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择题特殊解法10例_学习方法 - 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选择题特殊解法10例

高中历史选择题特殊解法10例

查字典历史网 2013-01-11

选择题在整个高考试卷中占了近半的分值,能否提高做选择题的正确率对学生整个高考的成功与否显得非常重要。以前我们所见到的历史选择题解法主要是一些按题型归纳的常规方法,本文力图探索在用常规方法无效的情况下,如何用特殊方法提高做选择题的正确率。

1、因果时间颠倒:因果型选择题最基本的原则是前因后果,即原因时间在前,结果时间在后,时间颠倒的选项就应该首先排除。

例1:(2009年四川卷)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其主要促成因素不包括

A.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

解析:A看起来与题干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成因果关系,因为好象看起来正是由于中美建立正式了外交关系,所以才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采取了默认或支持态度,而事实上,A发生在1971年,而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却发生在1979年,违背了因果关系最基本的原则。

2、并列判错原则:即在选项中出现了用顿号、“和”或“及”等字眼并列的词语,在不能百分之百认定正确的情况下,原则上认为此选项是错误的。从多年高考命题实践来看,这种有并列词语的选项基本上都是错误的,它考查的是学生惯性致错思维,即学生读到前半部分是正确的,后半部分顺到(即惯性)就正确了。

例2:(2010年全国卷)在印度民族大起义中

A.起义军攻占了印度河及恒河流域的大片地区

B.起义军拥立的印度皇帝提出了自治的要求

C.起义军中的伊斯兰教徒与印度教徒分别打了多次胜仗

D.起义军的领导权被封建王公把持

解析:本题A将印度河与恒河并列,教材正文又没有相关叙述,只有从地图上才能看出来,很多学生平时又没有注意地图,这时就可以采取并列判错原则。实际上起义军并没有攻占恒河流域的大片地区。

3、对等排除原则:在选项中出现了一个与你想选的选项对等(即同义表述)的选项,根据单项选择题答案唯一原则,两个都对,说明两个都不对。

例3:(2009年全国卷)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主要的贡献表现在

A.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B.正确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C.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D.提出了正确处理“十大关系”

解析:本题A、B、C入围,如果你想选A或C,那么选A就要选C,因为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就是要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两个都对,说明两个都不对,就只能选B了。

4、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推导法:即A、B、C、D、四个选项中,两个及以上都与题干有因果关系,如果做题干这件事是为了→A,A是为了→B,B是为了→C,C是为了→D,那么越靠近题干事件的选项就是最直接的原因,越远离题干事件的选项就是最根本的原因。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高三历史与社会: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视频

岳麓版高三历史下册《一带一路 合作共赢》课堂实录视频-孙玲

高三历史优质课展示《古代史专题复习》

人教版高三历史《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学视频_纪业

深圳2015优质课《高考题应试技巧》高三历史通用,翠园中学:谢建军

高三历史与社会:理解近现化主要经济发展模式教学视频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人教版 高三历史与社会优质课视频

高三历史《历史习题课》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卢琨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高三历史复习-姚君

高三历史世界史概述 世界经济史

与“高中历史选择题特殊解法10例”相关文章

热门学习方法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历史教案
历史课件
历史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