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论文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导入及案例初探
一、诗词导入法
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战国时的楚辞、两汉时的赋、两晋南北朝时的骈文、唐时的诗、两宋时的词、元时的曲、明清时的小说等流传都非常深远,而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唐诗和宋词,中国历代着名的大诗人、大词人比比皆是。用诗词来对课文进行导入,可以钩起学生儿时的回忆,拉近中国古代历史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能够轻松的介入学习。而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要从几千首唐诗宋词中认真挑选,既能符合教学实际,又能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在把握学生和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情景去独立创作诗词,这样达到的效果会更加意想不到,因为教师在与学生相处交往的过程中,学生关心的往往是教师自身的因素,而教师所肩负的传授知识的角色相比教师自身因素所受到的关注要小一些。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将两方面有效结合,肯定会使你在学生中间有大批的“粉丝”。
案例一: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一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我们在导入时可以先引用唐代诗人李白的古风(其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邪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杨波喷云雷。鯮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接着我们引用毛泽东的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穅。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孰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在学生读完以上两首诗后,给出问题:“秦始皇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帝王?”由此导入新课。
案例二: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2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笔者特意自创了一首诗作为本节课的导入──
共和国之恋
李荣伟
鸦片战争国祸起, 虎门硝烟抗争开。
太平天国壮志悯,义和拳团神威显。
戊戌百日六君子,辛亥短暂孙逸仙。
半殖半封悲中国,牛鬼蛇神祸华夏。
十月革命劲春风,七月建党耀神州。
二十八年终奋斗,百十余载尽雪耻。
终朝一日换旧颜,万民欢腾谱新篇。
中华民族大家庭,社会主义万年存。
诗词导入法相比其它导入方法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但是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没有在教材基础上深挖诗词本身的内涵并设置必要的问题,那么教学效果是会大打折扣的。
二、歌曲、戏曲导入法
我们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可以用歌曲、戏曲导入法的形式。古今中外历史上歌曲、戏曲所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诸如歌曲中的民歌、童谣、影视歌曲或是流行歌曲,再诸如戏曲中的京剧、晋剧、黄梅戏等,这其中不乏被人们所广泛传唱的经久不衰的经典名曲。在影视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歌曲、戏曲通过电影、电视等传媒手段迅速传播并广为流行。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知识迅速成长时期,在这一时期易于受到身边诸多外在事物的影响,特别是歌曲的影响,早先广泛存在的“追星族”就最能说明问题。我们在进行历史课堂教学时,结合教学背景并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有选择的选用古今中外健康向上的经典名曲以期产生学生学习历史的共鸣,这是我们所必须要做到的。当然,歌曲、戏曲导入法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单纯用歌的形式如教师清唱或是学生合唱,可以单纯用曲的形式如播放经典名曲或是现场弹奏名曲,亦可以用歌曲相结合的形式如播放经典歌曲、戏曲等等。
案例一: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我们在导入时可以参用着名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我心永恒》来进行,在播放乐曲的过程中,让学生尽可能体会到电影《泰坦尼克号》中主人公浪漫、真挚的爱情氛围和泰坦尼克号最后的悲剧情节,然后我们可以提出问题:“这艘堪称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豪华邮轮在当时为什么能够被建造出来?当时有没有办法让濒临绝境的泰坦尼克号免于撞上冰山?”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共同走进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去寻找答案。
案例二: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我们可以利用《三字经》歌曲版来作为这节课的导入,《三字经》朗朗上口,易于学生接受,再加上以歌曲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就会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播放完歌曲之后,我们可以给出学生问题:“《三字经》这首歌曲非常好听,但是《三字经》并不是现在才有的,有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三字经》的来历?”学生回答(当然答案不要求唯一)。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回答继续说明:《三字经》是儒家的经典着作,我国儒家思想是如何形成的?当时除了儒家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思想学说?他们的关系怎样?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共同走进《“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去探寻答案。
案例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我们在课堂导入时可以引入黄梅戏《天仙配》中的名曲《夫妻双双把家还》,这首歌曲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为了增加课堂的气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特意在课堂上清唱了这首歌曲,然后讲述:“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是多么令现代人向往的“男耕女织”的田园般的生活啊,那么在古代这样“男耕女织”的生活是怎么形成的?这样的生活会不会受到其他的干扰和影响?让我们把目光聚焦于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来探询究竟。
总之,歌曲、戏曲导入法因其形式灵活、便于操作而被广泛应用,是故教无定法、学无常规,只要是有助于学生能够独立构建历史学习场景、独立发现、探究、解决问题,我们可都不妨一试。
三、影视导入法
影视导入法即在我们的历史课堂上可以通过众多的影视作品来作为课堂教学导入的内容和手段。具体来说,可供我们选择的有:利用经典影视歌曲导入、利用影视作品经典镜头导入、通过在影视作品中寻找明显历史性错误来导入等等。利用影视歌曲导入在前述歌曲、戏曲导入法中已有叙述,这里就不再赘述。利用影视作品经典镜头导入,这就要求我们寻找影视作品中既能突出历史主题,又能激发学生认知和调动学生兴趣的经典片段并设置必要的问题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而在影视作品中通过寻找明显错误的方法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做到,这既需要平时注重对学生文史知识的灌输和探究精神的培养,也需要教师对所选影视作品的细心推敲、精心设疑、小心求证。当然,影视作品在很大程度上都在虚构历史,所以我们集中几个有明显错误的片段引导学生发现来作为课堂的导入,只要用心是能做到的。
案例一: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我们可以如下导入:给出镜头──(给出学生问题:注意观察皇帝与大臣的关系怎样发展)
镜头一:电视剧《汉武大帝》──在朝堂上,皇帝与大臣议事(君臣皆坐)
镜头二:电视剧《水浒》──在朝堂上,皇帝与大臣议事(君坐臣站)
镜头三:电视剧《锦衣卫》──在朝堂上,皇帝与大臣议事(君坐臣跪)
学生给出结论:君臣皆坐──君坐臣站──君坐臣跪。接下来我们可以提出: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只有皇帝始终保持着坐的姿态,那么为什么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呢?好,今天就让我们大家来共同关注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以探寻答案。
案例二: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我们可以给出以下影视剧镜头并提出问题:大家来看这些片段,你认为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
镜头一:电视剧《射雕英雄传》──郭靖请黄蓉吃饭花了19两多的银子(假)
镜头二:电视剧《楚留香》──楚留香扮作一个大老板在济南赌钱,一次就输了三十万两银子并且当场给钱(假)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给出结论并说明当时货币的实际购买能力,然后给出问题:既然前面两个镜头都不可能,那么中国古代的商业活动到底如何开展?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古代商业的发展去寻找答案。
四、对联导入法
关于对联大家并不陌生,我国的习俗中在春节会贴春联,新人结婚会贴喜联,有人亡故会有挽联等等,可以说对联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对联包涵的意境是非常丰富的,而且语言也是脍炙人口,通俗易懂,所以千百年来一直盛行不衰,是我国的又一大文化遗产。对联因为和律诗有很强的渊源,对联在后者的基础上发展形成,所以对联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只有上联和下联,除语言精炼外,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这些特点充分满足了寻常百姓的需要,也为我们利用对联在历史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课程导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在历史课程导入时,如何选择对联,怎么通过对对联的设问来激发学生的潜在兴趣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能力水平都得到有效提高,这是我们必须重点关注的。
案例一: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制度的形成》,我们可以这样进行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幅对联,猜猜里面说的是哪位历史上的着名人物。“砌墓修城,残士毁文,多行暴政千夫指;并国设县,铸钱定制,一统神州万代功。”学生很自然会想到并回答是秦始皇。接下来我们具体分析秦始皇这个千古一帝是否真如对联所说,让我们走进秦朝探寻其中的究竟──秦朝中央制度的形成。
案例二: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导入:同学们,我国旧社会农民的生活是非常悲惨的,老师这里有一幅古代农民写的对联“借新账,还旧账,借账还账,账还账;拆东墙,补西墙,拆墙补墙,墙补墙。”横批只写了一个“老”字(没有里面一“点”)。这时有学生会问:“‘老’字为什么没有一点?” ──‘老子’有一点早还给你了。我国古代农民的日常生活究竟如何,让我们共同走进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对联导入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许会因为
所选对联与课程不完全符合等情况,故在操作过程中广大教师如果能自创对联,那么达到的效果也许会更好
岳麓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0课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答案
华师大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2课科学技术(下)答案
华师大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从武周政治到开元盛世答案
岳麓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6课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答案
岳麓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1课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答案
华师大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
岳麓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3课开元盛世答案
华师大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1课科学技术(上)答案
岳麓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答案
华师大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测答案
岳麓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2课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答案
华师大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期中综合测试答案
岳麓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4课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艺术答案
岳麓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检测答案
岳麓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3课宋元的科学技术答案
岳麓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0课宋金对峙答案
华师大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答案
华师大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检测答案
岳麓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2课盛世危机答案
华师大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文学艺术(下)答案
华师大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广阔疆域上的统一国家答案
岳麓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检测答案
华师大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答案
华师大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辽、宋、西夏、金并立答案
岳麓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8课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答案
岳麓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开运河创科举答案
岳麓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9课辽、夏与北宋的和战答案
华师大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元朝的统一答案
华师大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的城市生活答案
岳麓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5课唐代的中外交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