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_学习指导 - 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2016届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2016届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查字典历史网 2016-08-16

历史能使人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向,形成乐观进取的人生观,有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小编准备了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希望你喜欢。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2分,共50分)

1、近期河南安阳发现曹操墓的消息引发关注,面对大众质疑,河南省文物局昨日以专家说明会的形式进行反驳。下面关于有关曹操墓的史料最可信的是 ( )

A.传说 B.史书记载 C.专家推测 D.考古出土有关文物

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教育是民族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下列哪一选项与胡锦涛总书记的观点相近 ( )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温故知新 D、三人行必有我师

3、《全球通史》载:孔子学说之后,中国最有影响的是道家学说。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两家学说正好可以相互补充,满足了中国人在理智和感情上的需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儒家关注社会现实问题,道家关注天人关系

B.儒家主张以德治国,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C.儒家主张社会变革,道家主张兼爱非攻

D.儒家和道家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有观点认为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下列言论中,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的是 (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C.曲民而伸君,曲君而伸天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5、有网友曾这样评价中国画:古代的大画家们,像唐代王维、北宋文同、元代赵孟頫、明代沈周、清代渐江等等,无不把画作为修炼人生的一种寄托。。材料中的画应是中国古代的 ( )

A.人物画 B.风俗画 C.文人画 D.民间画

6、楹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简约的文字中,浓缩着丰富的内涵。以下楹联颂咏的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历史人物,按颂咏的人物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

(1)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2)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3)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

(4)唐诗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宋词千载群芳竞秀盛开巾帼一枝花

A.(1)(2)(3)(4) B.(3)(1)(4)(2)

C. (2) (3) ( 4) ( 1) D. (3) (2)(1)(4)

7、2009年,甲型H1N1流感威胁着整个人类。在预防甲型H1N1流感问题上,中医药发挥了极其重要代的作用。以下著作中,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的是 (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8、陈凯歌执导的《梅兰芳》是2009年第59届柏林电影节惟一入围的中国影片。它真情演绎了国剧大师、绝世名伶梅兰芳的传奇人生。下面有关京剧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由北京的地方戏发展而来

C.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 D.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的成熟

9、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有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人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的科技成就是: ( )

A、地动仪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罗盘针

10、清人严有禧在其《漱华随笔》中记载了我国某民族婚俗如下:男家宗族亲友及新婿,共往女家问名。由年长者致词,谓:某家男某虽不肖,今已及冠,应聘妇以为继续计。闻尊室女,颇贤淑著令名,愿聘主中馈,以光敝族。这表明 ( )

①受西方文明影响,中国婚俗发生较大变化 ②中国婚俗仍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主

③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已有较大程度提高 ④民间请求缔结婚姻有严格的礼节和礼仪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11、 右图能反映的信息是 ( )

A.图中人物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B.图中人物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C.图中著作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D.图中人物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12、 李鸿章认为:吾中国之政教文风俗,无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唯枪耳,炮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这段话体现了李鸿章的什么思想

( )

A.实业救国 B.中体西用 C.君主立宪 D.盲目排外

13、下面四幅图是19世纪中期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不同的挽救中国的方案。其中能够反映与当时世界发展潮流与时俱进的是 (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下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画卷,既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又向世界展示了当代中国致力于和谐世界建设的坚定信念。下列史实或观点不能体现和谐理念的是 ( )

A.古代文人画的形成和发展 B.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思想

C.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5、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思想指的是 ( )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16、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研制成两弹一星、战略核潜艇、银河系列计算机,长征系列火箭并打入国际航天市场等等。这些自主创新的巨大成就出现的重大意义有 ①带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②证明中国科技创新体制完善 ③证明中国已经是世界科技强国 ④提高了新中国国际地位 ( )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17、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 ( )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18、下图中的女孩是全国希望工程形象代表安徽金寨县大眼睛姑娘苏明娟。她那双渴望知识的大眼睛曾打动了无数热心于希望工程事业的人。2002年苏明娟被安徽大学录取,成为一名大学生。 希望工程是 ( )

A、国家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表现

B、加大对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支持力度的具体举措

C、党中央推出的发动社会力量办学的结果

D、促进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民生工程

19、有人说,欧洲近世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希腊思想之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指的是 ( )

A.智者运动 文艺复兴 B.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C.新文化运动 宗教改革 D.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20、马丁路德主张的只要有信仰,即可获得救赎的核心是 ( )

A.要求信仰自由 B.宗教个人主义

C.拒绝承认基督教 D.强调信徒间的平等

21、一次,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1840~1917年)在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依你的推论,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指的是( )

A.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B.倾向自由、平等、民主,反对君主政体

C. 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推翻了古代以来诸多定律及学说

D.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不轻易接受各种教条

22、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启蒙运动本质上是对有独立见解的知识活动的价值重估,其目的完全是为了在以往一直黑暗的地方散布光明。这里所说的黑暗不包括( )

A、天主教神权统治及神学思想的束缚 B、专制王权的压迫及君权神授思想的蒙蔽

C、等级特权造成的社会不平等 D、财产私有导致的社会贫富分化

23、三百多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 )

A、牛顿经典力学 B、普朗克的量子论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24、一位法国物理学家曾说:按照我的看法,他也许比牛顿更伟大,因为他对于科学的贡献,更加深入地进入了人类思想基本要领的结构中。这位物理学家这样说的依据是 ( )

A.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 B.达尔文进化论颠覆了上帝造人说

C.相对论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的绝对化思维 D.网络技术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25、毕加索的晚年,尤其喜欢模仿过去古典大师的作品,然而不是单纯的模仿,更是一种变相的解读和重构,可以从另外一个崭新的角度重读那些经典的画作。最有名的例子是毕加索对莫奈的《草地上的午餐》的变奏仿制。(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前者属印象派绘画,后者属现代派绘画

B.前者属现代派绘画,后者属印象派绘画

C.前者注重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反映工业革命时期人们的追求

D.后者多采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方法,反映现代社会人们的绝望和孤独

二、非选择题(2628题,共50分)

26、(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413年),徙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授田。

据《魏书》卷三和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材料二 太和九年(485年),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魏书》卷一百一十

材料三 理论上讲,均田制依靠的是耕地在纳税农民之间的定期再分配,但实际上究竟有多少耕地进行了再分配,这一点非常可疑。国内形势的稳定造成了人口的急剧增加。农业人口的增长尤为迅速,与土地资源的增长不相适应,其结果可想而知。多数农民从祖父辈继承的田地数量出现严重不足,这些土地大部分登记为永业田。于此同时,后代皇帝封爵土地日益增多,这样,可供分配纳税农民的土地数量便相对减少了。到8世纪的上半期,整个均田制明显地陷于崩溃。

《浅谈北魏均田制》

材料四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共同之处?(2分)

(2)依据材料三,分析均田制崩溃的具体原因? (6分)

(3)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8分)

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倍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

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都选自《梭伦的诗歌》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路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势力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

《苏联老大哥》 《混乱的戈尔巴乔夫 》

材料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南巡讲话》(1992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梭伦改革的基本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期间向西方学习的特点。(3分)

(3)请你根据相关知识和材料三的漫画观点,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4分)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对不同国家不同改革的综合认识。(4分)

28、(20分)【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7年6月20日,法国外长白里安正式照会美国驻法大使,提议美法两国缔结永恒的友好条约,彼此不向对方开战。

人教版选修三历史教学资料

材料二 相信坦白地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工具的时机已经到来,借使现在各国人民间的和平友好关系可以永垂久远;

深信各国彼此间的关系的一切改变只能通过和平方法并且作为和平及有秩序调整的结果实现,此后任何签字国如用战争作为手段来谋求增进其国家的利益,不得享受本条约给予的惠益;

希望世界一切其他各国从它们的榜样得到鼓励,共同参加此种基于人道的努力,于本条约生效时立即加入,将各国人民纳入本条约的仁慈条款以内,由是联合世界文明各国共同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1928年8月《非战公约》(引言部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的用意何在?(4分)

(2)材料二表达了怎样的意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条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签订的?(8分)

(3)应如何认识《非战公约》确立的原则的积极意义?(8分)

高二历史试题答案

12345678910111213

DACCCDACDCBBA

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CABDDBADDACB

26、(1)按人口分配土地。(2分)

(2)人口增长过快造成了人多地少、土地分配不足的现象;大量土地日益成为永业田,归私人所有;皇帝赏赐土地增多,政府可供分配的土地总量不断减少。(6分)

(3)促进了民族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和繁荣奠定了基础;加快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有利于北魏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8分)(评分标准:此题满分16分,第一小问必须回答出授田的标准时按人口分配或是计口授田也可,只达措施的没有分;第2和第3小问每点2分,共14分)

27、(1)特点:革命性;中庸式(或折中主义);法律面前一视同仁。(3分)

(2)特点:涉及的领域广;有选择、有侧重地向不同国家学习;没有完全西化。(3分)

(3)苏联没有彻底抛弃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戈尔巴乔夫改革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模式,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导致了国家的混乱。(4分)

(4)启示:各国的改革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不同国家的改革经验可以相互借鉴,但切不可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别国模式;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评分标准:第一问,特点每小点给1分共3分;第二问三个点每点1分满分3分;第三问,回答出一点给2分,;第四问,任答两点给4分,此题学生言之有理可以给分,不必拘泥答案的措词,此题满分14分)

28、(1)加强自己在欧洲的威望与地位,以便与英德抗衡;确保在欧洲自身的安全(4分)(此问突出两方面一提高地位,二确保安全即可给4分)

(2)意愿:渴望和平,避免战争。(2分)(回答出争取和平的意思即可给2分)

背景:一战带来的严重破坏和灾难引起人民对战争的恐惧;欧洲各国力避战争的努力效果不明显;德国在洛迦诺公约中地位的提高带来新的威胁。(6分,每小点2分)

(3)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奠定国际法中互不侵犯的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8分,每点4分答出其中两点言之成理即可得8分)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9课《电影与电视》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李世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课堂教学视频实录-王小结

高晓艳 《中考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课堂实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孙秀英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韩素荣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7课《张居正改革》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孙阿明

2019年北京中考历史真题解析5

2019年北京中考历史卷真题解析(3)

少年派:文科班主任真是绝了!让中考状元跪着上他的历史课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6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第16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张丹燕

与“2016届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相关文章

热门学习指导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历史教案
历史课件
历史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