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2016_学习园地 - 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2016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2016

查字典历史网 2016-08-19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查字典历史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共45分,每小题1.5分)

5.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

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6.下列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 之口,其中分析不恰当的是

甲: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乙: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丙: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丁: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A.甲乙的观点相似,都认为农业涉及民生,应加以重视

B.乙丙的观点相对立,乙强调农本,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

C.丙丁的观点相对立,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丁强调工商为末

D.甲丁的观点相对立,甲强调农本,丁强调工商皆本

7.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这一变化( )

①源于新航路的开辟 ②推动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 ③以轮船的发明为前提 ④对于美洲和非洲原住民意味着灾难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8.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需求B.资本主义进一步殖民扩张

C.中西交流的加强D.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9.他们之间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北大西洋的渔业、东方的商战、美洲的殖民地以及非洲和西印度群岛的奴隶贸易。这些争端直接促成1652至1674年的接连三次的战争。这里的他们是指

A、英国与荷兰 B、英国与西班牙 C、葡萄牙与西班牙 D、英国与法国

10. 19世纪中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在这个市场里,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渡过大海,越过高山,冲破一个个封闭的国界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下列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B.资本主义扩张性和开放性是其形成的根源

C.它以欧美先进的工业国为主导D.它是一种相对公平的世界经济体系

11.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写道:17世纪的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是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 发展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12.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具有天生的特殊的世界主义性质,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建立了同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新的工业。从中可以看出

A.资本流 动造成了资本主义文明的衰落

B.资本流动促进了近代工业在全球的发展

C.资本流动催生了古老的民族工业

D.资本流动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特有现象

13.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而导致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产生各种新问题。能使这段叙述成为完整的因果关系的中间环节是

A.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来源:学|科|网]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

C.传统的制造业吸引了投资者D.新型工厂制度的产生

14.观察下图,四条曲线代表的是中国、英国、美国、德国四个国家的制造业产值。其中B线代表的国家是

A.中国B.德国C.英国D.美国

15.以下有关新航路开辟的四幅图,说法错误的是

A.图①反映了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促使欧洲人寻找新航路

B.图②反映了西、葡两国掠夺大量财富,加速了其本国资本原始积累

C.图③反映了英国利用其有利的位置开展海外掠夺和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D.图④反映了意大利失去有利位置,逐渐衰落

16.有学者认为在19世纪,西欧出现了与欧亚乃至全球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差别的一种新的充满活力、扩张性的文明。这里所说的扩张性的文明是指( )

A.商业革命推动世界的沟通

B.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了世界

C.西欧国家确立了世界霸权

D.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扩展

17.1759年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作者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

A.社会贫富差别的扩大B.工人运动的兴起

C.经济危机的发生D.垄断现象的出现

A.科技落后的制约 B.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C.官僚资本的垄断 D.民族资本主义的软弱

22.1932年.天津一家民族企业创建后,仅用三年时间,代理商即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其迅速发展的背景是

A.天津地处沿海,水陆交通便利

B.辛亥革命为其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D.南京国民政府推行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23. 嘉兴民丰纸厂是一家历史悠久的民族企业,其发展过程反映出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缩影。1948年,民丰账面资金一度达到480亿元,但其生产经营却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出现这种奇怪的经营状况的最直接原因是

A.国民政府滥发纸币 B.日本人的掠夺政策

C.官僚资本经济控制 D.美国商品大量涌入

24. 有人认为1956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新中国所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

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②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 ③基本完成国民经济调整的各项任务 ④人民公社体制在全国普遍建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 .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着灯。这一变化缘自

①产品分配的方式发生变化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③基层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 ④农业合作化运动向纵深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6. 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途中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此后,我国经济改革的新举措是

A.实行政企分开的经济管理体制 B.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C.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D.克服分配体制中的平均主义弊端

27.2008年,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 七大(2007年)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 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理论 和邓小平成为高频词汇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②④① D.②③①④

28.建国60年,前30年高举旗帜,中国软实力高于硬实力;后30年韬光养晦,中国的硬实力高于软实力。后30年中国硬实力增强的主要原因是

A.实施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五年计划 B.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

C.实行改革开放坚持中国特色建设道路 D.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9.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人世全面融人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这里的三个历史节奏不包括

A.中共八大,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成功探索

B.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中共十四大,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

D.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0. 2008年10月,15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的征集改革开放30周年10大流行语 揭晓,分别是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上网①北京奥运、炒股、②和雄起。其中①、②两条是对其余8条产生决定性影响和准确的概括,它们应该是

A、西部开发、解放思想 B、入世、市场经济

C、对外开放、大国崛起 D、改革开放、中国特色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

31(2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 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看世界近代史,可能会对16世纪l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重大事件评价较高?(4分)

(2)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4分)

(3)综合上述材料的观点,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19世纪4060年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9分)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8分)

32.(15分)历史上的每次社会转型,都极大的推动了社会文明进步,同时也产生了诸多发展中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明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

( 1)你从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请依据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发展特征?(4分)

材料二 19世纪英国作家司各特说:在蒸汽机出现以前,纺织厂建筑在水边,建在偏僻的乡村里。那时.雇主和人之间还保持着私人关系,雇主必须关注工人的生活。包括吃什么,住在哪里,等等。在蒸汽机出现以后, 工厂搬到城市,这时工人在雇主眼里就只是工具了,雇主在这个星期找500个人干活,付给他们一个星期的工资,下个星期又找500个人干活,把前面这500个人就丢掉了,好像是丢掉500个旧梭子一样。

(2)依据材料二,解读出蒸汽机的使用给英国工人生活带来的变化。(3分)

材料三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化。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在安徽,中国领导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1年或1982年,90%以上的家庭是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到1983年底,甚至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在中国农村消失了,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3)试述80年代我国实行生产责任制对现代化的有利和不利影响。(8分)

33.(15分) 风云浙商在当今媒体频频出现。近代民族企业家里,宁波帮曾经叱咤风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八八七年,他(严信厚)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初创时,资本五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四十台新式轧花机,雇佣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一八九七年,据九月二十一日《中外日报》报道,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各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

材料二 (通久源纱厂)纺纱机器现经安妥,开工在即,外洋机器厂派洋人二名来甬(宁波),已为该局雇佣宁波道台已批示慈溪县的仁乾及其他华商商号,准其建立一个火柴厂制造火柴。他们准备暂时雇佣日本工匠这是一个新创举,可使中国在这种一向被外国入口货独占的行业中,今后也可分得一分利润。这工厂将设于偏僻的处所,不至于使城市中人觉得讨厌或影响健康。

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 1897年4月,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在概述数年以来中国新式工业兴办情况后,接着指出: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于洋商者。以后华商有束手之危,洋商成独揽之势。张之洞此奏是对全国情况的综论,具有普遍性,文中又点浙江,可见问题较为突出。

金普森等编《浙江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1897年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除此之外还有哪些阻力?(3分)

(3)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近代浙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这在全国具有普遍性吗?为什么?(6分)

高一历史下期期中答案

32. (1)国家税收呈上升趋势,农业税相对稳定,工商杂税逐步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2分)

特征:当时小农经济占主体,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2分)

(2)变化:居住地,由乡村搬到了城市;与雇主之间,由富有温情关系变成只有金钱关系;工作竞争压力增大。(3分)

(3)有利:生产责任制打破了人民公社僵化的经济模式,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农业得到了大发展,,产生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 了活力;,带动了乡镇企业的大发展,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6分)

不利:家庭为基础的责任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生产规模,不利于农业专业化、现代化发展。(2分)

33. 答案 (1)宁波是中国近代第一批开放的 通商口岸,自然经济解体较早;甲午战争后,西方经济侵略加深,当地农民、手工业者大量破产,为近代民族工业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支付赔款,也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6分)

(2)最大障碍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本国封建势力和一些陋习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民族工业起阻碍作用。(3分)

(3)主要分布在纺织、火柴等轻工业领域。这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普遍现象。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榨,因此只在轻工业领域有所发展,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重工业为外国资本所垄断。(6分)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郭宏科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郭秀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堂教学视频实录-丁文彦

高晓艳《中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方法与技巧》微课——部编版历史中考复习九中大同校区2019.5.27

粤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第22课 综合探究《调查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新变化》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邵长波

高考历史一轮 世界现代史 第3讲 斯大林模式

螺蛳历史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周巧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1课《希腊先哲精神的觉醒》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孙秀秀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9课《电影与电视》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杜金鹏

与“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2016”相关文章

热门学习园地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历史教案
历史课件
历史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