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教案: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设计 >高一历史教案: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高一历史教案: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查字典历史网 2016-08-18

【摘要】鉴于大家对查字典历史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一历史教案: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一历史教案: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周时期是中国早期政治文明形成的阶段,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2.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扩展西周的统治范围。

内容:(1)分封对象: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诸侯的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 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特点:实行层层分封,形成了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

影响:(1)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3)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为春秋割据埋下隐患

3.宗法制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问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由血统关系的亲疏,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宗法等级。嫡长子与众子具有血缘上的兄弟关系和政治上的君臣关系。

影响:保证各级贵族在政治上垄断和特权地位,稳固秩序,防止争夺;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权神化;(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3)权力尚未高度集中;

(4)延续性和稳定性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终于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

2.秦始皇首创了皇帝制度(特点: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在中央,设置丞相(百官之首)、御史大夫(监察)和太尉(军事)三个最高官职,丞相之下还有诸卿,中央的主要官职,相互配合、互相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在地方,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集权的发展

汉朝:汉初实行郡县、封国并存,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解决汉初以来的王国问题,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唐朝: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而,持续一百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北宋: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加强了中央集权。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君主专制的演进

汉朝: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唐朝:在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的基础上发展为三省六部制。中央由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构成,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宋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为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元朝:设中书省,替代前代的三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

3.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汉朝:主要实行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门第逐渐成为主要标准)。

隋唐至清: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存在两对矛盾,一是中央与地方,一是皇权与相权;发展趋势是中央的权力逐渐加强,地方权力逐步削弱;皇权逐步加强,相权逐渐削弱。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至此,秦以来一直实行的丞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明成祖时内阁出现。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2.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使皇权受到很大限制,康熙设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雍正帝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1.人类早期主要文明多发生在大河流域。古希腊文明则以海洋为依托。在古代希腊,以雅典城邦为代表的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2.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废除债奴制,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实行陶片放逐法,震慑威胁城邦民主的人,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时期,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还为公民发放观剧津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3.在雅典,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是陪审法庭。

4.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1)作用: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辉煌的成就。

(2)局限: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更是小国寡民的产物,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容易造成政治腐败和社会动乱。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罗马成文法诞生。这标志着罗马法的形式从习惯法法发展到成文法。

2.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的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所以被称为公民法;罗马帝国时期,随着版图的不断扩大,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6世纪,《民法大全》编成,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完成。

3.罗马法的评价

(1)作用:罗马法稳固了帝国的统治基础,并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2)局限性: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实际上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奠基: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这次不流血的政变,历史上称为光荣革命。

2.确立: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这样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3.发展:英国责任制内阁首脑是首相,沃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集体负责,要与首相共进退。内阁其实对议会负责。

4.完善: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这就是所谓的代议制,1832年,英国议会进行了选举改革,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

5.特点: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虽然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掌权,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

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1.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国诞生。独立之初的美国名义上是一个国家,但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所谓的邦联。

2.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部分(三权分立),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1787年宪法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精神。

3.1789年,美国举行了第一次总统选举,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4.1860年以后,民主党和共和党交替执政的局面一直持续至今,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1.法国是各种政体的试验场,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它的颁布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的行政大权由总统掌握,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立法权归议会。

3.《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为君主立宪制的政体。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等。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皇帝和联邦议会的批准才能生效。

*英美法德四国政体相同点:①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②法律至上;③立法权在议会;④都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第10课《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18401842)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②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2)过程

①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在广东海面挑衅,战争爆发。

②扩展: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

③结束:1842年8月,英军侵入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

(3)结果:清政府战败,1842年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内容: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赔英国2100万银元;③开埠:开放广州、

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④协定关税。)

(4)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经过

①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②英法联军进逼天津,签订《天津条约》(1858年)

③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

(3)结果

①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内容: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岸;B. 巨额赔款;C.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D.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②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内容:A.增开天津为商埠;B.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C.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

(1)根本原因:阶级矛盾激化。

(2)推动因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严重的自然灾害加速了其爆发。

(3)组织基础: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号召群众进行反抗斗争。

2.过程

(1)兴起:1851年1月,金田起义。

(2)发展: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1853年,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

(3)全盛:从1853年起,进行北伐、西征、东征,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4)由盛而衰天京变乱

①时间:1856年。

②原因:农民阶级局限性(领导者进取心衰退,腐朽思想滋长,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③表现:韦昌辉杀掉杨秀清后被处死;石达开出走。

(5)后期防御

①重建领导核心:提拔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洪仁?芾沓??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百度贴吧 复制网址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9课《电影与电视》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左秀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1课《希腊先哲精神的觉醒》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孙秀秀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许伟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姜左洋

2019年北京中考历史卷真题解析6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周巧

#陕西中考#2019陕西中考历史部分备考攻略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堂教学视频实录-何思佳

粤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第22课 综合探究《调查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新变化》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邵长波

中考历史时间轴

与“高一历史教案: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相关文章

热门教学设计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