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高二历史上册期末调研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30题,共计45分)
1.《淮南子原道训》记载:鲧(禹的父亲)筑城以卫(护)君,造郭(外城)以居人,此城郭之始也。这表明当时
A.宗法制逐步形成 B.分封制雏形形成
C. 夏朝疆域基本固定 D.国家机器雏形产生
2. 在实行分封制的社会形态里,最高统治者被称为
A.诸侯 B.皇帝 C.王 D.联盟首领
3.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材料中深刻且持久的印记主要指
A.完成了国家统一 B.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修筑了万里长城 D.暴政而亡为后世留下惨痛教训
4. 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
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5.(新唐书卷64)方镇之患,始也各专其地以自世, 既则迫於利害之谋;故其喜则连衡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又其甚则起而弱王室。唐自中世以后,收功弥乱,虽常倚镇兵,而其亡也,亦终以此,可不戒哉!针对唐代制度中的这种缺陷,宋元时期有哪些成功的做法?
①枢密院 ②三司 ③行省制 ④通判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③④
6. 对下表中大臣职能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1.发折 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大臣7.开面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
2.接折章京将奏折送大臣阅8.交折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
3.见面 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9.月折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
4.述旨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lO.随手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
5.过朱 皇帝朱笔改定奏折11.封柜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
6.交发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
A.宰相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 B.政府机构臃肿,国家积贫积弱
C.档案管理周密,文化日渐繁荣 D.专制皇权强化,阻碍社会发展
7. 古希腊语中的demokratia一词,由demos和kratos两部分构成,demos的意思是人民、地区,kratos的意思是统治、管理,因此所谓民主是指人民的统治或者人民的管理。与该词汇的形成无关的是
A.古希腊先哲突出人的地位和价值 B.统治范围的不断扩大
C. 多山少耕地的地理环境的影响 D.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传统
8.《十二铜表法》自从颁行后,千年间几乎未经任何改动,也从未被宣布废止过,它一直居于准神圣的地位。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十二铜表法》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B.法学家将罗马法系统化、法典化,且日益完善
C.罗马国家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D.罗马国民特别尊崇法律
9. 据报道,一名英国工党成员怀特对将2012年女王伊利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钻石纪念日列为公共假期的提议发表评论如下:为一个出身于特权阶级的人庆祝登基钻石纪念日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她(指英国女王)只不过是一条寄生虫,并竭尽所能来榨取这个国家所有的一切。从历史的角度看,怀特敢于这样做的理由可能是
A.英国国王没有实权,统而不治 B.英国两党制的形成
C.英国女王年老体衰 D.英国议会改革,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
10.1787年,美国参加制宪会议的代表们,念念不忘的是千百年来的政治传统,这一传统是从英国继承来的,始终强调妥协和折衷。妥协的各方包括
①联邦主义者和州权主义者 ②自由州和蓄奴州 ③大州与小州 ④总统、国会和法院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11.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般特点是
①法律至上 ②议会主权 ③ 分权制衡 ④ 代议制民主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2. 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近代上海外滩:几年之间,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就勾勒出了黄浦江的曲线。探究这一现象出现的源头是
A.《南京条约》附件规定外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租地和居住
B.《天津条约》规定外国人可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C.《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获得在华设厂的特权
D.《辛丑条约》使列强获得在使馆界驻军的特权
13. 100多年前的法国报纸刊载了许多有关中国晚清社会的
绘画,从另一角度反映了中国当时的社会现状和法国人
对中国的看法,看起来耐人寻味。关于右图名为《中国
蛋糕》说法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列强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末期,掀起了瓜
分世界的狂潮
B.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形式主要为商品输出
C.此现象出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D.清政府积极抵抗外来侵略
14. 轮船招商局成立后,在华的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三次(分别为1877年、1883年和1889年)签订齐价合同: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水上运输费用)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这说明轮船招商局的成立
A.开启中国水上运输近代化进程 B.借鉴了国外先进管理方式
C. 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的权利 D.没有摆脱对外资企业的依赖
15. 下列近代报刊中,将②③归为同一类性质的理由最恰当的是
① ② ③ ④
A.同为近代以来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 B.同属于娱乐性为主的报刊
C.都为政治运动制造舆论 D.是不同时期政府的宣传舆论工具
16.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指出: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面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参照作者这种思路,20世纪初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A.中国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的需要 B.西方民族自决思想在中国传播
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 D.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
17. 一位学者对发生于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指的是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8. 中山先生临终前遗书苏俄:你们是自由的共和国联合之首领我希望国民党在完成其由帝国主义制度解放中国及其他被侵略国之历史的工作中,与你们合力共作下列哪一项最能体现材料中的意愿
A.三大政策 B.新三民主义 C.三民主义 D.同盟会纲领
19. 1927年1月15日的《广州民国日报》在有关国民党现状的描述中写道:此时国民党党员人数超过100万,内中学生最多,占26%,其次为军队,占23%,自由职业者占12%,工人占11%,农民占9%,商人占3%,其他占16%。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国民党是多种社会力量的政治联盟,但其党员主体是知识分子
②国民党改组促进党务组织的发展
③五四爱国运动激发了青年学生的政治参与和革命意识
④国内政治局面的混乱和恶化加剧了知识青年趋群入党的社会现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 毛泽东说:(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为此,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
A.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B.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C.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D.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21. 互联网上发布着这样一首诗: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启航。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行程二万通华北,□□□□挽国邦。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处应该填写
A.遵义会议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土地革命
22.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的主张。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中共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不断滋长
C.中国共产党放弃了革命领导权
D.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
23. 美国《时代》杂志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三个月)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将日本的战争机器卡住了13个星期的是
A.卢沟桥事变 B.淞沪会战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24. 下列作品中,反映八路军参加正面战场抗战的是
A.《血战台儿庄》 B.《千古奇冤:皖南事变始末》
C.《百团大战始末》 D.《血色雄关:太原会战纪实》
25. 某些历史语言带有时代的印记,往往浓缩和体现了时代的特征。下列各项不属于同一历史时期的是
A.庆祝重庆政协会议胜利召开 B.将革命进行到底
C.贯彻土地法大纲,实现耕者有其田 D.打倒列强,除军阀
26. 2009年是人民政协诞生60周年,人民政协诞生的历史背景是
A.反对内战的舆论不断高涨 B.《共同纲领》被各民主党派广泛接受
C.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已被推翻 D.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成立
27. 英国思想家H.柯尔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中写道:无论是圣西门、傅立叶或欧文,都根本没有想到资本家和工人之间作为两个在经济上对立的阶级和阶级斗争,更没有想到实现他们的计划要牵涉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大规模斗争。作者指出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缺陷在于
A.对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视而不见 B.没有变革西方社会的可行性方案
C.未从革命或阶级斗争的角度思考 D.对资本主义制度缺乏深刻的批判
28. 晚清时期一个中国驻外使节在日记中写道:昨夜叛勇已入巴黎,约千万人,哗言鼓噪,声言将吏、兵二部大僚,并民勇将军、巴黎提督、按察司皆改用其党。各官畏惧,皆避往凡洒(凡尔赛)等处,巴黎遂无主矣。这则日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巴黎和会 B.普法战争
C.巴黎公社革命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29. 1917年4月,列宁提出的口号是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并且认为革命所以能够和平发展,因为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列宁这一想法被打破是在
A.二月革命后 B.七月事件后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后 D.宣布退出一战后
30. 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
①虎门销烟 ②签订《南京条约》 ③签订《马关条约》 ④香港回归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计55分)
31.(18分)
一百年前,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九十年前,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缔造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领导中国走上复兴之路。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的特别之年,各地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已经拉开序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912年1月)
要之,异族因政治不平等,其结果惟革命革命之功用,在使不平等归于平等。
《在北京五族共和合进会与西北协进会的演说》(1912年9月)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代人。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的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孙中山先生的民族观。(6分)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归纳如何理解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8 分)
(3)谈谈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的现实意义。(4分)
32.(20分)
政治文明的演进是一个不断递进的过程,从人治到法治体现了社会不断前进的步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公共权力演化和蜕变的结果。在先秦古籍中,天子统治的区域称天下,诸侯的领地称国,卿大夫的采邑称家。秦统一后,将其统治的地区称为国家。
一摘自人民网文章《人类政治文明的源起及其演进》
材料二 近闻逆党方结一秘密会,遍布支部于各省,到处游说运动,且刊印鼓吹革命之小册子。 入会之人,日以百计,踪迹诡秘,防不胜防,仿行宪政可以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从而解散乱党。 摘自端方《请平满汉畛域密折》
材料三 宪法二字,近时人人乐道,便是满清政府,也晓得派遣奴才出洋考察政治,弄些预备立宪的上谕,自惊自扰。照现在看来,满洲政府要实行排汉主义,谋中央集权,拿宪法做愚民的器具。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惟尚有一层最要紧的话,因为凡是革命的人,如果存有一些皇帝思想,就会弄到亡国。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不止是我们革命之目的,并且是我们革命的时候所万不可少的。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四
选自白海军著作《2049相信中国》
(1)材料一是从什么视角来剖析和解释国家政权的?从这个视角看,古代中国的西周、秦朝政权各有什么特点?(5分)
(2)材料二的秘密会是指什么?据材料分析当时清政府仿行宪政的主要目的。(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孙中山对清政府预备立宪的态度及其理由。(不得摘抄材料)(6分)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从外部影响、探索阶级、改革内容等方面分析近现代我国政治文明演变的特点。(6分)
33.(17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说:我觉得这五十年来的中国,正像蚕变蛾、蛇蜕壳的时代。变蛾蜕壳,自然是一件极艰难、极苦痛的事,那里能够轻轻松松的做到。心理上还有必变必蜕的觉悟,那么,把那不可逃避的艰难苦痛经过了,前途便别是一个世。
材料二 孙中山说,欲救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即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当取法乎上,直接建立共和制度,方才是人类的进步。还提出,中国可以借鉴外国经验教训,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摘自汤奇学《孙中山的社会进化思述评》
材料三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摘自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材料四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材料一反映了梁启超怎样的历史观?你认为这五十年来推动中国变蛾蜕壳的因素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孙中山革命进化论的主要观点。(5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胡适的主要观点,并说明这一观点形成的原因。(4分)
(4)材料四中,毛泽东对外来文化的观点是什么?根据这一观点,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新的革命理论?(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DCBDDDBCAAAAACC
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DCADCADBDDCCCBC
二、非选择题:
31.(1)辛亥革命时期提出民族统一(五族共和)(2分)、民族平等。(2分)国民革命时期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谋求中华民族解放。(2分)
(2)
(3)表达振兴中华、祖国统一的心愿;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有利于思想解放;有利于海峡两岸同胞的交往、交流与共同发展。(答出任意二条即给满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32.(1)地域。(1分)
西周分封制下,受封诸侯有较大独立性,中央与地方结成一种松散联盟。(2分)
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有效的管理,真正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2分)
(2)中国同盟会。(1分)
主要目的:分化瓦解革命党,遏制革命,维护统治。(2分)
(3)态度:坚决抵制和反对。(2分)
理由:清政府预备立宪是欺骗人民的;国民追求自由、平等与君主专制互不相容;只有实行民主共和,才能消除争当皇帝而引起的内乱;实行民主共和,建立国民政府是革命的根本目的。(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4)主要特点:
①西方政治文明逐渐传人,受欧洲文明影响较大;
②资产阶级率先进行政治变革的实践活动;
③历经了由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向社会主义政治的转变;
④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亦可酌情得分)
33.(1)历史观:历史进化论;因素:西方列强侵华的加剧,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进一步传播。(6分)
(2)主要观点:用革命方式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将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一举完成。(5分)
(3)观点: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全盘肯定西方资本主义文化。(2分)原因:中国社会性质决定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对西方文化认识肤浅;中国落后。等等。(2分,答出2点即可)
(4)批判地吸收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2分)
不限 |
历史教案 |
历史课件 |
历史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