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两税法-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历史知识点 >2017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两税法

2017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两税法

查字典历史网 2017-07-24

查字典历史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两税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查字典历史网。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两税法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两税法是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由于分夏、秋两季征收,所以称为“两税法”。两税法是对当时赋役制度较全面的改革。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两税法的内容

※中央根据财政支出定出的总税额,各地依照中央分配的数目向当地人户征收;

※主户和客户,都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依照丁壮和财产的多少定出户等;

※两税分夏秋两次征收,夏税限六月纳毕,秋税十一月纳毕;

※“租庸调”和一切杂捐、杂税全部取消,但丁额不废;

※两税依户等纳钱,依田亩纳米粟,田亩税以大历十四年的垦田数为准,均平征收。

※没有固定住处的商人,所在州县依照其收入征收三十分之一的税。

※凡鳏寡孤独不济者,可以免税。

※此外敛者,以枉法论。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两税法的影响

积极

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反映出过去由封建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控制土地私有的原则变为不干预或少干预的原则。

两税法改变了租税徭役据丁口征收,租税徭役多出自贫苦的劳动群众头上的作法,它以财产的多少为计税依据,不仅拓宽了征税的广度,增加了财政收入,而且由于依照财产多少即按照纳税人负税能力大小征税,相对地使税收负担比较公平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广大贫苦人民的税收负担,同时简化了税目和手续。这对于解放生产力,促进当时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它奠定了宋代以后两税法的基础,是中国赋税制度史上的一件大事。

两税法是中国古代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赋税制度改革:

一、两税法将唐中期以来名目繁多的杂税统一为户税和地税两种,并规定“此外敛者,以枉法论”,这样既简化了征税名目,又可使赋税相对稳定,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同时从制度上杜绝了官吏从中作弊乱摊派的可能,使人民的负担有所减轻。

二、两税法规定贵族、官僚、客户、商人都要交税,这就扩大了税源(这也是制定两税法的目的之一),此外客户纳税,反映了其地位由非法到合法及其人身依附关系的相对减轻。

三、把原来按丁征税转入按贫富征税,立法原则较为公平,很显然比租庸调制一律按丁征税合理.这些做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赋税集中在贫苦农民身上的赋役负担不均的不合理状况,对改善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广大贫苦农民的生产生活是有积极作用的,总之两税法是与当时土地高度集中以及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相适应的,是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同时这次改革反映了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即收税标准以人丁为主向以土地为主的转变,奠定了唐后期到明代中叶赋税制度的基础。

消极

长期不调整户等,不能贯彻贫富分等负担的原则;

两税中户税部分的税额是以钱计算,因政府征钱,市面上钱币流通量不足,不久就产生钱重物轻的现象,农民要贱卖绢帛、谷物或其他产品以交纳税钱,增加了负担;

两税制下土地合法买卖,土地兼并更加盛行,富人勒逼贫民卖地而不移税,产去税存 ,到后来无法交纳,只有逃亡,土地集中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而农民沦为佃户、庄客者更多。

两税法的部分内容超越了客观条件,即“尽管社会经济有了相当的发展,货币经济的发展仍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租税改按货币计征的条件还不充分具备。”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关也解析2016全国丙卷高考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提分技巧—古代史选择题

高考历史古代史专题精讲班_031

高考历史一轮 世界现代史 第3讲 斯大林模式

10 历史规律常识解题:高考历史与改革规律解题独门秘籍之二

高考优秀名师课堂:高考历史 第一季 第20集 近代前期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潮流(二)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一)

邵轶辰:高考历史辅导之货币体系讲解2

高考历史辅导:高考真题古代史(3)

高考优秀名师课堂:高考历史 第一季 第12集 古代罗马的法律制度(三)

高考历史精华课程_3

与“2017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两税法”相关文章

热门历史知识点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