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广东省潮汕两市名校高三历史期中试题
【摘要】高三是高中学习的最后一年,也是最重要的一年,把握好高三的学习对我们的高考有很大的帮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历史期中试题,希望大家喜欢。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有人将“分封制”称为“封建制”,是指古代帝王列土封疆、封邦建国的制度,被封诸侯拥有自己的领地。按照上述定义,下列现象不属于分封制的是
A.周天子封功臣姜尚于齐地
B.汉高祖封侄子刘濞为吴王
C.明太祖封四子朱棣于燕地
D.康熙封四子胤稹为雍亲王
13.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
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D.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14.史籍记载,西汉初期,大工商业者“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可见该时期
A.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没有产生实际作用
B.民营手工业规模和技术超过官营手工业
C.民营作坊采用水力鼓风和高炉炼铁技术
D.制盐冶铁行业出现较大规模的民营作坊
15.唐朝文学家皮日休在《皮子文薮汴河铭》中说:“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运河开通后,江都(今江苏扬州)出现许多货场、旅店等,搬运业、商业也开始繁荣起来。由此可见开通运河的直接影响是
A.农副产品成为商品 B.邸店柜坊开始出现
C.沿岸城镇兴盛起来 D.国内市场逐渐形成
16.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对其内涵理解最准确的是
A.融合了黄老之学、法家主张,充满了迷信,没有多大价值
B.新儒学从根本上摒弃了“为政以德”的先秦儒学民本思想
C.强化君主专制的同时主张人君“行仁政以顺天道”
D.“顺天命”与“大一统”的政治思想符合汉高祖的统治需要
17.张晓明老师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上给同学们出了以下判断题,其中符合史实的有 ①人称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都装满爱看的纸质书 ②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③楷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④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18.2010年11月16日,经由在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五次会议24个成员国共同审议,中国京剧成功入选2010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统治阶级的喜好密不可分
B.它以北京地方戏为母体而成,故名京剧
C.“文化大革命”中一统天下的“样板戏”大多是现代京剧
D.可以用“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概括它
19.古代雅典政治的一个特点是“公民是轮流地统治或被统治”。下列雅典的机构中,不能反映这一特点的是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 C.民众法庭 D.十将军委员会
20.皮科在其《关于人的尊严的演讲》中反复强调,上帝不仅创造了人和宇宙,而且还让人处于一个中央的位置,使人容易观察到世界的一切;同时,上帝在用其法则去限制其他一切生灵的本性时,却赋予人自由意志,让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自由地发展和塑造自己”。据此判断,皮科应是
A.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 B.宗教改革的领导人
C.启蒙运动时代的思想家 D.近代科学的奠基者
21.俄国的叶卡捷琳娜大帝(1762—1796年在位)常常说出启蒙运动的富有代表性的口号,如“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应当平等”、“君主应为其人民服务”、“一个国家若划分成少数大地产是危险的”等。这表明启蒙运动
A.冲击着欧洲的封建统治 B.成为俄国政治革命的理论
C.其影响超出了欧洲范围 D.迫使统治者改变其统治政策
22.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②工业革命 ③殖民掠夺 ④奴隶贸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3.某同学在阅读《世界文明史》时,看到这样一句话:“( )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括号内指的是
A.新航路开辟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斯大林模式 D.第二次工业革命
38.(2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向海外扩张过程中,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来统治当地人民……各个行省都派驻总督治理……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这就为行省总督滥用职权,横行不法,搜钱刮财,提供了便利条件
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起初,十二铜表法以及其他的法律规范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居住在罗马的外邦人受不到法律保护,故称市民法。……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同时产生需要局部承认外邦人等的合法权利并予以法律保护的问题……逐渐形成了万民法。万民法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忽必烈即位初期……委派重臣以中书省官“行某处省事”名义,到地方行使中书省职权……随着大规模征服战争的结束,行省由临时派出处理军政事务的机构,逐步过渡为地方最高政府,但仍长期保留着派出机构的性质。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元朝的中央与地方行政机构基本仿照汉法,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分裂为前提……地方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成吉思汗时代的法令,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典,在实践中,蒙古部落的习惯法还占据着统治地位。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编成《至元新格》,这是元朝的第一部法典。元仁宗时,编成《风宪宏纲》-元英宗时,以《风宪宏纲》为基础,修成《大元通制》。与此几乎同时,又出现了《大元圣政国朝典章》,简称《元典章》。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年),还颁布了《至正条格》,其类目与《大元通制》相似。
元世祖时,明令把全国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这四等人在政治待遇、法律地位、经济负担以及其他权利义务上都有种种不平等的规定。
——摘编门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1)在行省设置的背景上,罗马帝国与元朝有何相似之处?(2分)在行省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上,两者有何不同?(4分)罗马法在当时的作用为何?(2分)请举三例说明罗马法对后世的重大影响。(3分)元朝的行省制度在当时的作用又为何?对后世有何影响。(2分)
(2)根据材料一、三回答,在法律演变形式上,罗马和元朝有何相似之处?(2分)分析指出罗马帝国万民法与元朝法律的不同之处?(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罗马法和元朝行省制度的认识。(4分)
39.(29分)学习中国古代史,宋代是无法绕过的一段,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个“积贫积弱”的时期。“贫”指国力、财政上面的贫乏困窘;“弱”指在对外竞争,特别是军事竞争中力量薄弱。
材料二 宋代没有国家分配土地的制度,土地买卖流转频繁。官府热衷于审核土地买卖契约、租佃契约是否齐备。财富流动迅速频繁,“贱不必不贵,贫不必不富”……自古认为务农才是“本”,宋人却提出士农工商皆本业。11世纪前期,非农业税所占的比重,第一次超过了农业税。唐天宝年间一年铸钱大约32万贯,到宋神宗时期已经多达500万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是在北宋出现的。
材料三 欧阳修称宋代的科举制度“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居官者得不到世代相承的保障,而缺乏家世背景的平民,若能脱颖而出,则得以进入仕途。欧阳修4岁丧父,买不起纸笔,拿芦苇秆在地上画着学字。范仲淹也是断齑画粥,坚持学业。《宝祐四年登科录》记载是科录取进士601人,其中官僚出身184人,平民出身417人。
——以上材料引自邓小南《宋代是“积贫积弱”,还是历史上最辉煌时期》
材料四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材料五 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指出造成材料一所述宋代“积贫积弱”的原因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经济繁荣的原因(5分)。除材料二提及的内容外,请从不同角度再举三例说明宋代的经济繁荣。(3分)
(3)从社会变迁过程的角度看,概括材料三最能反映出宋代社会的一个什么特点,并作简要说明。(4分)
(4)结合所学知识,举三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以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6分)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令汤因比、余秋雨选择和向往宋朝的原因。(5分)请用一句话表述你对宋代的整体认识。(2分)
文科综合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答案 D C D C C D B A A A D B
38(23分).参考答案:
(1)相似之处:都是在征服了广大区域和多个民族之后设立的。(2分)不同:罗马帝国行省总督拥有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元朝行省长官拥有军事、行政大权,但受中央政府节制。(4分)作用:罗马法缓解社会矛盾,维护了帝国的统治;(2分)成为世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民法典》、《权利法案》、《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受罗马法影响;陪审制度、律师制度;各种司法原则;罗马法影响远及亚洲(日本、中国)等等。(每例1分,总分3分)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元朝行省制度为后世所沿用。(2分)
(2)相似之处:都是从习惯法到成文法;(2分)主要区别: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元朝法律把全国人分为四等,他们在政治待遇和法律地位上都是不平等的。(4分)
(3)认识:罗马法和元朝行省制都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先进的制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多样性。(答对1点2分,总分4分,)
39.(29分)参考答案: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逐渐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的不断扩充,形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兵权收归中央则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其它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总分4分)
(2)原因:土地买卖流转频繁(不抑兼并),财富流动频繁;商业环境相对宽松,(4分,每点2分);人们观念改变;社会相对稳定;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等(任答1点1分,本问总分5分)
商品种类增加;市坊不再分离;商品交易时间限制被打破;“草市”更加普遍;全国出现数十座较大市镇;瓷窑遍布全国,出现五大名窑;丝织品品种繁多;同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等。(每点1分,总分3分)
(3)平民化,居官者得不到世代相承的保障,而平民能通过科举进入仕途,考中进士的平民出身者多于官僚出身者。(4分,如答公平等方面得2分)
(4)活字印刷术,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火药被广泛运用于军事,帮助西方资产阶级在近代战胜了封建专制;指南针被运用于航海;在地理大发现(或新航路的开辟)中起了重要作用。(名称和说明各1分,答其它方面言之成理也可得分,总分6分)
(5)丰富的物质生活;发达的科技;自由的生活方式;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的社会;通过奋斗能够获得成功的社会;相对公平的社会环境;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市民素质高;开阔的对外视野等。(其它言之成理也可得分,第1点2分,余每点1分,总分5分)
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如“宋代虽积贫积弱,却是历史上最辉煌时期”,(2分,仅答一方面得1分)
【总结】高三历史期中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大家要多练习,多整理,才能多进步。希望大家在查字典历史网学习愉快。
浏览了本文的同学也浏览了:
包三十三中高三历史期中试题
台州中学高三历史期中试题
2016春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下第11课《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ppt课件2
2016春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下第5课《唐朝的对外关系》ppt课件3
2016春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下第9课《南宋和金的对峙》ppt课件1
2016春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下第6课《隋唐的科学艺术》ppt课件2
2016春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下第5课《唐朝的对外关系》ppt课件4
2016春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下第4课《唐朝的民族政策与科举制度》ppt课件4
2016春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下第13课《宋元的科学技术》ppt课件3
2016春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下第13课《宋元的科学技术》ppt课件2
2016春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下第15课《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ppt课件1
2016春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下第14课《宋元的文化艺术》ppt课件4
2016春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下第9课《南宋和金的对峙》ppt课件2
2016春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下第4课《唐朝的民族政策与科举制度》ppt课件1
2016春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下第4课《唐朝的民族政策与科举制度》ppt课件2
2016春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下第13课《宋元的科学技术》ppt课件4
2016春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下第6课《隋唐的科学艺术》ppt课件1
2016春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下第7课《隋唐的文化艺术》ppt课件3
2016春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下第3课《盛唐气象》ppt课件3
2016春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下第12课《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统一全国》ppt课件4
2016春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下第9课《南宋和金的对峙》ppt课件4
2016春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下第6课《隋唐的科学艺术》ppt课件3
2016春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下第7课《隋唐的文化艺术》ppt课件1
2016春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下第8课《北宋和辽、西夏的并立》ppt课件2
2016春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下第8课《北宋和辽、西夏的并立》ppt课件4
2016春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下第9课《南宋和金的对峙》ppt课件3
2016春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下第14课《宋元的文化艺术》ppt课件2
2016春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下第2课《“贞观之治”》ppt课件3
2016春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下第6课《隋唐的科学艺术》ppt课件4
2016春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下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ppt课件5
2016春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下第3课《盛唐气象》ppt课件1
2016春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下第13课《宋元的科学技术》ppt课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