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问答题审题答题训练_学习方法 - 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问答题审题答题训练

高中历史问答题审题答题训练

查字典历史网 2013-01-11

高中历史问答题审题答题训练


1.赵尔巽在《清史稿》中说:“秀全以匹夫倡革命,……中国危亡,实兆于此。”赵尔巽的观点是否正确?洪秀全倡导的革命有什么作用?中国危亡的原因是什么?

2.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两次国共合作各有什么特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为何破裂?第二次国共合作为什么能够维持到抗战胜利?

3.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

4.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曰:“陈涉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刘知几《史通·世家》则曰:“禀世家之为义也,岂不以开国承家,世代相续?至如陈胜,起自群盗,称王六月而死,子孙不嗣,社稷靡闻,无世可传,无家可宅,而以世家为称,岂当然乎?”请结合史实,分析评论上述观点。

5.结合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评价康有为的功过。

6.评述罗斯福任总统期间,美国对外政策及其变化。
参考答案

1.①赵尔巽的观点是错误的。②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它虽未能推翻清政府,但却动摇了其腐朽统治,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它的功绩不可磨灭。赵尔巽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仇视农民运动,只许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压迫、剥削人民,不许人民反抗的观点,以及把中国危亡的原因强加给农民运动的观点是极其错误的。③“中国危亡”的历史背景是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而世界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闭关自守的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清政府的腐朽、对外妥协,是“中国危亡”的内因。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是“中国危亡”的外因。1840年,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的多次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才是“中国危亡”的根本原因。

2.①第一次国共合作特点:由中共倡导。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合作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合作形式是党内合作,也就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统一战线。
②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由中共倡导。政治基础是抗日救国。合作形式是党外合作,也就是国共双方协商。斗争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汉奸卖国贼。中共有自己独立的武装和根据地。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建立了包括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③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原因:帝国主义、官僚政客支持蒋介石、汪精卫(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陈独秀犯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④第二次国共合作得以维持原因:中共坚持正确的抗日方针政策、策略原则,对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坚决有效的斗争。中共在抗日斗争中坚持发展自己的武装和根据地,中日民族矛盾始终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原因①战争根源相同: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由资本主义世界固有的矛盾引起的,都是由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利害冲突引起的。②发动战争的手段不同:第一次是德、奥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挑起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国以军事上的突然袭击波兰而开始的。
性质: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结果:①战争的破坏性相同:两次大战都具有巨大的破坏性,给世界人民造成严重的损失。②帝国主义被削弱和革命力量的壮大相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一个重大后果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俄国建立,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战线;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强大,欧亚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掀起了巨大的革命风暴,冲击了帝国主义统治,世界帝国主义战线的力量进一步削弱。③战争的结局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以一个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德、意、日法西斯的彻底崩溃和全世界人民取得伟大胜利而告结束。

4.①由于秦的暴政,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公元前209年,陈胜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点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烈火。在陈胜首倡的农民战争中,推翻了秦朝。汉初统治者看到农民战争的伟大力量,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司马迁尊重历史事实,肯定陈胜起义推翻秦朝的作用,把陈胜列入“世家”。这表明司马迁是站在同情被压迫者的立场上。
③刘知几认为列入世家的只能是“开国承家,世代相续”者,诬蔑陈胜“起自群盗”,以陈胜“无世可传,无家可宅”,责备司马迁为陈胜立“世家”,违背了“世家之为义”。这表明刘知几是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反对农民起义的。

5.①康有为受过严格的封建教育,后又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形成了实行君主立宪的基本政治主张,随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前发展,他从维新派变为保皇派。②19世纪末,《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暴露清政府的腐败,帝国主义又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变法运动,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戊戌变法中,他依靠光绪帝颁布变法法令,这些法令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变法虽然失败,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这在当时是爱国的、进步的。③戊戌变法失败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康有为的思想没有向前发展,仍坚持君主立宪的立场,反对孙中山的革命主张,成为保皇派。④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度,康有为却一直期待清王室复辟,反对共和制;1917年,他与张勋等拥溥仪复辟帝位,12天就失败了。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的行动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

6.①1933年罗斯福任总统后,对法西斯的侵略活动采取纵容政策。如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时,和英、法采取绥靖政策,助长了意大利的侵略气焰。在1936年西班牙反法西斯民族革命战争时,美国虽未参加英、法策划的“不干涉”委员会,但仍采取了“不干涉”政策,1937年5月美国通过“中立法案”,西班牙共和国政府不能从美国购得武器,而德、意法西斯却可以“中立国”名义从美国购武器供给西班牙叛军。1938年英法推行绥靖德国的政策与德、意举行慕尼黑会议,美国也赞同。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罗斯福采取反法西斯政策。1939年底,罗斯福力促国会修改“中立法案”,准许英、法两国购买武器,1941年3月,又通过“租借法案”,1941年8月,与邱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后又将“租借法案”施行于苏联。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1月美国同中、苏、英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共同宣言,决心消灭法西斯。③“二战”后期,罗斯福参加了1943年中、美、英开罗会议,发表了开罗宣言,规定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通过了苏、美、英对德作战一致行动,战后合作,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决议。1945年参加雅尔塔会议,会议上决定在战争后建立联合国。


历史学习广场

高考历史考点分析

历史教师中心

名师课堂 历史教学设计 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材精讲 历史教学参考

学生园地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学习经验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历史复习

高三历史复习方法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 高三历史第三轮复习

历史博览

历史高考资讯 高中历史新课标 历史之最 历史知识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高三历史与社会:古代中西文明对比教学视频

高三历史世界史概述 世界经济史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复习课) 人教版 高三历史与社会优质课视频

高三历史 帝国的迟暮-清王朝由盛而衰 邹玉峰

高三历史资本主义兴起和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古代中西文明对比 人教版 高三历史与社会优质课视频

高三历史 18世纪中国的世界地位 辛本玉

高三历史微课视频《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和中国史实记忆》

深圳2015优质课《高考题应试技巧》高三历史通用,翠园中学:谢建军

《罗斯福新政》高三历史教学视频-侨城中学罗刚燕

与“高中历史问答题审题答题训练”相关文章

热门学习方法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历史教案
历史课件
历史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