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场”角度探讨世界近现代史的教学-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论文 >从“市场”角度探讨世界近现代史的教学

从“市场”角度探讨世界近现代史的教学

查字典历史网 2016-02-02

从“市场”角度探讨世界近现代史的教学 (福建省宁化县第二中学 王隆云)

市场是商品买卖的场所,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而资本主义市场所体现的经济关系是资产阶级和劳动人 民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资本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殖民统治和剥削的关系。探讨资本主义 市场,有利于探讨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以及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发生、发展、灭亡的规律, 促进世界近现代史的教学。本人就从“市场”这个角度对世界近现代史的教学谈些粗浅的体会。

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市场”关系。

首先,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充分体现“市场”的推动作用。17世纪的英国,最早确立资产阶级统治, 除利用地处大西洋航线中心位置,有利于占领国外市场,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外,在国内实行圈地运动,开 辟国内市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从血腥掠夺过程中壮大了经济实力,为政治上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君 主立宪制的统治奠定了基础。从其它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原因分析来看,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和资本 主义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封建专制、封建割据对资本主义生产的阻碍,还有宗主国对当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压制 ,这些全都与“市场”需求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结果导致了荷兰、英法、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俄国与日本 废除封建制度的改革,普鲁士、意大利为实现统一而进行的斗争。尽管这些国家的革命、改革、统一,国情各 异、各有差别,但开辟统一的国内市场,适应其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则是它们的共同目的,由此可见,“市 场”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促成了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其次,早期殖民掠夺与争夺世界市场。

早期殖民侵略掠夺,既给资本家带来了巨额财富,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 的海外市场。因此,争夺世界市场的殖民战争不可避免,出现了17世纪三次英荷战争,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争 夺北美和印度的英法战争,结果英国战胜了荷兰、法国,取得了世界殖民大国地位,掌握了海上霸权,拥有广 阔的海外市场,这是英国发展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决定因素。

二、工业革命与“市场”的关系。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广阔市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分的必要的条件,市场的急 剧扩大,工场手工业生产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必然引起生产领域的技术革命,最终导致了18世纪60 年代到19世纪中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之所以从英国开始,与它拥有世界上最广阔的市场是分不 开的。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世界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资本主义制度战胜了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围内 确立起来了。一些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力量强大的工业国,它们凭借军事和经济力量,加紧侵略,抢占更多 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用炮舰和廉价商品打开一些亚洲国家的大门。把许多亚洲国家卷入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同时也是“世界市场”体系形成的到来。

到19世纪70年代,西方资产阶级反封建任务已经完成,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和继续征服世界等方面得到 巨大发展,资本主义市场再度急剧扩大,迫使生产领域进一步的革新,科技的重大进步直接推动了资本主义生 产的发展,工业革命进入新的时期,造成了社会生产力大大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于是垄断组织应 运而生,促使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三、两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与市场关系。

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的产物。

工业革命进入新时期后,资本主义经济在高速发展同时,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在加剧。 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实力对比发生了急剧变化,英法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已占有广阔的世界市场,经济发展缓慢而 且落后了;新兴的美、德、日等国经过统一和改革,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采用新技术,经济迅速崛起,但 海外市场狭窄。在这种情况下,重新瓜分世界市场,便成了这些国家的强烈要求。于是,它们掀起了瓜分世界 的狂潮,加剧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形成了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结果出现了三个 中心环节,形成了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终于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所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 瓜分世界市场的产物。而战后所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则是瓜分世界市场的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重重矛盾为新的帝国主义战争埋下了祸根。资本主义战胜国之间虽然取得暂时妥协, 但帝国主义各国之间因占有世界市场的不均衡而产生的矛盾并没有根除,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因瓜分不均,各 自野心得不到满足而展开了激烈斗争,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仍然激烈复杂,尤其是战败国不甘心失去市 场而蓄意复仇,这些矛盾表现在世界范围内,英美矛盾为主;在欧洲范围内,英法矛盾尖锐;在亚洲,美日竞 争激烈;德国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重新崛起。

1929年至1933年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即市场危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源头。它激化了资本主 义国内的阶级矛盾,引起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危机,为摆脱危机,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美国实行罗斯福 新政,严重经济危机相对缓和;而德国、日本在经济危机打击下,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法西斯势力趁机抬 头,对外疯狂扩张和转嫁危机,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一场重新瓜分世界市场的帝国主义战争再度展开 。由此可见,在资本主义社会,市场与经济危机,市场与战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四、两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各国与市场的关系。

首先,一战后资本主义各国与市场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战胜国的经济、政治发生了新的变 化。美国取代了欧洲列强占领了落后国家的市场,富甲天下,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掌握了世界经济霸 权。凭借其经济势力,开展金元外交,进一步占领了世界市场;日本不断垄断了东亚市场,而且向欧洲扩展商 务,海外市场的扩大,经济势力的猛增,与欧美列强差距日益缩小;英法在战后国外市场的衰退,分别丧失了 世界第一、第二的霸主地位。

其次,二战后世界发达,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恢复,仍然得益于市场,战后美国资 本帮助欧洲复兴,推行“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占领了欧洲市场,加强了对西欧和日本的经济渗透, 不仅巩固了经济大国地位,而且还夺得了世界霸权。

另外,美国和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各种形式挖掘、组织和 扩大国内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西方各国出现了空前繁荣。

第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的一个显著变化是第三世界的兴起。第三世界发展的出路,同样是“ 市场”。打破历史上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打破发达国家对世界市场的垄断,加强“南南合作”、“南北 对话”,建立起国际新的经济秩序,既是第三世界各国的根本任务,又是它们的强国之道。南北问题是当今国 际经济舞台的中心问题。*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堂教学视频实录-丁文彦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翠萍

高晓艳《中考历史文字型材料题答题技巧》微课——部编版历史中考复习九中大同校区2019.5.27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陈苗苗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杨维

2019中考历史复习小技巧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堂实录视频-周如萍

2019年北京中考历史卷真题解析(4)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8课 音乐与美术 课堂教学视频实录-王利森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1课《希腊先哲精神的觉醒》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孙秀秀

与“从“市场”角度探讨世界近现代史的教学”相关文章

热门教学论文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