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均田制-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历史知识点 >2017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均田制

2017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均田制

查字典历史网 2017-07-24

查字典历史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均田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查字典历史网。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均田制

均田制: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故至德宗年间被“两税法”取代。实施范围一说始终仅实施于北中国,一说隋统一后实施于全国。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均田制的原因

中国古代北魏至唐前期封建政府推行的土地分配制度.西晋末年,中国北方 北魏孝文帝

在长期战乱之后,户口迁徙,土地荒芜,国家赋税收入受到严重影响.为保证国家赋税来源,北魏孝文帝于太和九年(公元485年)颁布均田制并开始执行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均田制产生的实质

实质:均田制的实施,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和占有权,使农民摆脱豪强大族的控制成为国家编户齐民,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均田制的意义

积极影响:

均田制的目的是建立一套限额授受的土地制度,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缓和被统治者的反抗,使劳动力与土地结合,以利于政府对农民的控制,以及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保证政府赋役来源。同时通过奴婢、耕牛受田(隋以前)或依照官品授永业田(隋以后)等方式,保障贵族官僚地主利益。

首先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农民有了安居乐业的可能,生产积极性提高,同时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从而积极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其次,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并未触动封建地主利益,一方面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另一方面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从根本上巩固了北魏的统治;再次是均田制的推行极大地推动了北方内迁各族改变原先落后的游牧生活而向封建农民的转化,推动了这一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高潮的出现;还有,均田制对后代田制也有很大影响,先后为北齐、北周、隋、唐所沿用,施行时间长达三百多年。这一制度的选择、推行为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均田制的实施,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和占有权,减少了田产纠纷,有利于无主荒田的开垦,因而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均田制的实施,和与之相联系的新的租调量较前有所减轻以及实行三长制,有利于依附农民摆脱豪强大族控制,转变为国家编户,使政府控制的自耕小农这一阶层的人数大大增多,保证了赋役来源,从而增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消极影响:

均田制虽然包括私有土地,但能用来授受的土地只是无主土地和荒地,数量有限。因而均田农民受田,开始就普遍达不到应受额。口分田虽然规定年老、身死入官,但实际上能还官的很少。随着人口的增多和贵族官僚地主合法、非法地把大量公田据为己有,能够还授的土地就越来越少。均田令虽然限制土地买卖、占田过限,但均田农民土地不足,经济力量脆弱,赋役负担沉重,稍遇天灾人祸,就被迫出卖土地,破产逃亡。

地主兼并土地是必然要发生的。正因为如此,均田制在北魏实施以后不久即被破坏。经过北魏末年的战乱,无主土地和荒地增多。继起的东西魏、北齐、北周、隋,施行之后又破坏。隋末农民起义后,人口大减,土地荒芜,新建立起来的唐王朝重新推行均田令,成效显著。唐高宗以后,均田制又逐渐被破坏。随着大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国有土地通过各种方式不断转化为私有土地。到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土地还授实际上已不能实行。德宗建中元年实行两税法后,均田制终于瓦解。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高考历史精华课程_1

历史核心考点之中国历代的治乱兴衰与重大改革

成人高考历史第12讲

10 历史规律常识解题:高考历史与改革规律解题独门秘籍之二

高考历史7

关也解析2016全国甲卷(新课标2)高考历史试题_标清

高考提分

高考优秀名师课堂:高考历史 第一季 第24集 近代后期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二)(三)

高考历史精华课程_7

高考历史古代史专题精讲班_030

与“2017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均田制”相关文章

热门历史知识点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