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练习试题(有答案)_学习指导 - 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练习试题(有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练习试题(有答案)

查字典历史网 2016-08-16

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查字典历史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练习试题,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 将答题卡上交。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 受 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

A.农业生产与气候的关系

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D.农业经济在卜辞中地位重 要

2、春秋时代的车战 ,有时彼此都以竞技的方式看待,布阵有一定的程序,交战也有公认的原则。诸侯国之间相灭的只占少数,姬姓国相灭的更是少数。到战国时期,七雄中一半已各有带甲百万以上,征战以占夺土地、残杀敌人为常例。材料中的这种现象最能反映( )

A.战国时期各国矛盾更为尖锐、战争频繁

B.战国时期战争形态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

C.春秋时期分封制已经开始逐步地走向崩溃

D.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制度逐渐遭到破坏

3、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相互诘难、批驳。甲学派代表人物在批评乙学派时曾提出是无君也;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据此,下列主张属于甲学派的是( )

A.世易则时移,时移则备变。

B.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D.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4、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肎的记载。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称之为信口雌黄、口中雌黄。这一现象说明( )

A.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B.古人经常写错别字

C.纸的应用推动了文化的发展D.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 开始走向结合

5、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

A.政府不抑兼并 B.生产力的发展

C.国家的赋税制度 D.地主阶级掌握封建政权

6、曾有人对理学代表人物程颐吟诗曰:梦魂惯得无拘束,又踏杨花谢娘桥。程颐变色说:鬼语,鬼语。这说明程颐( )

A.维护封建伦理纲常 B.荒淫无度

C.对鬼神存敬畏心理D.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7、明代任用高级官吏,凡由在朝大臣推荐,经皇帝批准任用的,称廷推。明孝宗曾任命徐恪为南京工部右侍郎,(徐)恪上疏曰,大臣进用,宜出廷推,未闻有传奉得者。臣生平不敢由他途进,请赐罢黜。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明朝专制主义制度空前强化 B.明朝皇帝丧失了对官员的任免权

C.徐恪淡泊名利,无意为官 D.明朝政治制度对皇权形成一定制约

8、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贷(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C.赋役征银所致 D.封建剥削沉重

9、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10、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骛,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这种现象说明了( )

A.近代民族工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B.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C.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 D.国人缺乏理性精神

11、作为这场革命指导理论的康有为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家教义为主导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一部分孕育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反叛精神主要表现在( )

A.否定君主制 B.将维新思想付诸实践

C.借助儒学宣扬革命理论 D.要求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12、《女学报做学生的快乐》(1903年)登载:现在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一个个神清气爽、磊落大方身体没有一点弯曲,好似春天的修竹一样细直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这表明当时上海( )

A.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B.生活习俗发生了变化

C.人们的审美观向西方看齐 D.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13、1928年5月10日《大公报》刊登了明星啤酒公司的广告:国货啤酒,商标马棋,中西医士,迭经化验,众口一词,卫生妙剂,功能杀菌,开胃健脾。结合时代背景,对以上文字认识正确的有( )

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②说明西方文明的传入,推动了中国人饮食的变化

③时值民族工业的春天,中国企业以广告的形式扩大销路 ④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14、土地革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承认由农民组织的农会代替劣绅所包办的农会,并设置了一些研究和推广农业技术的机构,还设立农村复兴委员会以复兴农村。由此不能说明的是( )

A.国民政府开始为对抗日本侵略做准备

B.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政策相抗衡

C.南京国民政府的阶级本质发生了转变

D.国民政府贯彻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

15、抗战时期,美军驻延安观察组发回美国的报告提到,就建立一个联合政府而言,共产党人是愿意合作的。但是一味支持中央政府和蒋介石,而把共产党人排除在外,将会促进不统一,而且后果将会是悲惨的。从这则材料可以得出( )

A.美国已经放弃了支持国民政府的政策 B.美国决定支持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

C.美国已经部分预见到战后中国的政局 D.美国决定帮助国民党夺取政权

16、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曾告诫全党:治国就是治吏。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国家还没有办法治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毛泽东在当时说这句话的目的在于( )

A.惩治干部贪污腐败,恢复国民经济

B.提高干部素质,推行政治体制改革

C.加强干部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治国水平

D.加强干部廉政建设,巩固新生政权

17、1964年1月,中法两国正式建交,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被形容为在一块密不透风的铁板上撕开了一道裂缝。下列有关中法建交背景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中美、中苏关系处于紧张状态 B.中、法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C.西欧走向联合,欧共体成立 D.美国在西方联盟中实行霸权统治

18、下图为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扩大的原因包括( )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②国有企业的活力增强

③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9、中西方文化有很多相近之处,下列西方名言在内涵上与中国日勤三省,夜惕四知一词最为接近的是( )

A.美德即知识B.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

C.人是万物的尺度D.认识你自己

20、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屈维廉在他的专著《16881689年的英国革命》一书中,特别强调奥兰治(即荷兰)的威廉入侵英国的重要性。它是欧洲所有的新教各族人民共同汇合在一起来帮助拯救英国,并成为英国历史上决定性的转折点。 转折点在此主要是指( )

A.王权结束 B.责任内阁制形成

C.国王与议会之间形成了制衡关系 D.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21、美国总统一般称为Mr.President(总统先生),美国独立战争后,副总统兼参议院议长约翰亚当斯最初提出的头衔是最仁慈的殿下、强有力的阁下等称呼,最后众议院通过决议,只称呼华盛顿为总统先生,这个称呼后来一直沿用至今。对材料理解最佳的是( )

A.美国中央政府的制约与平 衡 B.总统的权力受到国会制约

C.总统权力较大 D.强调民主制度的公民意识

22、1925年,美国田纳西州的中学教师斯科普斯因在课堂上讲授达尔文进化论而被判有罪。该州还立法禁止教师传授任何有违背圣经上帝造人教导的学说。此法在该州一直适用到1967年。据此可知( )

A.美国传统的宗教信仰受到冲击 B.田纳西州的立法行为违反了美国宪法

C.1967年后美国开始接受进化论 D.斯科普斯言论造成了美国宗教信仰的缺失

23、下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美术流派具有的一些特征。下列作品中属于该流派的是( )

A.《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B.《格尔尼卡》

C. 《日出印象》 D.《自由引导人民》

24、马克思、恩格斯评价某理论时说:他们总还梦想着用实验的方法实现自己的社会乌托邦,为了建造所有这些空中楼阁,他们不得不求助于资产阶级心灵与钱袋的仁慈。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的进步性体现在( )

A.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B.创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C.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D.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

25、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最能表明( )

A.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B.美国试图坚持霸权政策

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第26题2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5分,共50分)

26.(2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1952年底)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关于战争的文章非常多,如《冀中的地道斗争》、《抗美援朝》、《乌龙山剿匪记》等。也有歌颂新生共和国欣欣向荣景象的,如《新中国的第一个女拖拉机手》。另外课本还大量选用了苏联文学作品,如契诃夫的《小公务员之死》和高尔基的《海燕》等。

材料二 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秋编辑出版的初中语文课本中,和鲁迅同时期的名家几 乎集体消失语文教科书几乎成了时事宣传手册。根据有关研究者提供的材料,当时浙江省初中三册语文课本收录的31篇文章中,马列经典著作和政论文章占15篇,其余16篇记叙文中,有13篇是乡土教材,其中有6篇是报道农业生产大跃进、农村水利大发展的,有2篇是表扬钢铁产量的突破,有4篇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忆苦思甜教育的。

材料三 2004年,广东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语文新教材中特设了走近经济单元,收录了经济学家王则柯的《钱》、茅于轼的《市场经济中新的道德和法治》等文章。一些语文老师注意到,在新世纪的语文课本中,爱情这一曾经讳莫如深的字眼也不再那么敏感。一些学者认为,爱情题材进入中学语文教材,是为当前教育补充了情感与人文的元素。在外国作品的选编方面,新世纪的中小学语文课本视野更加开阔、包容。根据研究者的统计,在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外国选文分别有92篇 和89篇,占所有课文的20%和16.8%,内容涉及科学、人文、自然、风物等各个方面,表 现出了较为广阔的文化视野。而且,选文所涉及的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

以上均选自中国新闻网《六十年语文书变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分析该时期所编写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产生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58年浙江省初中语文教材内容的特点(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特点的背景(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21世纪以来语文教材内容出现的新变化。(3分)

(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中得到的启示。(4分)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天下观念是古代中国人观察世界的重要视角鸦片战争后西方世界的突兀出现对中国优势地位形成了挑战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人们对西方了解日益增多,春秋战国说开始取代中国中心观成为国人认识世界的有效话语通道如王韬认为西方各国几有与中国鼎立之势,而有似春秋战国时之列国。彭玉麟指出:当今日之时势,强邻日逼,俨然成战国之局,虽孔孟复生,亦不能不因时而变矣。中国人向有以史鉴今的传统,西方资本主义各国争雄世界的形势,自然使得中国人想到了春秋战国。王尔敏解释道:将19世纪世界和春秋战国比较,乃反映一种新的国际意识,自然地放下中国中心观念,以古史的镜子,重新思考中国所面对的新世界。从这种历史比较,以至于古代邦交经验的参考引用,却正是由中国中心的国际观念转变为对等国际观念的一个天然的有效通道。甲午战争、庚子一役将中国仅存的一丝文化优越感冲刷殆尽,人们彻底从中国中心观中醒来,试图用西方政治学说认识世界。

任云仙《晚清中国国际秩序观念的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认识材料中提到的春秋战国说开始取代中国中心观。

28、(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

工业革命催生英国近代文官制度。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历史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阁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概括文官制度改革后英国官员选用的特点,并分析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9分)

下学期期中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1-25 DDCCB ADCDA DBACC DCBDD DABBD

26、(1)政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巩固政权的斗争。(2分,任答一点即可)

经济: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2分,任答一点即可)

外交: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2分)

(2)特点:取消了优秀的文学作品;时事政治方面的文章比较多;乡土教材的比重大;报道经济建设成就;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吃苦精神的教育。(4分,每点1分,任答四点即可)

背景:社会主义建设大规模开展(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一五计划;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上山下乡运动。(6分,任答三点即可)

(3)增加经济类型的文学作品;爱情题材进入语文教材;选编外国文学作品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注重科学,关注自然;注重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爱以及美好事物的追求。(3分,每点1分,任答三点即可)

(4)启示:教材(语文课本)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反映;从教材中我们能读到时代的变化;从教材中也能感受到社会的发展;教材的编写应适合学生的成长需要。(答两点即可得4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

27、背景: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中西文化的交流;洋务运动的开展。(2分)

观点:中国人的世界观念发生了变化,由传统的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观开始认识到自己失去了天下中心的地位,甚至沦为了列强瓜分的对象。(4分)

评价:该学说继承了以史鉴今的文化传统;虽然还残留部分的中国中心倾向;但挑战了传统的华夷观念;表明了中国人对世界局势认识的加深。(6分,一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28、(1)英国完成工业革命;1832年议会改革民主基础逐渐扩大,民主制度不断健全;原有文官制度存在很大弊端;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6分,一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2)特点:公开考试;择优录用;考生来源广泛。(3分)

作用:打破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增进社会公平、公正,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提高官员队伍素质,加强对社会的有效管理。(6分)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练习试题,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高晓艳《中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方法与技巧》微课——部编版历史中考复习九中大同校区2019.5.27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曹卿

#陕西中考#2019陕西中考历史部分备考攻略

精品·同步课程 历史 八年级 上册 第15集 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1课《希腊先哲精神的觉醒》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汇报课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郭秀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匿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姜左洋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3课《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课堂教学视频实录

高晓艳 《中考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课堂实录

与“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练习试题(有答案)”相关文章

热门学习指导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历史教案
历史课件
历史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