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历史知识点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查字典历史网 2017-07-21

查字典历史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查字典历史网。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

1.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1949-1956)。

⑴、1949---1952年,经济调整,经济形势好转

⑵、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一化三改”,即实现工业化,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为公有制。

⑶、1953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2、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⑴初期有益的探索----56年中共八大制定正确决策:

①大会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

②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生产关系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③指出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⑵失误-----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58年“大跃进”运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

①原因: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

②特征: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③危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挫伤人民的生产积极性;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

⑶纠“左”调整:提出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3、“文革”时期(1966-1976)

“左”倾错误恶性膨胀,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国民经济损失惨重。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自1957年反右扩大化以后,由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的主要矛盾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工作重心逐渐偏离到阶级斗争上,导致“左”倾错误不断积累,最终导致“文革”内乱,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蒙受巨大损失.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于工作重心重又回到经济建设上来,又坚持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方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2.进行经济建设,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1958年,由于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中忽视了客观规律,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使经济建设遭受挫折.

3.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现实水平.如1958年毛泽东和党的一些领导人脱离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一味提高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程度,大搞“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改变生产资料的经营使用方式和产品分配制度,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改变了农村的经济结构.

4.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不能照搬外国经验,必须符合本国国情.

5.必须调动一切经济因素,为经济建设服务.如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重新得到落实,并发展为爱国统一战线.它是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统一祖国而奋斗。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高考历史4

高考优秀名师课堂:高考历史 第一季 第3集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三)

高考历史精华课程_6

邵轶辰:高考历史辅导之货币体系讲解1

贾燕苓解析2016全国乙卷(新课标1)高考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复习《秦汉——中华文明的发展》课堂教学视频实录

高考历史精华课程_5

高考历史7

高考优秀名师课堂:高考历史 第一季 第19集 近代前期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潮流(一)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二)

高考优秀名师课堂:高考历史 第一季 第11集 古代罗马的法律制度(二)

与“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相关文章

热门历史知识点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