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设计 >第12课 东汉的强盛
以下是查字典历史网为您推荐的 第12课 东汉的强盛,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第12课 东汉的强盛
1.知识识记
要求学生了解光武中兴的主要内容以及东汉衰败的主要史实。
2.能力培养
①引导学生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总结古代中国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②依据历史图片想像并手描述汉人的日常生活,培养学生观察、想像和描述的能力。
③介绍天干地支表及十二生肖,教会学生换算农历与公历、干支纪年与生肖的方法。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通过讲解柔术治天下和以文治为主要特征的光武中兴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使学生懂得国家的兴旺,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文化事业的繁荣。
〖教学要点〗
1.重点 光武中兴
2.难点 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
〖教学建议〗
1.光武中兴
①向学生指出:东汉都城洛阳在西汉都城长安之东,如同东周的都城洛邑在西周都城镐京之东,因此历史上有西汉、东汉、西周、东周之称。历代史书党将西汉称为前汉,东汉称为后汉则是从时间上指称。
②介绍课文小字部分,让学生懂得,王莽改制是一场失败的改革,它不但没有解决严重的社会问题,反击了社会矛盾,以此作为光武中兴的铺垫。
③有关光武中兴的内容,可让学生阅读教材,总结出两特征(以柔术治天下;注重文治)和五大内容(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废除捐税,减轻田租;提倡节俭,精简机构;整顿吏治;兴办地方官学)。总结课文小字,将光武中兴的内容与王莽的统治进行对比,还可适当穿插《后汉书》中的一些小故事,诸如:寻找严子陵、奖赏闭门人等,以突出光武帝重视人才、整顿吏治的中兴特色,加深学生对光武中兴的理解。同时,对光武帝重视教育也可作一定评论。关于中兴一词可稍作解释:由衰弱转入重新兴盛。
④为使学生对光武帝其人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可指导学生收集更多的相减史料,在课外以活动课的形式进行展示、交流。
⑤让学生依据课文中的三幅插图想像汉人的日常生活,以此突出兴武中兴的结果与作用。
⑥引导学生以讨论的形式比较兴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总结古代盛世凹面的出现的共同原因,即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统治者善于用人、纳谏;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行之有效政策的长期坚持,有持续性和稳定性等待。
2.东汉衰败
①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及小字分析东汉衰败的原因,即年幼的皇帝被各种势力左右、地方割据势力猖獗、农民起义爆发等,并指出具体表现,诸如官僚、地方兼并土地、官僚宗族世代把持政权,左右选官舆论、大地主拥徒附和私人武装家兵等等,指出这是东汉末年形成割据势力的原因,更是三国分立的历史根源。
②关于天干地支及十二生肖的内容,应作一定的解释与说明,并教会学生换算方式。
(以上内容主要来源于教师用书)
〖教学实录〗
〔复习旧课〕(约2分钟)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第11课 统一国家的巩固。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汉朝的历史,将同学们将书翻到:
第12课 东汉的强盛
(板书,以下绿色黑体字为板书内容)
〔阅读教材〕(约10分钟)
下面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看书时用笔标出你认为应该掌握的内容或者你不理解的内容,看完书之后,我会要求大家合上书本,回顾你记忆中的本课内容。
〔合书布点〕(约10分钟)
△采点布点
学生阅读完教材后,先指定二、三名同学讲述教材内容,然后由其他学生补充。强调当有同学讲述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听,不得随便插话,如有不同意见,必须在他人陈述完之后,举手发言。教师根据学生讲述的内容采点、布点(板书)。
东汉
光武中兴柔术奴婢、捐税、节俭、吏治
? 文治 图书馆、太学、郡国学
衰败 中央政权弱
地方割据强 官僚、大地主
兼并土地、把持政权、左右选官、占有田庄、私人武装
△布点小结
本课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要把内容归纳起来,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光武中兴是本课的重点,中兴是指由衰弱转入重新兴盛。我们在学习这段历史时,要注意把它与文景之治联系起来,比较他们的异同。
〔分层推进〕(约20分钟)
△再读教材
△快速提问
①东汉(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洛阳、东汉。提醒学生注意:汉武帝是西汉的刘彻、汉光武帝是东汉的刘秀)
②光武中兴
⑴背景 (光武初年,满目疮痍 chuāngy创伤,也比喻遭受灾祸后凋敝的景象。杜甫《北征》: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要求学生注意西汉初年与东汉初年的情况相似之处)
⑵特征(以柔术治天下;注重文治。提醒学生其与西汉初年休养生息政策、居马上得天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的相似)
⑶内容(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废除捐税,减轻田租;提倡节俭,精简机构;整顿吏治;兴办地方官学。把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的政策与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内容)
⑷影响(光武帝重建汉朝政权,结束了西汉末年以来长期混乱的局面,在位30年间,社会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史称光武中兴。中兴:由衰弱转入重新兴盛。)
③东汉衰败
⑴东汉时期,与中央政权离心离德的地方割据势力主要指的是哪些人?(官僚、大地主)
⑵官僚、大地主为什么能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兼并土地、把持政权、占有田庄、左右选官、私人武装)
⑶田庄的私人武装称为什么?(部曲、家兵)
△处理问题
①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
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统治者善于用人、纳谏;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行之有效政策的长期坚持,有持续性和稳定性等待。
②想像汉人的日常生活(参照课文中的插图)
③纪年法的换算
〔贯通评价〕(约3分钟)
本课我们学习了东汉的历史,光武中兴是本课的重点,我们要抓住它的两大特征:以柔术治天下和文治。这一西汉王朝的休养生息和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有许多相同之处。本课的学习要与前面对西汉的学习进行对照,西汉与东汉,这两个王朝,我们有时统称为汉朝,他们有许多相似之处。
〔资料〕
奖赏闭门人
郅恽(恽音yn)是管洛阳城门的小官。有一次,汉光武帝带了一批人,到洛阳郊外去打了一天猎,回城的时候,已经是晚上。皇帝的车驾到了上东门,城门早已关了。随从打猎的侍从叫管城门的开门,郅恽拒绝了。汉光武帝亲自来到城下,吩咐郅恽开门。不料郅恽说: 夜里看不清楚,不能随便开门。 汉光武帝碰了个钉子,只好绕道到东中门进城。第二天,汉光武帝正想找郅恽责问,不想郅恽的奏章已经送上来了。奏章上说:陛下跑到遥远的山林里去打猎,白天还不够,直到深夜才回来。这样下去,国家大事怎么办?汉光武帝看了奏章,就赏给郅恽一百匹布,还把那个管东中门的官员降了职。
寻访严子陵
严子陵,原姓庄,后人因避明帝讳改姓严。名遵,字子陵。
年轻时就很有名望,后来游学长安时,结识了刘秀和侯霸等人。王莽为笼络人心,曾广招天下才士。侯霸趁机出来做官了,刘秀却参加了绿林起义军,决心推翻王莽政权。严子陵当时也多次接到王莽的邀聘,但他均不为所动,最后索性隐名换姓,避居僻乡,彻底摆脱了王莽的羁绊。刘秀在洛阳建立起东汉王朝后,思贤若渴,到处寻找严子陵。
几年后,得知严子陵披着羊皮隐居在齐国某个地方钓鱼,便立即派人带了聘礼,备了车子去请,一连请了三次,并亲自致书云:古大有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朕何敢臣子陵哉。惟此鸿业若涉春冰,辟之疮疮须杖而行。若绮里不少高皇,奈何子陵少朕也。箕山颖水之风,非朕所敢望。严子陵实在推诿不过去了,才终于来到了洛阳。
这时,侯霸已经当上了刘秀的丞相。原来他在王莽失势时,便及时转舵,向起义军靠拢,以后凭着有一定能力,一步步爬了上来。他深知刘秀十分器重严子陵,所以一听到严子陵来了,不敢怠慢,马上派人携书问候。严子陵却对侯霸那种追名逐利、一味投机的行为十分鄙视,看了侯霸的信后,也不愿回信,只让来人带了两句话去,说是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侯霸认为这是挖他的疮疤,心中十分不满,从此便想方设法要把严子陵撵出洛阳去。严子陵则因为看到侯霸这样的人居然当了丞相,也就不愿再在洛阳呆下去,每天只在宾馆里睡大觉,等待回家。甚至当光武帝刘秀亲自来看望他,他也闭着眼睛,不理不睬。刘秀知道这位老友性情高洁、孤介,便抚着他说:子陵呀子陵,你到底为啥不肯出来辅助我治理国家呢?严子陵突然睁开眼来,盯着刘秀说:唐、尧得天下,是因为德行远闻,才使隐者洗耳。你何必苦苦逼我呢!刘秀见一时说服不了他,只得叹息着登车回宫去了。
过几天,刘秀又将严子陵请到宫中,与他谈论旧事,谈得十分投机。晚上,还与严子陵同榻而卧。严子陵在睡梦中把脚搁到他的肚皮上,他也毫不介意。不料此事被侯霸知道了,他便在第二天叫太史官上奏,说是昨夜客星犯帝座甚急,想以此引起光武帝对严子陵的猜忌。刘秀听了却哈哈大笑,说:这是我和子陵同睡啊,没事!然而严子陵却料定其中必有缘故,他从这件事中,看到了小人的倾轧,官场的险恶,便执意不肯再在洛阳留下去了。当刘秀还想要他做谏议大夫时,他终于不辞而行,悄然离去,隐居于富春山下。那里有个严陵濑,据说就是他当年垂钓之处。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光武帝刘秀曾再一次征召严子陵,严子陵也再一次地拒绝了,并索性回到故里陈山隐居起来,没过几年,便老死在这里,享年80。
严子陵的人品确是难能可贵的,然而当时知道的人并人多。直到北宋名臣范仲淹任睦州知州时,在严陵濑旁建了钓台和子陵祠,并写了一篇《严先生祠堂记》,赞扬他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严子陵才以高风亮节闻于天下。南宋嘉定年间,陈山严子陵墓旁也建起了高风阁,后来还办了个高节书院,今均早已湮没,只剩下一块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