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洪宪帝制-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历史知识点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洪宪帝制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洪宪帝制

查字典历史网 2017-07-21

查字典历史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洪宪帝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查字典历史网。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洪宪帝制概述

1、改行帝制

1915年春,袁世凯在英、日帝国主义支持下,积极准备改行帝制。8月由总统府美国顾问出面发表文章宣称国和宪政不符合中国国情,鼓吹君主制。之后由袁世凯的党羽作请愿团要求改变国体,10月组成袁记国民代表大会,投票表决国体。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推翻共和,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并下令废除民国纪元,改民国五年(1916)为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

袁世凯自镇压二次革命后,实行总统独裁制,大权独揽。1915年8月,袁世凯的宪法顾问美国人F.J.古德诺发表《共和与君主论》一文,认为中国人知识程度太低,无研究政治之能力,只适合于君主制。杨度在袁的示意下串联了孙毓筠、李燮和、胡瑛、刘师培和严复,联合发起成立筹安会,公开进行复辟帝制活动。但袁世凯故作姿态,表示改行帝制“不合时宜”。于是梁士诒等组织“全国请愿联合会”,制造“民意”,并与筹安会争功。

2、君主立宪

1915年10月6日,参政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国民代表一律“赞成”君主立宪,并推定参政院为国民大会总代表,上书推戴袁世凯为中华帝国皇帝。袁接受帝位后,准备于1916年元旦正式登基(登极)。袁帝制自为的行径,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护国战争爆发。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洪宪帝制的内容

首先,称帝之后的袁世凯将1916年(即民国五年)定位洪宪元年,摒弃了原先以民国纪年的方式,而是改以“洪宪”来纪年,彻底背叛了共和。随后,他又发布了一系列的命令来彰显自己的帝王身份。例如,他在1915年底曾颁布了策令册封原先的黎副总统为亲王,但黎元洪公开拒绝了他的封号;他又册封了一干公侯伯子男的爵位给他信任的下属。虚荣心得到满足后,为了拉拢人心他又下令,徐世昌等故人旧友面对他的时候不用自称为臣,借此来显示自己的义气。

一个帝国又怎么能没有属于它的旗帜呢?于是,袁皇帝又做主将五色旗原有的五族顺序打乱,将黄、蓝、白、黑分列在四方,意寓汉族统一天下,来用作帝制的国旗。除此之外,他又找人用自己的头像设计铸造了一款银币。这款银币的正面是袁大帅身着大帅服的及胸像,反面是一条飞龙,且在图案上下分别有“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几个字。这款银币有浓厚的帝王色彩,做工精美,但遗憾的是存世极少,市面上所见的多是假币。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洪宪帝制的结果

袁帝制自为的行径,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反帝制运动在深入发展。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讨伐袁世凯背叛共和,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放弃洪宪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但仍然想当中华民国的大总统,并起用段祺瑞为国务卿兼陆军总长,企图依靠段团结北洋势力,压制南方起义力量,但起义各省没有停止军事行动。5月下旬袁世凯忧愤成疾,同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洪宪帝制失败的原因

我们说成功的关键在于合乎当时的国情,很显然,帝制并不适合那时的中国。在甲午战争发生之后,虽然传统儒家的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并没有收到太大的冲击,但也出现了认同危机,在传统意义上的天命和大一统思想并不能支持袁世凯的帝制取得合法性。加上革命推翻了已存在于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制国家,君主这一形象在国人心中已经没有了之前的神圣性,民众对于君主不复以往的尊重。

再者,在袁世凯称帝之后,并没有得到手下人的支持,政府内部也逐渐崩散,人心不齐。作为民国副总统的黎元洪公开反对了帝制,拒绝袁世凯的亲王加封。段祺瑞、冯国璋是袁世凯的两员心腹大将和北洋元老徐世昌均对袁离心离德,对帝制运动作消极抵制;1916年5月,袁世凯最亲信的心腹党羽四川将军陈宦和湖南将军汤芗铭也宣布独立。原本支持建立帝制的日、英等帝国主义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劝告”停止帝制活动。

违逆历史潮流致使不得民心(护国运动的兴起),手下的部将背德离心,又失去了日本、英国等外部支持,可以说是对洪宪帝制的失败最简单直白的归纳。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洪宪帝制复辟的意义

1915至1916年间,袁世凯公然践踏“约法”,毁弃共和,恢复帝制,其祚虽短,却影响深远。“洪宪帝制”昙花一现,旋起旋灭,这种因国体、政体之变而导致的政坛乱象实在是转折时代的一种政治观念的反映。历史学家陈旭麓曾指出,民国初年“在袁世凯和溥仪的周围聚集了两种形相各异而实质相同的复辟实体”,这两种复辟势力虽然拥戴的对象不一,“但它们根植于相同的社会土壤和由千百年的历史积淀而成的皇权心态”,这种心态更是辛亥革命所没有革去的社会心态。

“洪宪帝制”的兴亡反映着民初政治体制和构成这种体制的社会势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当时中国与列强间的折冲樽俎。同时,帝制与反帝制派势力的相互消长也是当时中国政治与知识精英思想观念演变的真实反映。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高考历史客观题主观化,主观题多样化,题型灵活多变该怎么作答?

高考历史备考:高考真题古代史第2讲

成人高考历史第一十二讲

【高考历史】解读上海高考新政-历史篇

10 历史规律常识解题:高考历史与改革规律解题独门秘籍之二

高考历史抗争史3

14 历史规律常识解题:高考历史与现代化模式解题独门秘籍之三

高考历史精华课程_9

高考历史精华课程_5

高考历史提分技巧—认识、说明类大题

与“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洪宪帝制”相关文章

热门历史知识点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