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2016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试题精选_学习指导 - 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高二2016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试题精选

高二2016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试题精选

查字典历史网 2016-08-16

历史课提供一种特有的训练,从历史文物、材料、图片、文字中得出结论,进行评价,激活思维,垂练文字,强化论说与表达。小编准备了高二2016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试题,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彼汾(汾水)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此文应该出自于《诗经》中的

A.《雅》 B.《颂》 C.《风》 D.《晋风》

2.《全球通史》提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其中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不会出现在

A.《春秋》 B.《尚书》 C.《论语》 D.《道德经》

近年在汉堡发现一本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得到推崇

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4.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对环境的保护已成为我们迫切的任务。中国古代思想中有利于实现让我们共同拥有一个绿色的地球的美好愿望的是

A.天道自然无为 B.制天命而用之

C.尚力节用 D.天与人不相胜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的集大成者,言无二贵,法不两适是他的座右铭。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他主张君主专制独裁 B.他认为国家的法令不能同时迎合公私双方

C.他认为一切人应服从法律 D.他认为君主的意见高于法令

这一时期,过去的信仰和设想都遭到了质疑,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些情况推动士人们对方方面面的知识进行探索。这其中,有些新学说后来被摈弃了,而另外一些则成为以后千百年来中国思想的指南。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A.东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晌期 D.晚清时期

7.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董仲舒思想中,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C.春秋大一统D.三纲五常

8.明末清初,经世致用说曾悄然流行于主流思想界,下列言论不属于经世致用思想范围的是

A.八股之害,甚于焚书 B.严以治吏,宽以养民明主治吏,不治民

C.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D.人之是非,初无定质。人之是非人也,亦无定论

有人说,苏格拉底和我国的孔子有若干相似的地方,甚至有人将他比作希腊的孔子,将他的学生柏拉图比作希腊的孟子。因为从若干的事实对照起来看,苏氏和孔子确有不少类似之处。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主要区别是

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 D.推崇君主权威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者李约瑟认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同时指出:儒家思想把注意力倾注于人类社会生活,而无视非人类的现象。只研究事(affairs),而不研究物(things)。这段论述全面揭示了儒家思想

A.有利于科学的发展 B.注重伦理道德

C.对科学发展的双重作用 D.忽视抽象科学

11.中国近代一位思想家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①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②带有浓厚的民主色彩 ③受到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④运用资产阶级国家学说作为武器抨击君主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应当同时具备的基本素养。下列古语中蕴含二者关系的有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战国孟子)

②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北宋司马光)

③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明代陈献章)

④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东汉王符)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3.四位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一个小题。你觉得哪些适宜

①造纸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 ②印刷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者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 ④指南针西欧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在宋代常用灾及梨枣来讽刺刻印的书没有价值,意思是白白糟蹋了梨、枣树木。这表明当时

①开始出现雕版印刷品 ②毕昇发明的木活字被广泛使用

③较好的雕版材料多用梨木、枣木 ④雕版印刷风行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③④

某古代科技书籍记载:别有一种玉米,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这本书最有可能是

A.《齐民要术》 B.《授时历》 C.《农书》 D.《农政全书》

16.西方学者麦马虹在总结西方从古希腊至今两千多年来的幸福观时指出:荷马时期,幸福就是幸运;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幸福等同于_______;启蒙时期,幸福就是及时行乐。文中的空白处是

A.法律与宗教信仰 B.智慧和德行 C.金钱与权力 D.民主与科学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说: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躯体,穿戴也和人一样。每一种动物都会把神的模样描绘得和自己一样。这表明色诺芬

A.否定神的存在B.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

C.宣扬唯物主义思想D.主张将神人性化

18.孔子认为,过犹不及,君子和而不同,执两用中。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德乃是中庸之道,如勇敢是鲁莽和懦弱之间所存的美德。下列各项对两人思想相似之处理解准确的是

A.都推崇中正平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B.都出现于各自文明的创新转型期

C.都提倡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 D.都主张采用以德治国的政治原则

19.生活年代相近的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堪称世界戏剧文坛的双子星座,他们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戏剧作品。莎士比亚1594年创作了具有强烈反封建精神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汤显祖1598年创作了反礼教、反理学的《牡丹亭》。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表现出对传统思想和势力的挑战 B.都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价值追求

C.都反映了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 D.都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愿景

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他们的造物主赋予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当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时,人民有权改变它这就是我们殖民地人民过去一向忍耐,而现在却必须改变原来那种政府体制的原因。该引文的出处及其体现的思想分别是:

A.《人权宣言》、法律至上思想 B.《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思想

C.《人权宣言》、天赋人权思想D.《独立宣言》、主权在民思想

21.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A.使因行称义主张被广泛接受 B.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

C.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舆论准备 D.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22.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曾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 一个艺术家,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要理解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我们应了解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文艺复兴 B.法国大革命 C.工业革命 D.宗教改革

23.启蒙运动时期,某书提出的行政、立法和司法分立,相互制衡,保障公民自由这一脍炙人口的理论为历代资产阶级所啧啧称道。该书作者:

A.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反对君主制

B.指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C.认为国家是自由人民订立的社会契约的产物

D.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

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伏尔泰所要表达的观点主要是:

A.教随国定 B.信仰自由 C.信仰得救 D.因信称义

25.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下列各项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戊戌变法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实行君主立宪制

B.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C.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D.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

26.严复(辟韩篇);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对该思想的评价不准确的有

A.深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B.为辛亥革命奠定理论基础

C.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D.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27.在中国传统思想里,以循环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士大夫相信五德转移、三统相承;老百姓则称之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种古老而又懵懂的循环论,首先是被维新派的两本著作打破的。它们是

A.《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 B.《海国图志》、《天演论》

C.《变法通议》、《新青年》 D.《孔子改制考》、《天演论》

28.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日振之机。文中的守旧党、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A.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 B.抵抗派、洋务派和维新派

C.洋务派、抵抗派和革命派 D.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29.由19世纪60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①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兴起与鸦片战争有关

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

③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的军事技术

④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0.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提出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的是

A.李鸿章 B.陈独秀

C.孙中山 D.康有为

31.20世纪20年代中国出现一股反抗封建包办婚姻的潮流。形成这一潮流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B.民国建立后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 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

D.五四运动提高了人民的政治觉悟

32.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形成此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新式学堂及学会的创办人:

A.多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

B.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会阻碍西学的发展

C.多为外国人士或在华传教士,自然会偏重于西学或新学的引介

D.多半是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陌生

33.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600年左右,中国、印度、希腊及犹太四大文明在哲学上有重大的发展,其影响至今不变。这些影响可分为:

①参悟生死问题;②确认神人关系;③探索人的理性;④安排人伦秩序。

导致上述影响的四大文明依次为

A.中国、印度、希腊、犹太

B.犹太、中国、印度、希腊

C.希腊、犹太、中国、印度

D.印度、犹太、希腊、中国

34历史推论必须依据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相吻合的是:一般认为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下列表格属于史学研究的中西科技发明对比的哪一层次

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

件数百分比件数百分比

公元1-400年452862%1738%

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

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

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

A.问题形成 B.史料收集

C.史料整理 D.历史解释

二、综合题(包括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

朱熹:《朱子大全》卷十四

材料二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阏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为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一般多画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舷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现题中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得更加准确。

材料三 14到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的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别是用一句话概括朱熹的核心思想主张及实质。(2分)

(2)材料二反映的书法、绘画的特点是如何体现理学思想的?(2分)

(3)宋代的二程、朱熹等人将儒学发展到新阶段。请简要列举战国、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产生发展的概况。(2分)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做人,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与中国的理学家的观点有何不同?(2分)

(5)1903年,蔡元培在《绍兴教育会之关系》中,尊黄宗羲为东方卢梭,你如何理解?(2分)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今恶西法者见六经古史之无明文,不察其是非损益而概屏之,如诋洋操为非,而不能用古法练必胜之兵;诋铁舰为费,而不能用民船为海防之策,是自塞也。自塞者,令人固蔽傲慢,自陷危亡,略知西法者又概取经典所言而傅会之,以为此皆中学所已有。如但诩借根方为东来法,而不习算学,但矜火器为元太祖征西域所遗,而不讲制造枪炮,是自欺也。自欺者,令人空言争胜,不求实事。溺于西法者甚或取中西之学而糅杂之,以为中西无别,如谓《春秋》即是公法,孔教合于耶苏,是自扰也。自扰者,令人眩惑狂易,丧其所守。综此三蔽,皆由不观其通。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弟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设学》

材料二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

材料三 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勋)、康(有为)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注:pǒu抨击)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材料四 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开办情况表(截止得到2006年9月)

地区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

数量(单位:所)31412763

中国教育新闻网

请回答:

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张之洞的主要观点。反映这一观点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什么?(2分)

材料二中康有为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是什么?指出其主要意图。(2分)

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对传统儒学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态度在当时的进步作用。(3分)

材料四中孔子学院在全球开办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对待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3分)

3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

《管子任法》(《管子》是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著述总集。)

制定宪法与拥立德高望重者为王的理由是相同的。因为人们始终在求索的就是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因为凡是权利,就应当人人共享,否则就不能算是权利。如果人们能够通过某个公正善良者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但是他们要是没有这样的好运,那就只好制定法律,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

(古罗马)西塞罗《论责任》

(1)依据材料一,比较管仲和西塞罗在法的问题上的认识有何不同?(3分)

材料二 无论国家采取什么形式,统治者应该以正式公布的和被接受的法律,而不是以临时的命令和未定的决议来进行统治。政府的权力不可能是无限的,它不可存在一个人手中;立法权和执行权该由不同的人员行使,法官应该独立,而且行政受法律的约束。处在政府之下的人们的自由应有长期有效的规则作为生活准绳,这种规则为社会的一切成员所共同遵守。

(英国)洛克《政府论》

(2)依据材料二,概括洛克思想的基本观点。(2分)他的观点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分)

材料三 不问为专制国为立宪国,其(法治)为用,举无以异也。而首揭此精神(法治精神),薪尽火传以迄于今者,则管子也。

梁启超《管子评传》

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有何认识。(4分)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2016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试题,希望大家喜欢。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张颖

2019年北京中考历史卷真题解析6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发勇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吴琪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3课《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课堂教学视频实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胡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堂教学视频实录-熬明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李树全

2019年北京中考历史真题解析5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孙秀英

与“高二2016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试题精选”相关文章

热门学习指导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历史教案
历史课件
历史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