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_学习指导 - 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

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

查字典历史网 2015-11-30

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

高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

(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2012高考文综全国大纲卷13)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

A.防止官商勾结 B.维持社会等级 C.重义轻利 D.重农抑商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唐太宗此话不但把工商业者归入杂色之流,而且杜绝了他们入仕为官的途径,体现了统治者对工商业者的歧视,目的是维持社会等级(工商业者出身的人不可授官,朝贤君子可授官),题中材料没有反映对农业的重视,因此D项不正确,选B项;题中材料也没有体现AC两项。

【考点定位】:(旧人教)高三选修中国古代史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

(新课标)必修二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2012高考文综全国大纲卷15)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2012高考文综北京卷12)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A.不事生产 B.不尊儒术 C.不敬宗族 D.不纳租税

(2012高考文综天津卷历史1)马可波罗在描述中国某港口时说:亚历山大 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刺桐是指

A.泉州 B.广州 C.扬州 D.庆元

【答案】:A

【解析】:福建泉州港古代被称为刺桐城、温陵,是我国古代对外贸易重要港口,元时期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故选A。

【考点定位】:必修二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政策。

(2012高考文综山东卷11)《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y,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①自然经济解体 ②家庭手工业发展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2高考文综安徽卷14)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2012高考文综安徽卷15)据有关统计资料,元朝岁收粮赋,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省占37.10%,江西行省占9.56%,湖广行省点6.97% 。结合图4分析,正确的是

图4 元朝行省图

A.长江中下游地区粮赋总额约占全国的3/4 B.长江以南各行省粮赋总额占全国一半以上

C.长江以北各行省经济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 D.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长江以南地区转移

(2012高考文综浙江卷14)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

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

(2012高考文综福建卷14)《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答案】:C

【解析】:阅读材料从材料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可以看出从管理的角度来设计都城,A是在宋代,B材料中没有涉及,题中材料限制了城市商业活动,D也应排除。

【考点定位】:必修二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的商业。

(2012高考文综福建卷15)《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

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2012高考文综重庆卷12)图5所示是建于河南安阳的一位中国古代妇女的塑像。在她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

图5

A.铁器 B.玉器 C.瓷器 D.漆器

(2012高考文综广东A卷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21世纪教育网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

(2012高考山东基本能力43)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诗中的河是指

A. 黄河 B. 大运河 C. 淮河 D. 渭河

(2012高考历史江苏卷2)《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攻木、 攻金、攻皮、设色、刮摩、抟埴,说明官营手工业中各个部门分工非常明确,充分体现了生产专业化的特点,故本题选C项。

【考点定位】:必修二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答案】:D

【解析】:《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商铺林立,商业繁荣。A项反映的是汉代的市BC分别反映的是草市和夜市,与材料不符,故选D项。

【考点定位】:必修二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的商业。

(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 格奉行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15)下图是明人绘制的《南都繁会图卷》,图中传自西方的事物是

A.老者的眼镜 B.门前的店幌 C.兴盛的商铺 D.商人的衣着

二.非选择题

(2012高考文综四川卷39)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回答问题。

材料三

表三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

(3)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6分)

材料四

伴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国新发明的农机具大量出现并广泛应用,到1899年,近7万项农机具发明和农业技术得到美国专利局认证,仅播种机就达到9156项。1862年颁布《莫里尔土地法》,政府拨地资财建立农学院。同年,美国建立农业部并坚持科研导向。1887年通过《海契法案》,展开建立高效农业产业的相关研究。各地纷纷举办农业展览会、组织农业协会、发行各种农业杂志,推广农业科技。1914年,国会批准《史密斯利弗法》,从法律上确认此前的各种农技推广工作,并将它们纳入联邦、州、县三级管理结构中。(据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4)根据材料四,评述美国政府在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举措。(10分)

(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26)(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材料二 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 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

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学者 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

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8分)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7课《张居正改革》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孙阿明

年北京中考历史卷真题解析(2)

2019年江门市初中历史学科课堂改革暨中考研讨会3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谭淑利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课堂实录视频-周谊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8课 音乐与美术 课堂教学视频实录-王利森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陈苗苗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胡蝶

中考历史周年热点探析2

螺蛳历史

与“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相关文章

热门学习指导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历史教案
历史课件
历史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