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_学习指导 - 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2013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

2013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

查字典历史网 2016-06-20

2014年高考如何复习一直都是考生们关注的话题,下面是查字典历史网的编辑为大家准备的2013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

2013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

1.新石器时代,人类迎来了第一场重大的经济革命,其标志是( ) A.农耕逐渐取代采集 B.采集逐渐取代狩猎 C.狩猎逐渐取代驯养 D.渔猎逐渐取代采集

2.文学是西方文化的主要载体,其源头可追溯到古代世界,其中对西方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是( ) A.《大藏经》、《荷马史诗》 B.《旧约全书》、《古兰经》 C.《荷马史诗》、《旧约全书》 D.《古兰经》、《荷马史诗》

3.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4.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5.西欧中世纪庄园和东汉后期庄园的共同点是( )

A.主人和农民之间有雇佣关系 B.具有商品货币关系 C.有自营地和份地的区分 D.自给自足的经济体

6.一个唐朝商人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的陆路通道行走,途中可以与他进行

商品贸易的国家或地区有( ) A.西域、大食、波斯 B.大食、波斯、新罗 C.西域、日本、大食 D.波斯、新罗、日本

7.人们往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幅画(如图),它反映了西欧中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其持征是( )

A.教皇拥有无上的权威 B.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

C.教皇和君主各持权柄、互不干涉 D. 教皇和君主互相依存、互相利用

8.某统治者拥有征税权,可以组织军队,常常援引凡使君主高兴的就具有法律

效力的古谚。这位统治者是( ) A.军事强人 B.专制君主 C.等级君主 D.立宪君主

9.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10.元朝为加强中央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分别设置了( )

A.中书省、伊犁将军 B.宣政院、中书省

C.伊犁将军、澎湖巡检司 D.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11.伏尔泰在《风俗论》一书中对中华文明和儒家学说推崇备至。他所得的中国

文化资料最有可能来自于( ) A.外交使节 B.传教士 C.阿拉伯人 D.留学生

12.年号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它可以用来指称皇帝,如雍正皇帝;也可

以用来表示历史事件,如贞观之治。下列选项符合后一种用法的是( ) A.辛亥革命 B.商鞅变法 C.靖康之变 D.光武中兴

13.右图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边境贸易?( )

A.东晋 B.南朝 C.北宋 D.南宋

14.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

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 )

①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 ②7世纪初期 ③20世纪初期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15.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

是不被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以上省略的内容应是( ) A.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启蒙

D.空想社会主义

16. 基于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财产之多寡的认

识,明治政府开始( ) A.实行地税改革

B.开化社会文明 C.引进欧美科技 D.鼓励工商贸易

17.乾隆皇帝曾对法国产生浓厚的兴趣,打算派外交使团会见路易十六。这一计

划最终付诸东流,原因可能是:( ) A.法国发生了大革命 B.清廷忙于抗击沙俄入侵

C.中国正在和英使签订两国通商协议 D.普法战争爆发

18.有学者认为,电视台名家讲座虽然办得好,但内容过于偏重帝王将相的

活动和宫廷琐事,离一百多年前梁启超提倡的新史学宗旨相去甚远。这里所说的新史学宗旨是( ) A.充当帝王的政治教科书 B.让国民从中受益 C.复兴传统史学 D.宣传历史进化论

19.若为右侧漫画的标记处补上文字说明,应写上文字说明,应写上( )

A.克里米亚 B.凡尔登 C.列克星敦 D.萨拉热窝

20.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

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这幅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 )

A.护国运动 B.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 D.二次革命

21.某学生要以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及其影响为主题撰写小论文,他可以选

择的研究对象有( ) A.商务印书馆、利玛窦 B.《几何原本》、冯如 C.商务印书馆、冯如

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 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 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

28.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的( )

A.体制改革 B.拨乱反正 C.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

29.一个历史事实可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

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A.经济全球化- 西欧一体化 - 欧元启用 B.《王位继承法》-《权利法案》- 光荣革命

C.苏联的现代化道路 - 新经济政策 - 社会主义工业化 D.中途岛战役 - 斯大林格勒战役 - 阿拉曼战役

30.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

正确的是( )

①重复联合国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 ③ 参加万隆会议 ④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二、综合题(共7题,合计90分) 31. 城市,让生话更美好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召开,中国人百年梦圆。为体现上海城市变迁的历史,学校组织了图片展,请你按示例完成以下展板。(13分)

32. 格拉底案

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盘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1000多年后,一住学者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在如此自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雅典怎么会不忠实于自已呢? 问题:(8分)

(1)苏格拉底案发生于雅典的什么时代?(1分)

(2)在下列的候选名单中,谁有资格入选陪审团?(1分)

(3)透过苏格拉底案,你如何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6分)

33. 曹墓之争

2009年12月,河南安阳发现一座东汉大墓,一些学者依据该墓的规模、形制、遗物及文献记载等,认定这是曹操墓,由此引发了各界热议。

问题:(10分)

(1)此事之所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原因之一在于墓主人曹操是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请你列举两项与曹操有关的史实。(2分)

(2)从材料一来看,质疑者的依据是什么?(4分,不得摘抄原文)

(3)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史家怎样才能增加学术可信度,写出信史?(4分)

34. 皇权与相权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 问题:(10分)

(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6分)

(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4分)

35. 从分散到整体

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历史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 问题:

(1)写出地图上A、B两处所代表的古代文明。(2分)

(2)自1500年起,人类开始走出分散状态,到20世纪初世界已连成一体,叙述这一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13分)

36. 德意志民族的战后45年

下而三幅漫画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了德国历史和国际关系的演变,请你为它们配上解说词。(9分)

37. 一份对外和约

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和约虽不具法律效力,作为历史材料却真实的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内容如下:

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二、各国应偿还中国兵费四百兆两。三、各国兵船已在中国口者,不准驶出。四、各国租价照今加倍。五、将总署交还中国.六、康有为回国治罪.七、所有各国教堂一律充公。八、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九、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十、俄罗斯将大连湾交还中国。十一、所有教士各归其国,不准再来。十二、中国仍有管理高丽安南之权。十三、中国海关仍归华人处理。十四、各国使臣来中国者,照乾隆时所定之例,不许进京。十五、另赔义和拳兵费四百兆。十六、日本亦照乾隆时例入贡。十七、华人交通西人,及不遵官场约束着,归朝廷治罪。十八、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须行叩头之礼。十九、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二十、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需拆毁。二十一、英国须将新安九龙交还中国。二十二、各国运来中国货物合应加倍收税。二十三、洋人商船到口者,须先禀明该处守口中国兵官,方准入口。二十四、大米不准出口。二十五、凡货物运往外国者,亦须加倍收税。 问题:(25分)

(1)和约中第八、第十九项是针对两个不平等条约而提出来的?(4分) (2)作者在和约中提出了哪几类要求?(6分) (3)你是如何看待这份和约的?(15分)

2014年高考已经进入第二轮的复习,考生们在复习中或多或少有一些困惑,查字典历史网的编辑为大家总结了2013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各位考生可以参考。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3课《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课堂教学视频实录

高晓艳《中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方法与技巧》微课——部编版历史中考复习九中大同校区2019.5.27

中考历史周年热点探析2

2019年北京中考历史卷真题解析(3)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9课《电影与电视》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李世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郭秀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翠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堂教学视频实录-王晓华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李晓慧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胡蝶

与“2013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相关文章

热门学习指导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历史教案
历史课件
历史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