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试题: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试题三_学习园地 - 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高一历史试题: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试题三

高一历史试题: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试题三

查字典历史网 2016-08-18

你还在为高中历史学习而苦恼吗?别担心,看了高一历史试题: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试题三以后你会有很大的收获:

高一历史试题: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试题三

11.创刊于清咸丰年间(1861年)的《上海新报》,其《本报谨启》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以上可看出其创办的目的是()

A.娱乐大众 B.报道国内外大事

C.宣传政治主张 D.传播商业信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由材料中的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以看出创办该报的目的是传播信息,而由材料中的各商贾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可以看出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商人,因此,该报的主要内容应是商业信息。

答案:D

12.下列影视作品,标志着我国电影事业起步的是()

解析:本题以图片的方式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定军山》标志着我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答案:A

13.1881年底,有人赋诗云: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该诗赞颂的是津沪之间()

A.有线电报的开通 B.无线电报的开通

C.有线电话的开通 D.无线电话的开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由诗中地角天涯连一线判断通信工具是有线通信。而有线电话开通是1882年,所以排除C项。有线电报1877年传入中国,A项符合要求。

答案:A

14.(2011?滨州期中)1958年5月1日,新华社在首都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已于当晚19∶05分开始试播,它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这座电视台是()

A.北京电视台 B.上海电视台

C.江苏电视台 D.哈尔滨电视台

解析: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因此答案为A。

答案:A

15.近代,上海《申报》曾发表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

B.民主革命思想起到了开启民智的作用

C.中西文明在碰撞中相互渗透

D.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

解析:无数关山夺天工说的是电报,两地情怀妙邮筒说的是电话,火树千株月中行说的是街灯,洋楼海市诗说的是洋楼。这些竹枝词说的是西方的物质文明。A不正确,当时的西方物质文明逐步融入中国社会,没有达到深深融入的程度;B在材料中没反映;C中的相互渗透没有在材料中体现出来;材料中对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持肯定态度,表明D项是符合题意的。

答案:D

通过阅读高一历史试题: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试题三这篇文章,小编相信大家对高中历史的学习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希望大家学习轻松愉快!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第28课《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柳洁琼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董晓英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钟永凤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杨维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李明志

中考历史周年热点探析3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发勇

螺蛳历史

粤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第22课 综合探究《调查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新变化》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杨滟

高考历史客观题主观化,主观题多样化,题型灵活多变该怎么作答?

与“高一历史试题: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试题三”相关文章

热门学习园地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历史教案
历史课件
历史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