历史课件
历史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