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上册期中检测(新人教)_学习指导 - 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检测(新人教)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检测(新人教)

查字典历史网 2017-05-17

 一、单项选择题 (25个,每个2分,共50分)

1、1965年5月,我国考古学家在云南省某县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石器,中国地 质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它们距今约170万年。这就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 、山 顶洞人 D、半坡人

2、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它是一座古老而神秘的城市,很早就留下了人类活动的足迹。在原始社会时,曾经生活在这里的远古人类是( )

A. 元谋人 山顶洞人 B. 元谋人 北京人 C. 半坡人 山顶洞人D.北京人 山顶洞人

3、“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每年清明节,为纪念中华民族的这位人文始租,数万华夏子孙会聚在他的陵前,以“九鼎八簋”的传统礼制及浩大乐舞举行祭祖活动。你知道这位“人文始祖”是( )

A.尧 B.舜 C.禹 D.黄帝

4、一位新同学自我介绍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名称是一样的, 试判断他姓( )

A.秦 B.夏 C.宋 D.唐

5、在南非召开的第二十九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河南殷墟遗址被列为2006年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的审议项目。你认为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我国古代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6、“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7、齐桓公首先称霸有诸多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

A.以尊王攘夷为号召 B.管仲改革,壮大了齐国的力量

C.齐桓公本人的威信和能力 D.齐国经济富庶

8、“围魏救赵”的成语与下列哪一战役相关( )

A.牧野之战 B.桂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

9、下列关于长平之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生在魏赵之间 B. 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强秦的进攻

C.赵军40万人被俘 D.“纸上谈兵”的成语出自于此

10、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是因为( )

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新旧制度更替 D.百家争鸣

11、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

A.铁农具的广泛使 用和牛耕的推广 B.中原市场的繁荣

C.肥料的使用和适时的耕种 D.大兴水利工程

12、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把天府之国带入了极大的灾难之中,一切生命财产安全牵动着国人的心。一个学生也问道:“成都平原上的举世瞩目、造福千秋的防洪灌溉工程,是否幸存?”这项巨大工程是( )

A.灵渠 B.白渠 C.大运河 D.都江堰

13、商鞅变法成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

A.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C. 得到了国王秦孝公的支持 D.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14、右图是我国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这种文字对于研究哪朝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

A.夏朝 B.商朝

C.战国 D.秦朝

15、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16、2008年元旦,国务院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开始实施,其中新增的且传说与屈原有关的放假节日是( )

A.元宵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17、“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 认识是( )

A.以“德”教化人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

18、我们 的祖先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是在(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19、“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这是哪一位思想家的观点(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孙子

20、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最重要的影响在于( )

A.打击了奴隶主贵族 B.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

C.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通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21、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之一,一直被中医沿用。其中的“闻”的意思是( )

A.听说 B嗅 C.看气色 D.听声音

22、秦朝统一后的都城设在( )

A. 阳城 B.殷 C. 镐京 D.咸阳

23、假如你生活在秦朝,写字最有可能用的字体是( )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小篆或隶书 D.楷书

二、非选择题( 42分 )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纣夏桀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 足多是也。”……公(秦国国君)曰:“善!”遂令变法。——商鞅舌战守旧群臣

注:不循古而兴:没有按照祖宗传下来的制度治理国家,可是国家富强起来;

不易礼而亡:墨守祖宗的成规,结果使国家灭亡

(1)在论辩中,商鞅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明改革的重要性。材料一中涉及的历史人物有哪些?(最少写两个)(2分)

(2)材料中“公指的是谁?”(2分)

材料二:法令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因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下《第11课 元朝的统治》四川赵丹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下《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青海段云程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下《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河北李伟南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下《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湖北曹荣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下《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新疆韩莉

部编版历史七上《三国鼎立》福建钟诗汪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下《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青海 松万蓉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下《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吉林史艳金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下《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广西 王红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下《第6课 北宋的政治》江苏曹萍

与“初一历史上册期中检测(新人教)”相关文章

热门学习指导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历史教案
历史课件
历史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