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高三历史上册周练检测试题_学习指导 - 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高考高三历史上册周练检测试题

高考高三历史上册周练检测试题

查字典历史网 2016-08-18

摘要:迎接月考、备战高考都需要参考查字典历史网的高考高三历史上册周练检测试题,在做试题中提高您的答题水平,我们会持续不断的为您更新更全面的历史试题,欢迎大家参考练习!

一、选择题

1.著名史学家李根蟠在《中国古代农业》中指出:农业可以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等不同历史的形态,它们是依次演进的。与其他三个不属于同一阶段的是

2.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吕氏春秋》中有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中有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中有时至而作,竭时而止。以上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民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民注重因地制宜

3.祝令文一曲《家是温柔港湾》唱出了千百万人的心声。观察汉字家的构成,判断出正确选项 ()

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②我国古代经济结构是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③家畜饲养在中国古代具有重要地位 ④家畜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高于人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有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

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D.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5.每到春节,农村人挂的灯笼上会有五谷丰登的字样,预祝农业丰收,表达了人们在生活上的美好愿望。以下四幅图中,属于五谷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毛泽东曾经指出: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下列反映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的是()

①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②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

③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 ④且溉且粪,长我禾黍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关于哥伦布到达美洲,史学界有着基于不同立场和观点的种种解释或评价。下列说法中,反映了欧洲殖民主义者立场和观点的是()

A.发现了新大陆 B.开辟了新航路 C.证实了地圆学说 D.找到了无主地

8.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

A.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正式形成

C.人类历史的发展从分散走向整体 D.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

9.16世纪著名的葡萄牙诗人路易斯德卡蒙斯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的: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令诗人对他的祖国引以为豪的是()

A.地处海路交通要冲 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

C.率先探索新航路 D.占据欧洲商业中心地位

10. 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怀着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信前往水晶宫为万国博览会剪彩,女王当时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女王的骄傲和自信主要来自()

A.光荣革命的成功 B.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C.日不落帝国的建立 D.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

11.英国工业革命中普遍出现了一种由需要导致发明的模式,这一模式最早体现在

A.毛纺织业的发展中 B.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中

C.棉纺织业的发展中 D.蒸汽机的发明中

12.下图反映了1870年和1900年的世界石油产量,以下选项中能影响该时期世界石油产量的是( )

A.石油化工业大发展

B.飞机制造业大发展

C.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

D.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13.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的最主要的变化是( )

A.重工业占主导地位 B.交通运输业获得迅速发展

C.化学工业兴起 D.轻工业占主导地位

14.卓别林大师的《摩登时代》生动刻画了工厂制度下机器生产对人的控制导致人类行为的失态、错乱。关于工厂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产生于手工工场时期

B.工业革命后出现

C.工厂制度是工业化时代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D.工厂制度的建立适应了机器大生产的要求

15.有人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

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那么,亚当斯密则是挥动一只

看不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的推进缔造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所谓新的经济秩序在当时是指什么政策( )

A.重商主义 B.自由主义 C.国家垄断 D.殖民扩张

16.17~19世纪的中国,在经济领域已经显示出一些新旧冲突的征兆,这种从农耕经济中分离出来的迥异于传统模式的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势。这里所说的迥异于传统模式的变异,不包括( )

A.出现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劳动者,如机工

B.出现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如机户

C.手工作坊开始出现

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关系形成

17.2009年1月,央视开年大戏《走西口》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热播。《走西口》是继《乔家大院》后又一部登陆央视的晋商题材的作品,使晋商再次成为热点。下列对晋商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以白银广泛流通为条件 B.具有地域性

C.以长途贩运活动为主 D.政府大力支持

18.文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1931年由于不堪忍受溥仪的凌辱,要求法院出面调解,并于同年10月22日正式与溥仪解除婚约。这件事情震动社会,被称为中国千年未有的奇事。这件事情充分说明了当时社会( )

A.清王朝已经彻底没落了 B.中国女性逐渐摒弃了落后的封建观念

C.法院的权力已经高于皇权 D.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的制度已经确立

19.为了运输煤炭,清朝政府同意在唐山到胥各庄之间修建一条长10千米的铁路。铁路建成后,由于清政府害怕蒸汽机车的隆隆震颤声惊动了附近的皇陵,就让骡马充当火车头,这就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马拉火车的奇闻充分说明了( )

A.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落后 B.封建顽固势力阻碍了近代化进程

C.封建迷信对社会危害极大 D.马拉火车的壮举震惊了世界各国

20.右图是1907年秋瑾在上海创办的妇女杂志。该杂志设有论说、

演坛、译编、传记、小说、文苑、新闻和调查等栏目。该杂志的大

量发行对人们的影响有()

①开阔人们视野 ②关注国事 ③减少文盲数量 ④传播新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1.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 )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22.右图为新中国建国后某一时期的漫画,名为《刻舟称瓜》。

这幅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运动 D.真理标准大讨论

23.下表为我国1957~1958年城乡居民人均年消费量(单位:公斤),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粮食 植物油 猪肉

1957年 203 2.4 5.1

1958年 163.5 1.85 1.55

A.1959~1961年我国出现严重自然灾害 B.互助合作运动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业生产 D.公私合营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4.1960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立即开展大规模采集和制造代食品运动的紧急指示》,要求各地抓紧秋收已经完毕的时机,大规模地动员群众,采集和制造代食品。中共中央发出该指示主要是为了( )

A.进一步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 B.进一步丰富人民物质生活

C.进一步调动集体生产的积极性 D.克服困难以渡过经济难关

25.口号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下列口号中,与下列图片中汽车工业放异彩,半年制成两百种每天都有一种拖拉机诞生等口号在同一历史时期提出的是

A.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1953年) B.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961年)

C.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1970年) D.抓住时机,推进改革(1985年)

26.以下海报反映了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面貌。按时间顺序排列应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②①④ D.②④③①

27.下面两幅图片展示了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两次改革的共同点有( )

①改革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 ②分配上克服平均主义

③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④都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8.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它们都( )

A.充分发挥了计划经济特有的优势 B.完全忽视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C.以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为出发点 D.运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29.1921年苏俄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只有6 620万公顷,比1920年减少690万公顷,只及1913年的70%。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国内战争使农业生产形势日益恶化

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D.苏俄工业化发展,工业反哺农业

30. 我们承认自己是对农民负了债的。我们用纸币从他们那里换来粮食,我们是向他们借的。我们应当偿还这笔债务,恢复了我们的工业以后,我们一定要偿还。为此,当时苏俄政府(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实行粮食税政策

C.实行农业集体化 D.取消义务交售制

高三历史周练答题卡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非选择题

31.海洋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阅读与观察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亚洲、非洲、美洲,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生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不是由英国人所有的船舶载运的,都不准输入或带进英国、爱尔兰或英国所属的任何其他地方、岛屿、殖民地或领土。

《航海条例》颁布之后,对专营海上转运贸易的荷兰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导致三次英荷战争。荷兰屡遭战败,被迫承认英国的《航海条例》,不得不把维持长达60余年之久的海上霸权地位让给英国。

摘自《大国崛起》

材料二 1656年,清廷令沿海各省督抚申饬所辖文武官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并不许片帆入口,一度几乎完全断绝中外正常贸易往来,同时颁布了迁海令,在沿海制造无人区。

摘自《帝国风云录》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英国与清朝对外政策有哪些不同?简述由此产生的不同影响。

(2)透过材料三,你可以获取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

(3)从中英两国不同的海权意识导致的不同结局,可得出什么经验教训?

总结:上面便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高三历史上册周练检测试题的全部内容,希望有助于大家的学习,祝大家天天向上。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杨维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陈苗苗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赵晶晶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堂教学视频实录-程雪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钟永凤

2019全国高考志愿填报攻略 第50集 天津市高考历史三年本科录取排名

高晓艳 《中考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课堂实录

中考历史周年热点探析3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孙泽英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皇权与相权的斗争》课堂教学视频实录

与“高考高三历史上册周练检测试题”相关文章

热门学习指导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历史教案
历史课件
历史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