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

查字典历史网 2016-02-23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中的一课。

1、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权分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经过数百年的冲突与交往,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而北方民族大融合又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为隋唐时期的大一统打下了坚实基础。

2、本课共设有两目:一是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二是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大融合的措施。边疆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各族人民在中原和内地杂居、交往,民族融合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主流。孝文帝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顺应时代潮流,实行了改革。所以,孝文帝改革是边疆少数民族内迁、民族融合的产物,而孝文帝推行的一系列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又进一步推动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识读“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知道“五胡”的名称及分布的地区,进一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概述出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措施。

3、正确认识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采用学案导学,体现先学后教。

2、通过参与编演课本剧、拟圣旨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进而能够概述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

3、通过微服私访、讨论等活动,探究认识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潮流,促进了民族融合。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作用。

难点:认识到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学情分析:

1、我校一直进行小班化的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斐斐课件园)管理,学生分小组坐,有利于开展小组活动。2、初一的学生学习历史的技能比较欠缺,但是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对学习历史有着浓厚兴趣,勇于展示自我,因此教学中采取新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学活动内容: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歌曲:腾格尔《敕勒川》:这首歌曲描绘的是我国哪一地区的景色?源于哪个民族?

这首歌曲出自北朝时期鲜卑族的民歌《敕勒歌》,描写的是蒙古大草原美丽的风光。在这里曾经生活着我国许多古老的民族,他们都曾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今天,我们以鲜卑族为例,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民族汇聚。

2、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阅读学习目标:

解读目标:

学生解读包括历史人物:孝文帝历史事件:孝文帝改革历史现象(历史概念):民族汇聚

教师:关于孝文帝改革,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了解呢?

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促进民族融合等各个方面,范围广泛,本节课我们就了解促进民族融合方面的措施。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3、讲授新课

【自主学习】要求:提示看要求

1、阅读教材P115,将下边相关内容落实在教材上,先独立完成。

2、组员全部完成后,组内合作交流并解决疑难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主完成任务。

刚才我们只是泛泛的了解了孝文帝改革的相

关史实,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孝文帝,一起去感受这场轰轰烈烈的社会改革。

【合作探究】以孝文帝为主线,再现三个场景。

感悟探究:场景一:追根溯源(阅读教材P113—114)(了解背景)

出示图片:简介孝文帝我们先从他小的时候说起

提出问题:他年幼时,听祖辈们说过鲜卑族的祖先生活在大兴安岭地区,为什么现在我们生活在中原呢?谁能帮助他解开这个谜团呢?学生回答。原因还有少数民族自身发展的需要。

教师:出示《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强调识图的方法。指出鲜卑内迁后所居位置。还有匈奴、羯、氐、羌等少数民族也相继内迁,合称五胡。内迁的少数民族和汉族杂居在一起,会有矛盾吗?彼此之间有战争也有和平交往,(打出民族汇聚的含义)民族汇聚成为这一时期的历史潮流。

鲜卑族就是在这时强大起来,建立了统一的政权。

学生介绍北魏政权的建立。(结合教材P114介绍)

场景二、斗智斗勇

孝文帝长大后,冯太后将权力归还给他,他深知鲜卑族与汉族相比各方面都比较落后,孝文帝从小受汉族文化的影响,这就坚定了他改变鲜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之后,他开始与保守顽固派进行斗智斗勇,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改革的第一件事就是迁都。

出示《北魏的疆域和迁都示意图》:迁都是大事,他为什么大动干戈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从地理位置看地处边境自然条件保守势力

有这么多不利因素,因此孝文帝一定要迁都,那些顽固大臣习惯了在平城的生活,不同意迁都,怎么办呢?我们看孝文帝怎么做的表演短剧

1、巧设计迁都洛阳:看要求

迁都洛阳后,试想一下:孝文帝带着鲜卑贵族走在洛阳的大街上,一眼就可以认出来,与汉人格格不入。要真正走进汉人心里,向他们靠拢,融入他们,习俗方面要跟汉人一样。为此,孝文帝来个彻底地移风易俗,下令拟旨,进行改革。看学案,我们又有任务了

2、拟圣旨移风易俗

圣旨下达之后,孝文帝动作迅速。

服装服装上看不出来

通婚拉拢汉族上层取得他们的支持

改姓

语言

场景三、微服私访(理解作用)

孝文帝改革历时一段时间以后,他想看看百姓生活都发生了哪些变化,于是决定微服私访、、、

解读图片内容,思考说明了什么?(分析改革作用)

教师:孝文帝的汉化措施使得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在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当时“胡人汉服”和“汉人胡食”的现象比比皆是。汉族人民和少数民族人民在长期的交往中相互取长补短,互相渗透,共同丰富和发展了中原文化。正是在这样的民族融合过程中,鲜卑族逐渐融入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理解探究:(评价)

今天的56个民族中已经没有鲜卑族了,因此有人认为“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导致了鲜卑族的消亡,因此孝文帝是历史的罪人”你的看法呢?说明理由

小组合作完成

教师最后给出评价标准:评价孝文帝改革应以是否

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历史前进,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为标准,而不能以某一少数民族的“衰亡”论道。

【以古鉴今】学习历史贵在借鉴历史,魏孝文帝改革距离我们已经有1500多年了,对于我们今天各民族的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有什么借鉴的地方?

【小结反馈】(巩固练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结合学习目标,谈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随堂检测】

一、选择题

1、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而进行过重大的政治改革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A、曹魏B、北魏

C、前秦D、东晋

2、下列哪一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A、北方的统一

B、鲜卑族与汉族矛盾的激化

C、北方的民族融合

D、北魏的衰败

3、自习课上,小王在整理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的课堂笔记,你认为应该包括哪几项?()

①把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姓

②提倡和汉人通婚

③在朝廷中禁止使用鲜卑语,必须使用汉语

④生产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徭役

A、①②③④B、①②

C、①②③D、③④

4、对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的“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

②说明民族融合成为一种历史趋势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④那里的人们行为怪异,喜穿异族服装,吃异族食物

A.①②B.①②④

C.①②③D.①④

二、请找出下面故事(发生在孝文帝改革后)中不符合历史史实的地方,并在下边划线。

漫漫征战中木兰立下赫赫战功,终于凯旋,回到北魏都城平城。身穿鲜卑传统胡服的官员将木兰领到大殿之上觐见天子。孝文帝颁布了圣旨(见下图),赏赐了财物给木兰,并希望木兰留在朝廷作官,但木兰恳请皇帝允许她返回家乡。

回到家乡,木兰见到亲人。并把在长期征战中建

立深厚感情的汉族青年介绍给父母。但是爸爸以维护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1课《希腊先哲精神的觉醒》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孙秀秀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李敏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郭秀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胡蝶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堂教学视频实录-程雪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7课《忽必烈改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国级优课

年北京中考历史卷真题解析(2)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杨维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韩素荣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堂教学视频实录-何思佳

与“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相关文章

热门教学设计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