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二次调研试题及答案(2015届)_学习指导 - 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高三历史第二次调研试题及答案(2015届)

高三历史第二次调研试题及答案(2015届)

查字典历史网 2016-06-21

12.六虱指的是危害国家的六事。《商君书靳令》指出,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为六虱。这反映了秦国当时( )

A.儒家思想没有市场 B.法家思想倍受冷落

C.道家思想成为主流 D.墨家思想渐趋没落

13.《宋史.职官志一》: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司谏、左正言,同掌规谏讽谕。凡朝政阙失,大臣至百官任非其人,三省至百司事有违失,皆得谏正。下列结论较为合理的是( )

A.谏官保证宋代政治清明 B.谏官的设立不利专制皇权

C.谏官种类繁多造成冗官 D.谏官的谏议减少了行政失误

14.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D.新航路开辟

15.有学者认为:革命党虽然嚷嚷了这么多年的革命,但他们并没有准备好一个周密详尽的计划。到武昌起义之前,所有革命党的起义,没有一次起义有成功的机会。这可用来说明( )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偶然性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紧迫性 D.国民革命的仓促性

16.1936年,胡适在《大公报》发表文章称五年的忍辱不战,所求的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张学良忽然造反了。胡适评论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抗日战争 D.重庆谈判

17.梅州市蕉岭县丘逢甲故居外墙上写有一条标语让钢花开遍蕉岭,让铁水全县奔流。这条标语最早可能书写于

A.1953年 B.1956年 C.1958年 D.1979年

18.它还给了大家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那些在过去丧失了机会的年轻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接受教育。它指的是( )

A.恢复双百方针 B.恢复高考制度

C.改革开放 D.科教兴国战略

19.他们的公民可以在聚会时提出驱逐某一位影响其制度的官员,也可以罢免当时的政府,立刻更换执政团队。下面的描述与此相符合的是

A.罗马的法律制度保障了公民的权利 B.真正的民主是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

C.直接民主是雅典民主制度的特色 D.欧美代议制度确保了公民广泛的权利

20.瑞士牧师慈运理(Ulrich Zwingli)(1484~1531)将希伯来文、希腊文或是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苏黎世当地语言;后来,苏黎世市议会决定了《圣经》改革方案,成为官方政策。1525年苏黎世市议会废止弥撒,改由慈运理的圣餐版本替代。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慈运理是民族英雄 B.人文主义逐渐深入人心

C.宗教改革取得初步成果 D.启蒙运动冲击传统教权

21.当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国家干预的政策,一些人就讥笑他抄袭了一本书,另一些人称他以社会主义拯救了资本主义。这一本书可能是

A.《人权宣言》 B.《共产党宣言》 C.《国富论》 D. 《社会契约论》

22 .谈及苏联1932-1933年饥荒发生的原因时,波兰历史学家伊萨克﹒多伊彻这样说到,他们(农民)屠宰的牝牛有1500多万头,绵羊和山羊约4000万只,猪700万只、马400万匹。全国牲畜减少了一多半。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为稳定农产品价格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民消极怠工

C.搞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农民利益被忽视

D.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农民消极应对

23.历史学家许倬云认为:从古至今,一个强国领头的联盟,不过是另外一个形式的霸权而已。可以作为例证的联盟是

A.华约 B.欧盟 C.亚太经合组织 D.联合国

38.(25分)外语在近代中国教育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中国从孟子时代开始,华夏正音之外的语言被贬为鹱(h)鸟之音,意思是并非人类的语言,读书人谁要学它,就是下乔木而迁于幽谷自甘堕落。

近代中国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陆续设有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等。同文馆开始只招收10名学生,后扩大到100多名。

1904年,政府规定中学堂以上必勤学洋文大学堂必深通洋文,译学馆以储交涉之才。

现代中国第一阶段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在1952年明确指出:俄文,它是列宁、斯大林的语言,它是社会主义大门上的一把钥匙。我们学会俄文,就能打破语言、文字上的隔阂,搬掉放在我们发展中苏友谊大道上的一座大山。我们学会俄文,就能更加直接地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可以使我们祖国更加速向社会主义前进。我们学好了俄文,就可以更加促进两大民族的文化的交流,促进两大民族的友谊和合作。

现代中国第二阶段1978年底,《北京日报》刊出文章,号召努力掌握外国语这个武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1984年,教育部宣布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

(1)据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和近代中国对待外国语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2)1862年前后清政府开始了一场什么改革?简要说明1904年后学习外语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联系。(9分)

(3)材料中现代中国两个不同阶段外语热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反映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怎样的变化趋势?(8分)

39.(27分)择业观的变化反映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末清初理学家张履祥在《训子语》中说:士为四民之首,从师受学,便有上达之路,治生以稼穑)为先,舍稼穑无可为生者。 商贾近利,易坏心术;工技役于人,近贱。

材料二: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 孟( 1571- 1641年)认为一个国家可以致富,只有靠着商人们所掌握的秘诀才行的。因此,我们应该把商人列为这样一种受人尊重的地位;因为商人肩负与其他各国往来的商务而被称为国家财产的管理者,实在是受之无愧的。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材料三:1952年出版的苏联小说《茹尔宾一家》是一部描写工人生活的优秀作品。该作品以近乎理想化的正面人物形象来表达工人阶级的劳动、生活、道德和优秀传统,成功地塑造了新世界的主人的艺术形象。作品中有一情节:主人公茹尔宾全家庆祝孙子的诞生,他们为一个新工人的诞生而骄傲。

材料四:2005年,上海市质量协会用户评价中心发布了《上海市中小学生成长质量公益调查》的报告。通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上海学生家长进行拦截调查,共搜集总样本数为1324份。在回答今后希望孩子做什么的单项选择题时,30.9%的家长选择公务员,仅有1.1%的家长希望孩子成为工人。人才就业意向根据频率高低依次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垄断性企业、金融保险等。

(1)17世纪欧洲对外贸易最发达的是哪一个国家?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择业观有什么不同?(6分)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6-17世纪中国与英国形成不同择业观的原因。(10分)

(3)材料三和材料四对工人这一职业的认识有何不同?这两则材料对于探究工人社会地位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8分)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认为影响择业观的因素有哪些?(3分)

历史卷答案

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答案 A D C B B C B C C B D A

38.(25分)

(1)(8分)

古代 态度:认为并非人类语言,不屑于学习(2分)

原因:古代中国强盛;中华文明先进,领先周边世界;儒家正统思想影响(2分,每点1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近代 态度:政府主导(鼓励)学习外语(2分)

原因:近代中国遭受外国侵略,民族危机深重;西学东渐;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先进;有识之士的推动;外语是与西方沟通的媒介(2分,每点1分,任答2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2)(9分)

改革:洋务运动(3分)

原因:明治维新,日本强盛;日俄战争,日本取胜;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深重;清末新政,政府推动;邻近日本,方便留学(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3)(8分)

不同:第一阶段 学习俄语为主,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2分)

第二阶段 学习英语为主(2分)

趋势:政治格局 从两极对峙向多极化趋势方向发展(2分)

经济格局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2分)

39.(27分)

(1)(6分)

国家:荷兰(2分)

不同:中国 耕读为正途的传统择业观(做官务农),歧视商人(2分)

英国 商人地位高,商人职业受重视(2分)

(2)(10分)

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儒家学而优则仕观念、科举制的影

响等因素,传统择业观仍占主流(4分,每点2分,任答2点即可)

英国: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的发展,商人社会地位提高;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等(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3)(8分)

不同:材料三 推崇工人这一职业,认为工人是新世界的主人;(2分);

材料四 工人这一职业的社会认同感低,仅有少量人愿意当工人(2分)

局限:材料三 来源于小说,带有明显的主观夸大的色彩;(2分);

材料四 只反映局部。(2分)

(4)(3分)

因素:时代环境(背景)、立场、地域、传统思想、主流价值观等(3分,每点1分,任答3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查字典历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历史第二次调研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7课《张居正改革》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哈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8课 音乐与美术 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高振锋

#陕西中考#2019陕西中考历史部分备考攻略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1课《希腊先哲精神的觉醒》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孙秀秀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李树全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陈苗苗

年北京中考历史卷真题解析(2)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张巧霞

粤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第22课 综合探究《调查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新变化》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邵长波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日本仿效唐制的改革》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薛敏强

与“高三历史第二次调研试题及答案(2015届)”相关文章

热门学习指导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历史教案
历史课件
历史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