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期中考试基础测试题及答案_学习指导 - 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初二历史期中考试基础测试题及答案

初二历史期中考试基础测试题及答案

查字典历史网 2017-05-17

 一、选择题

1.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主人的标志是( )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解放战争的胜利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中国大陆的解放

2.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的纪念日是( )

A 1950年10月1日 B 1950年10约5日

C 1951年10月1日 D 1951年10月25日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 )

A 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 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C 土地私有制

D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4.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并投产的项目有( )

①鞍山钢铁公司的行轧钢厂建成投产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③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④上海宝山钢铁总厂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国家对社会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措施使( )

A公私合营 B劳资两制 C加工订货 D没收资本

6.中共八大提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 完成三大改造 B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 开展整风运动 D 发展社会生产力

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其核心是

A.民主集中制 B.解放思想 C.实事求是 D.改革开放、

8.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为刘少奇平反

C、邓小平理论领导地位的确立D、十二大的召开

9.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开发区是( )

A 厦门 B 深圳 C 海南 D 上海浦东

10.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 )

A 实事求是 B 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

C 改革开放 D 发展才是硬道理

11.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困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大问题是( )

A 外国势力的干涉 B 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

C 姓资姓社的问题 D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12.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对台湾的政策不同于港澳地区的是( )

A、设立特别行政区 B、社会经济制度长期不变

C、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利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13.这是一次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下举行的一次重大外事活动。因此,它的主题也体现出这一时代特色。这一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 、 ,促进共同繁荣”。横线中内容分别是( )

A、参与合作 B、和平发展 C、平等互利 D、开放公平

14.民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是哪一少数民族歌曲( )

A、蒙古族 B、维吾尔族 C、藏族 D、朝鲜族

15.下列不属于党的十四大会议内容的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D.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16.我国人民空军是在下列那一兵种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

A 海军陆战队 B 海军 C 陆军 D 野战部队

17.1955年4月,中国参加的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是( )

A 万隆会议 B 日内瓦会议 C 南南合作会议 D 东盟会议

18.我国经济建设出现“左”倾错误的根本原因是( )

A、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状况 B、苏联的影响

C、党和人民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 D、忽视客观规律

19.“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改革鼓点先敲响,如今飞出金凤凰”这两段《凤阳花鼓》词中安徽凤阳农民生活的变迁与下列哪一政策息息相关( )

A 大跃进 B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革 C 开辟经济特区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处理( )

A 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关系 B 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关系

C 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 D 朝鲜战争遗留问题

二、材料题

21.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春天的故事》

结合材料回答:

①这位老人是谁?他1979年制定了什么决策?(1分)

②在沿海地区出现的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有哪些(每项至少列举一项)?最终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开放格局?(2分)

③为什么说1992你又是一个春天,这一年这位老人作出了什么决策?(3分)

④从他说的话及其产生的影响等,你认为他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居于什么地位?简单说说原因。(3分)

22.材料一、在旧西藏,95%以上的藏族人民是世代人身依附于官家、贵族和寺庙的农奴。旧西藏用了几百年的《十三法典》、《十六法典》把人分成三等九级,明文规定属于“下等下级”的铁匠、屠夫、妇女,其“命价”为“草强一根”,并用“挖眼、砍手”等残酷的刑法来维持这种三等九级的封建农奴制度。

材料二、(1)1989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机构里,少数民族官员所占比例

人大常委会正、副主任职务

17.27%

正、副省长、自治区正、副主席

12.66%

(2)直辖市、地区、自治州一级机构里,省数民族官员所占比例

人大常委会正、副主任职务

14.22%

这些比例全都高于少数民族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的比例。

材料三:1949年,少数民族地区的工农业总值为36.6亿元其农业为31.2亿元,工业为5.4亿元;1990年,少数民族地区的工农业总产值达2272.8亿元,与1949年相比,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增长了22.6倍。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旧西藏的政治情况?(1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党和政府处理少数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2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党的民族政策的认识?(2分)

2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这一探索的过程中,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两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请回答:

①这两次会议分别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2分)

②从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20多年间,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经历了怎样的曲折过程?从这一曲折过程中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2分)

③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4分)

24:材料一: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的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仅是新界,而是包括香港岛和九龙。──邓小平

材料二: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七子之歌》

材料三:“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1997年江泽民接受法国记者采访时的讲话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回答邓小平怎样解决香港和澳门回归的问题的?香港澳门回归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

(2)根据材料三回答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如何形成的?(2分)

(3)目前影响台湾回归祖国的因素有那些?你怎样看待台湾回归这一问题?(4分)

参考答案

C B C D A D C A D B C D A A C C A C D B

21. ①改革开放

②深圳 广州 上海浦东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③南方讲话 指出党的路线100年不动摇,特区姓资不姓社,发展才是硬道理

④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实行改革开放后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初步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的问题

22.①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封建农奴地位低

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后重视培养人用少数民族干部,发展经济,推进民族共同富裕。

③党和政府贯彻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临到各族人民进入社会主义是新民族区域自治,推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23.①八大背景:基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中国需要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需要拨乱反正。人们盼望安定团结的局面。

②八大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由于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和对国情的错误认识,出现了“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错误;在此期间,经济建设仍有一定的发展(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或广大干部群众对错误路线进行抵制);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上来的战略决策,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

认识: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经曲折,社会主义建设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上来的战略决策,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该问要求学生对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进行概括,若学生答案与本答案的表述不一致,但意思相符,可参照给分;若学生仅举出相关史实,也可酌情给分)

24. ①一国两制

意义: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②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在这一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③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中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我们要自觉树立起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维护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坚决反对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到十二大、十三大,邓小平提出的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下《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辽宁鞠霞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下《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河南户佩圆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下《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河北李秀丽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下《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广东鄢嫣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下《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辽宁殷奥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下《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江苏杨雨萌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下《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黑龙江马俊荣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下《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湖北王旦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下《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湖北杨婉秋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下《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辽宁李洪娇

与“初二历史期中考试基础测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热门学习指导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历史教案
历史课件
历史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