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论文 >问题教学策略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 新课程背景下,问题教学策略的正确运用,有助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关系的确立,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本文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交流反馈与评价小结等四个环节论述了历史教学中问题教学策略的运用。
关键词: 问题教学策略 历史教学 运用
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独立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且养成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那么,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实现上述目标呢?笔者认为采取问题教学策略是其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善于设疑,为学生创造思考、探究的机会和环境,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为学生持久、深入的学习生成源源不断的动力。实施问题教学策略的主要步骤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交流反馈与评价小结等。
一、善于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的前提是熟读教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要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而非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如果一个人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是不会发现问题的。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不能被某些所谓的“权威”禁锢自己的思维和智慧,不能一味地盲从书本上现存的结论。人类历史上不少的巨大成就,其实就源自于对某些“权威”的挑战。所以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批判性思维方式与能力的形成,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有积极影响的。人类的一切发明、发现和创造都是从好奇心和疑问开始的,这一方面,人们熟知的一个典型事例就是:16世纪的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在自己学习、研究的基础上,大胆否定了古代罗马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的、并被当时欧洲教会所维护的“地球中心说”,提出了全然相反的“太阳中心说”,为近代天文学奠定了基础。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是一项不能被忽视的基础性工作。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做好了这一步工作,才能顺利进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环节。
二、敢于提出问题
问题是进行探究活动的起点,没有问题就没有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出问题的主体应该是师生双方,既有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预设的问题,也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提出的问题,还有在教学过程中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而共同生成的问题。现在使用的新课标教材中,也编入了许多有趣味性和思维质量的问题,有时还提供了一些能产生问题的情境材料,通常用“想一想”、“你认为”等形式出现。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提供的条件,精心设计出有一定质量的问题链,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下面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谈谈如何提出有思维含量的问题。
总体而言,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设置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心理特征;提出的问题链要有思维上的层次性和梯度,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既不能是过于简单化的“是不是”、“对不对”,也不能让学生跳起来都摸不着;提出的问题应是开放的、有新意的、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而不是那些形式上新颖,本质上却仍然落于俗套的,容易把学生禁锢在按部就班的思维模式和向书本知识寻求答案的问题。具体而言:
首先,要立足现实提出问题。现行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历史教学“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历史总是前后相承的,今天的时政即明天的历史。从现实出发提出问题,能创设生动的思维情境,拉近甚至消除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既让学生身处其中,又让学生超乎其外,让学生有理可循、有话可说,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兴趣,也为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现实空间,让学生觉得历史其实离自己并不遥远。立足现实提出问题也有利于学生摆脱书本的束缚和固定的思维模式,解决现实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以史为鉴”、“学以致用”的目的。
其次,要立足能力提出问题。这一点要求教师自己的思维要开放,要敢于打破旧有的依赖教材的思维空间,不要把问题的答案局限在书本知识范围内,让学生按图索骥,生怕超出教材学生解决不了问题,教师不好操作。教师应当既要立足教材的知识体系,又要善于和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八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中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时,教师可先提出问题:改革开放前夕,我国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后,能大体上归纳出当时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而一系列新的疑问在学生头脑中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取得什么成效?教师把学生的一系列疑问一一列出,让学生进行分析探究,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顺势向前迈进一大步,与当前的时政热点结合起来,提出能力型的新问题: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描述了未来中国农村的美好前景。在现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问题将现实热点与历史知识相结合,源于教材而又超越教材,其答案具有开放性、多元性、灵活性,因而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再次,要从多角度入手提出问题。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因此,提出问题前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例如,我们可以以情立意。学生在学了历史之后,总会对人和事物产生喜爱、厌恶、赞赏、痛恨等情感。教师由此设问,能强化学生的这些情感倾向和体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如:在学了抗日战争的历史后,可以提问:如果班上有一个日本同学,你会和他怎样相处?为什么?如果你是南京大屠杀时正在南京城里读高中的学生,你的命运会怎样?如果你是当时的幸存者,你现在想做些什么?我们也可以从分析理解社会现象的角度提问。学生因为没有经历有关历史,所以对很多事情是难以体会的,对历史的理解可能会加入现有的价值观,用现在的眼光看过去的事情,而不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历史,所以有针对性地设问有助于客观、公正地理解、评价历史。如,在学习了大生产运动的历史后,可以提问——南泥湾是当年大生产运动的模范,为克服抗战的困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过度了垦伐,到新中国成立时,这里的森林覆盖率仅为6%,现在的南泥湾,已严重沙漠化,不再是陕北的好江南。对当年开垦南泥湾,你有什么看法?
三、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提出问题以后,教师要科学地组织、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形成个人感受和体验,从而消化知识、形成能力。英国学者汤普森指出:学校的历史学习,不是把焦点集中在历史本身或发生了什么,而是集中在我们如何具有对历史的认识。最重要的就是接触和反应探究的过程,获得知识的方法(或方法的重要方面),其次才是探究的结果。
中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独立自主意识都日趋增强,而现代社会获取信息的渠道又极为广泛,这一切都为他们进行自主性学习与探究活动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所以,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个人的见解。经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发现”,既能培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极大地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进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当然,不管是学生个人自主探究,还是小组或集体合作探究问题,教师都应给予引导和帮助。对于学生的合作探究,教师还应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组织。放手不是放任,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其中,从学生的神态、动作、语言上了解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并给学生以必要的指点和帮助,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改要求。
四、交流反馈与评价小结
一个阶段的探究过程完成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在班上交流其探究结果,这样可促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整理其探究所得出的结论,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使探究过程中比较模糊、零乱的思维经过整理后显得清晰而条理化,这有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通过及时交流探究结果和评价小结,既可展现个人或集体的成绩,也可暴露出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成绩的取得及师生的肯定,可以给学生以自信和动力;问题或不足的存在,可以让学生及时得到师生的帮助,从而达到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成长的目的。历史教学中问题教学策略的正确运用,有利于打破旧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要求;有利于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有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2013课标实验版必修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word教案
2013课标实验版必修2《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word导学案
2013课标实验版必修2《第一次工业革命》word教案
2013课标实验版必修2《开辟新航路》word教案》word学案
2013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word学案
2013课标实验版必修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word教案
2013人教版必修3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word学案
2013人教版必修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word学案
2013课标实验版必修2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word学案
2013课标实验版必修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word学案
2013人教版必修3第7课《启蒙运动》word学案
2013课标实验版必修2《大众传媒的变迁》word教案
2013人教版必修3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word教案
2013课标实验版必修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word教案
2013人教版必修3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word学案
2013课标实验版必修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word教案
2013人教版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word学案
2013课标实验版必修2《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word教案
2013课标实验版必修2《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word教案
2013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word教案
2013课标实验版必修2《发达的古代农业》word教案
2013人教版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word学案1
2013人教版必修3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word教案.docx
2013课标实验版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word学案
2013人教版必修3第7课《启蒙运动》word学案1
2013课标实验版必修2《古代的经济政策》word教案
2013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word学案
2013人教版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word学案
2013人教版必修3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word教案
2013课标实验版必修2《古代商业的发展》word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