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文化大革命-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历史知识点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文化大革命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文化大革命

查字典历史网 2017-07-21

查字典历史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文化大革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查字典历史网。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文化大革命的背景

“文化大革命”是由毛泽东同志发动和领导的。他发动这场“大革命”的出发点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寻求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但他当时对党和国家的政治状况的错误估计,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他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只有采取断然措施,公开地、全面地、由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才能揭露党和国家生活中的阴暗面,把所谓被走资派篡夺了的权力夺回来。这场“大革命”之所以冠以“文化”二字,是因为它是由文化领域的“批判”引发的。

中共中央1966年5月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和8月召开的八届十一中全会,是“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两个会议先后通过的《中共中央通知》(简称“五·一六通知”)和《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以及对中央领导机构的改组,使“左”的方针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此,开始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文化大革命的意义

1、对教育的影响

十年“文革”令全国所有的学校进入停课状态,大学入学考试取消。高考直到1977年“文革”结束后才举行,那一年考生的平均年龄是最大的,录取率也是最低的。文革中,知识分子不被尊重,大多数被下放进行体力劳动,有些则遭到残酷对待,财产被没收。也有些人的意见认为当今中国人普遍难以建立信任关系问题,以及道德沦丧问题,甚至腐败成风问题都是文革时期人整人,人斗人,互相出卖,互相揭发,互相批斗的教育结果。因为不论是当时无法无天的红卫兵还是被批斗的知识分子现在已经为人父母甚至祖父母。这些经受了精神折磨的人的子女普遍继承了他们的思想和性格,也就是说没有经历过文革的一代甚至几代人都在承受着文革的负面影响。

2、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毛泽东思想在文革中成为中国的主导政治理论,截止到1967年12月,已经出版《毛主席语录》3.5亿册,这可能对在中国扫除文盲起到了一定作用。毛泽东的威望空前高涨,任何修正主义倾向都会受到批评和批判,全国盛行“造反有理”的口号,法律完全受到漠视。很多当权派利用和歪曲文化大革命的政策,形左实右,甚至挑起“武斗”,使文革初期整个国家陷入无法无天的混乱状态,全国大量文物受砸毁,古迹被破坏,对中国,以至人类文化遗产造成无可弥补的损害。出身成分论在文革中十分流行。工人农民等劳动群众成为文艺歌颂的主角。提出了“破四旧”,“开门搞科研”,“人民代表以工农兵为主体”等众多新观点,提倡“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大民主。数不清的历史文物、私人古玩,甚至祖辈遗物在“破四旧”的口号下被红卫兵野蛮砸烂;科学工作者被迫下乡,研究工作因而停顿。文革后期的“批林批孔”,则是直接对准了中国文化中影响最深远的儒家文化。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在这场所谓的“大革命”中,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内的大批中央党政军领导干部、民主党派负责人、各界知名人士和群众受到诬陷和迫害。党和政府的各级机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组织,长期陷于瘫痪和不正常状态。公安、检察、司法等专政机关和维护社会秩序的机关都被搞乱了。

在长时间的社会动乱中,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主要比例关系长期失调,经济管理体制更加僵化。这十年间,按照正常年份百元投资的应增效益推算,国民收入损失达五千亿元。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没有提高,有些方面甚至有所下降。自七十年代起,正是国际局势趋向缓和,许多国家经济起飞或开始持续发展的时期。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相互之间的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发展机遇。 这场由文化领域发端的“大革命”,对教育、科学、文化的破坏尤其严重,影响极为深远。很多知识分子受到迫害,学校停课,文化园地荒芜,许多科研机构被撤销,在一个时期内造成了“文化断层”、“科技断层”、“人才断层”。据1982年的人口普查统计,全国文盲和半文盲达二亿三千多万,占全国总人口数的近四分之一,严重影响到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文化大革命”造成全民族空前的思想混乱,党的建设和社会风气受到严重破坏。一些投机分子、野心分子、阴谋分子和打砸抢分子乘机混到党内并窃取一部分权力,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个人崇拜以及各种愚昧落后的思想行为泛滥开来,致使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受到严重削弱。

党内外广大干部群众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抗争,对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这种抵制、抗争和斗争是十分艰难曲折的。“文化大革命”的严峻考验表明:党的八届中央委员会和它所选出的政治局、政治局常委会、书记处的成员,绝大多数站在斗争的正确方面。我们党的干部,无论是曾被错误地打倒的,或是一直坚持工作和先后恢复工作的,绝大多数是忠于党和人民的,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信念是坚定的。

遭到过打击的知识分子、劳动模范、爱国民主人士、爱国华侨,各民族各阶层的干部和群众,绝大多数没有动摇过热爱祖国和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的立场。为了抵制“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同林彪、江青等人进行斗争,共产党员张志新等惨遭杀害。 正是由于各级干部、党员和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知识分子的抵制、抗争和斗争,“文化大革命”的破坏性作用受到一定限制。也由于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克服频繁的政治运动的重重干扰而顽强努力,经济建设仍取得一定进展。科学技术取得若干重要成就,包括成功地进行了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郭永怀、邓稼先等许多科学家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在1972年育成一代籼型杂交水稻,为我国的粮食生产作出重大贡献。在国家动乱的情况下,人民解放军仍然英勇地保卫着国家的安全。当然,这一切决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恰恰相反,是抵制“文化大革命”的干扰而取得的。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事业会取得比这大得多的成就。

“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理论指导下的错误实践。它留下了永远不应当重犯这类错误的深刻教训,从反面为党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提供了历史借鉴。正如邓小平指出的:“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

“文化大革命”历经从发动到1969年4月中共九大、从九大到1973年8月中共十大、从十大到1976年10月结束这样三个阶段。由于毛泽东同志在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中的威望达到高峰,党内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现象极度膨胀,加上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严重忽视民主化、法制化的要求,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这就使为人民敬重的领袖所犯的错误难以受到限制,也使林彪、江青这些野心分子能够得势横行。中共九大加强了林彪、江青、康生等人在中央的地位,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1971年9月林彪事件的发生,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失败,但中共十大仍然继续九大的“左”倾错误,并且使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势力进一步得到加强。1976年9月毛泽东同志逝世后,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同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一举粉碎“四人帮”,从而终止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

对于“文化大革命”这一全局性的“左”倾错误,毛泽东同志负有主要责任。但是,这些错误终究是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所犯的。“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错误,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走了大的弯路。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党和人民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虽然艰难曲折,但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正因为如此,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在这十年中,我国国民经济仍然取得了进展。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对外工作也打开了新的局面。当然,这一切绝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会取得大得多的成就。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文化大革命的启示

1.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2.对社会致意制度建立以后的阶级斗争要做科学仍系正确的区分两类(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性质的矛盾.

3.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4.必须进一步建全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

5.国家发展的纲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代了“文革时的以阶级斗争为纲.因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的优越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6.认清了当前国家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生产关系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而非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在50年代社会主义改造后,国内几乎没有资产阶级的威胁,而毛对形势的错误臆断,应当为今后党内有所借鉴...

7.发扬党内民主集中制,突出民主.反对个人崇拜尤其个人专断!这对今后党的制度建设有相当重要的教训意义.

8.客观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要遵循客观实际,不要认为谁掌握了真理,谁永远就是正确的.因此,要时时遵循客观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发扬马克思主义,反对经验主义。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高考优秀名师课堂:高考历史 第一季 第6集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二 (三)

白雪皎解析2016北京卷高考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精华课程_6

高考历史7

高考辅导课程 高考历史真题突破(三)

高考优秀名师课堂:高考历史 第一季 第24集 近代后期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二)(三)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之中国历代的治乱兴衰与重大改革

高考优秀名师课堂:高考历史 第一季 第20集 近代前期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潮流(二)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一)

高考历史5

高考历史精华课程_11

与“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文化大革命”相关文章

热门历史知识点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