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民本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对行政的影响-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论文 >浅析我国民本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对行政的影响

浅析我国民本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对行政的影响

查字典历史网 2016-01-26

摘要: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行政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封建社会,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提出了民本思想,巩固了封建专制制度,促进了社会发展。几千年来,民本思想一直被历代统治者视为重要的治国之术,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民本思想在传统社会的发展入手,归纳总结民本思想在当代的发展及影响。

关键词:民本思想;民主;民主行政

中图分类号:F83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1-0000-01

一、民本思想在传统社会的发展

(一)先秦时期:传统民本思想的萌芽时期

殷周时期的民本思想是古代民本思想的源头。在殷代统治者眼中,民的动向虽不可忽视,但指导思想还是神。他们认为只要诚心事神,经过周初统治者对传统天命神权观的不断修正,最终提出了“敬德保民”的思想,“王敬所作,不可不敬德”。周王朝对“神本”的重新认识以及对民众地位的重视,促成了民本思想的萌芽。明确的将“民”视为社会运动的主力。但他们对民的认识还是很幼稚的,保民论始终包裹着神的外衣,是“神本”下的民本思想。进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加剧,礼乐崩坏,人们对天神的崇拜发生了动摇。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的地位被突出了。随后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的原则,主张重教化而轻刑罚。这种中庸主义的民本思想符合宗法社会的发展逻辑,因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孟子是这一时期民本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将君与民放在政治天平上权衡,提出了系统的民本思想,“民贵君轻”、“得民心者得天下”、“民事不可缓也”,直接把民本思想推进了以道德为本位、教化为己任的儒学阵营,并使之走入巅峰。春秋战国时期是民本思想的理论概括时期。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是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在这一时期,儒学思想家从哲理上,强调了人在与自然的关系中的重要性,儒家是民本思想的主要宣扬者。

(二)秦汉唐宋: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实践时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本思想进一步系统完善并转化为实际运作。民本思想的基本命题在先秦时期已被提出并经过了反复的论证,孔孟甚至奔走于列国之间,到处宣传他们的民本思想。“民”的力量坚不可摧,强秦还没有来得及悔悟便被历史所吞没。长期的战乱和农民起义,使得西汉统治者吸取了教训,本能地抛弃了秦朝的暴政,采取继承儒家传统的民本之义,兼采道家的清静无为思想,发展了民本思想。春秋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有土地制度遭到破坏,新的封建势力在夺取政权后,相继实行变法改革,确定了土地私有制度。土地私有制度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主要形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神圣原则在封建社会不断地得以继承。这种建立在国家最高所有权支配下的土地私有制度基础上的小农经济,使个体农户有了较多的自由,他们除了受地主阶级的剥削,国家权力的支配,人身较为自由。这种小农经济是专制王权建立的基础,是国家兵力和财政的直接来源。显然,没有民的支配,任何一个政权都是无法维持的。在这一背景下,思想家们纷纷意识到了民的重要性,并从哲学上进一步确认了以民为本思想并推动其进入了实践操作阶段。汉朝的董仲舒认为天道是任德而不任刑的,“天道之大者在于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君主应该实行德治仁政才能符合天意。宋时的朱熹认为仁是一种先天的善心,君主应该体现这种先天的仁德之心,治国治民必须为政以德。

(三)明清:传统民本思想发展的极限

明末清初时期,众多思想家对传统民本思想进行了理论升华,使民本思想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主要是对秦汉以来的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黄宗羲认为,“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不仪并传子之意而失者乎?”基于这些黄宗羲主张恢复宰相制度,以分割君权。到了晚清,严复、陈天华等人有进一步提出民众是天下真正的主人,实现了从传统民本思想到近代民主思想的跨越。

二、新中国成立以民本思想对我国当代行政影响分为四个阶段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共产党中最早提出民本思想的是毛泽东。他早在领导中国革命运动的过程中,就已经深刻认识到了民众的重要性。人民群众不仅是中国革命的力量之源,也是价值所在。毛泽东继承了传统民本思想的合理成分,从而提升了传统民本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是毛泽东关于人民群众伟大历史作用的经典名言,是毛泽东民本思想的基点。

(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提出“人民是一切的母亲,是对敌斗争一切力量的源泉”。只有关心人民群众,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中国共产党才能得以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中国才能不断前进。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把消灭贫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作当务之急来抓,要求把工作重点迅速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三)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20世纪末,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正确把握党和国家的状况和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个重大的时代课题进行了积极探索,总结过去,提出了“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执政理念。

(四)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的中央在继承和弘扬前三代领导人执政理念的基础上,把执政为民的理念进一步引申。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仅进一步说明了共产党执政的核心和宗旨,官与民的关系,突出了“民”的重要地位,也对共产党人尤其是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干部为民执政提出了的新要求。

结论:民本思想在古代其实是始终贯穿于国家行政中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虽然有着其固有的局限性,但仍能看出古代的思想家对民本思想的深刻认识,这些名家名解对现代民本思想的发展和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真正认识到人民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才能实现真正的、广泛的民主。因此,“新民本思想”是中国民主行政重要的行政文化基础。要辩证看待民本思想,认识到它的不足,并把民本思想真正的落实为人民的政治权力,并从政治体制上加以确认,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做主的民主。因此针对在政治运行中,存在的政治参与制度和法治制度方面的问题,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在民主行政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王世舜:《尚书译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

[2]季学原、桂兴沅:《明夷待访录导读》,巴蜀书社,1992年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

[5]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杨维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匡仁玉

2019年北京中考历史卷真题解析6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3课《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课堂教学视频实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课堂实录视频-周谊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翠萍

中考历史时间轴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7课《张居正改革》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哈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李树全

与“浅析我国民本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对行政的影响”相关文章

热门教学论文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