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六中2014年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_学习园地 - 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哈六中2014年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

哈六中2014年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

查字典历史网 2016-08-18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23、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34、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45、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56、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67、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7

哈六中2014年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

【摘要】有关于哈六中2014年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是查字典历史网特地为您集合的,查字典历史网编辑将第一时间为您整理全国学习信息,供大家参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40个选择题,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题2.5分,共计100分。

1.俄罗斯传统的核心是民族主义。是强国的诉求。要强国就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

为了在短时间内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以强制措施将全体居民控制起来,特别是要控制农业,

榨取农业。材料论及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赫鲁晓夫改革 D.斯大林体制

2.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

法、方案、方法、制度。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3.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甚至不想去使国内政策恢复活力。经济改革也是短命的,很快被俄国历史

上最盛行的无处不在的官僚主义作风和管理方法所取代。对于这次改革认识正确的是( )

A.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 B.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

C.不打算突破斯大林模式 D.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4.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最重要的影响是( )

A.建立一系列福利保障制度 B.遏制生产过剩的势头

C.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D.扩大出口贸易

5.法国前总统戴高乐说: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对此评价不正确

的是( )

A.戴高乐看到了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端 B.戴高乐的言论体现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内涵

C.戴高乐主张实行全面的计划经济 D.戴高乐主张对经济发展加以指导

6.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这主要原因为( )

A.罗斯福与资本家站在对立面

B.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

C.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罗斯福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百度贴吧 复制网址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23、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34、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45、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56、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67、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7

7.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出现

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 B.工厂制度的诞生

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8.如图是18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9.阅读下列美国钢铁业在某一时期的统计表,从中可以得出这一时期钢铁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年份 1870年 1900年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工人总数(个) 78 000 272 000

钢铁产量(吨) 3 200 000 29 500 000

投资总额(美元) 121 000 000 590 000 000

A.行业竞争更加激烈 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D.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

10.《西方文明史》中写道:经过长时期的分离,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了。下列选

项能最先验证这一趋势的是 ( )

A.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B.珍妮纺纱机 C.发电机 D.电子计算机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百度贴吧 复制网址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23、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34、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45、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56、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67、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7

11.《全球通史》中写道: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

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罗斯福

新政措施中,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

A.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 B.控制物价与以工代赈

C.实行救济和保护劳工权利 D. 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吸取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惨痛教训,普遍放弃自由放任的传

统,接受凯恩斯主义,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凯恩斯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

A. 依靠市场的自我调节 B. 主张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

C. 推行重商主义 D. 强调垄断和竞争

13. 凤凰卫视《铿锵三人行》节目曾经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最穷的和最富的,在交税

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在纳税之后,可以小到三倍。充分说明这种政策实际上是( )

A.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 B.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

C.国家实施高税收政策 D.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

14.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 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15.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认为,近五百年来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其中最早推行自由贸易,确立市场经济模式的国家是( )

A.葡萄牙 B.荷兰 C.英国 D.美国

16.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

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

A.美国经济的崛起 B.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百度贴吧 复制网址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23、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34、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45、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56、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67、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7

17.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

救颓。这说明了他的田庄( )

A.主要从事商品生产 B.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C.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 D.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18.明代晋商范世奎经商西北,义而资益巨,占良田数百亩清代乾隆时期,山西浑源、榆次两

个州县的寓商大贾且多置买田地。当时,这一社会现象( )

A.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促进了商品货币经济的活跃

C.大大增强了城市的经济功能 D.便利了商业资本的迅速积聚

19.下面是甘肃嘉峪关魏晋墓葬的一组壁画。这反映了当时( )

A.开始使用牛耕 B.注重精耕细作

C.曲辕犁的推广 D.小农自给自足

20. 明中期以后,政府开始在江南地区大规模加派丝织品,尤以嘉靖、万历年间为甚。由于派织数

量远远超出官营作坊的生产能力,各地方织染局为了完成任务,便纷纷实行机户领织制度。

这是一种通过中间包揽人,利用民间机户生产的加工定货的生产形式。上述材料反映明朝

时期 ( )

A.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B.政府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自然经济已经退居次要地位 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百度贴吧 复制网址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23、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34、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45、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56、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67、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7

21.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日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

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 ( )

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D.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22.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

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战斗中被打

垮。从经济角度看,马克思主要抨击的是清政府的 ( )

A.皇权专制与文字狱 B.单纯器物变革而拒绝体制革新

C.重农抑商和闭关政策 D.放宽民间设厂限制但又严防死守

23.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

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24.19121919年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其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获得独立发展 B.民族工业的地区分布严重不平衡

C.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D.实业救国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25.关于中国近代某企业,有人这样评价:由国库支付其开销,以调拨分配产品,内无利润积累,

外无市场联系。在下列企业中,最有可能符合这类性质的是()

A.上海轮船招商局 B.江南制造总局 C.开平煤矿 D.继昌隆缫丝厂

26.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 )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化 B.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27.香港歌星张明敏以歌曲《我的中国心》红遍大江南北,歌中唱道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洋装开始传入中国是在( )

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后

C.民国建立后 D.国民革命后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百度贴吧 复制网址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23、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34、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45、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56、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67、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7

28.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

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而且还坐着,并且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

主要问题是( )

A.生活观念俭朴 B.接受新事物需要过程

C.中国不需要汽车 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29.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业工厂仅13家,1940年为159家,

纺织、化工等企业也大为增多。这种变化是由于(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民族工业的繁荣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国共内战的开始

30.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一集一个标题,反映该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

A.另起炉灶 分道扬镳 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 再次较量 峰回路转

C.扬眉吐气 跨洋握手 冰释雪融 D.另起炉灶 跨洋握手 扬眉吐气

31.在一次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

度,但是它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因为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阐述了(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

C.关于第三世界的合作 D.求同存异的方针

32. 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次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境联系起来的是( )

A.世界政治的多极格局最终形成 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极格局的削弱

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 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

33.杜鲁门总统声称:无论在何地爆发革命、发生动乱,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政府都应进

行干预。这表明()

A.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B.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C.美苏争霸正式开始 D.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百度贴吧 复制网址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23、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34、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45、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56、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67、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7

34.马歇尔深知苏联根本不可能接受欧洲复兴计划。他曾说,如果一开始就把苏联和东欧排斥在计

划之外,就会吓跑欧洲人,有的欧洲国家就会表现迟疑。上述材料不能用来说明()

A.美国有意识地制造了欧洲分裂

B.美国将分裂欧洲的责任推给苏联

C.美国有意掩盖其从经济上控制西欧的企图

D.美国有意在欧洲建立一个军事战略同盟

35. 某论文的中心词主要有欧共体的形成、不结盟运动兴起、苏联解体。此论文研究主题最有可能是( )

A.美国霸权地位崩溃 B.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两级格局形成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36.温家宝总理访问非洲时曾说,非洲人民对我们有德。我们中国人讲究人之有德于我也,不

可忘也。有德主要是指()

A.支援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 B.支援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C.支援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斗争 D.支援我国国内经济建设

37.《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

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

一。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安德罗波夫执政时期

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

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到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表明()

A.罗斯福始终都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

B. 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C. 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

D. 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39.香港人有一种说法,回归后的香港股照常炒,马照常跑,舞照常跳。这一现象最能说明香

港特别行政区()

A.直接受中央人民政府领导 B.享有行政权、立法权和独立的司法权

C.保持原有的经济制度、生活方式不变 D.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40.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政治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

们的政党制度是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主要指的是()

A.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D.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

高一历史答案

考生只要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难点、易错点,各个击破,夯实基础,规范答题,一定会稳中求进,取得优异的成绩。查字典历史网为大家整理了哈六中2014年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百度贴吧 复制网址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高晓艳《中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方法与技巧》微课——部编版历史中考复习九中大同校区2019.5.27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1课《希腊先哲精神的觉醒》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汇报课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堂实录视频-周如萍

粤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第22课 综合探究《调查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新变化》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杨滟

中考历史时间轴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郭秀艳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杨维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9课《电影与电视》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左秀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孙泽英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课堂实录视频-刘延平

与“哈六中2014年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分析”相关文章

热门学习园地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历史教案
历史课件
历史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