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连云港市2013年初三毕业升学考试历史试题
摘要:考试对于初三的同学们来说可能习以为常了,相信同学们的聪明才智每月一次的考试都能轻松应对,查字典历史网为你分享连云港2013初三历史试题供你参考复习!
连云港市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历 史 试 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1.毛泽东曾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这里的始祖是指
A.禹 B.舜 C.尧 D.黄帝
2.文物反映一定时朗人类的社会活动。下列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①司母戊鼎 ②人面鱼纹彩陶 ③兵马俑 ④汉、胡服佣
A.① B.② C.③ D.④
3.有人认为,人类今天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智慧。这里的智慧是指
A.无为而治 B.尚贤与节俭
C.依法治国 D.仁和礼
4.右面是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发言。其中正确的是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丁 D.丙和丁
5.清政府因(借助)其教(宗教)不易其俗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册封达赖班禅 B.收复台湾
C.平定噶尔丹的叛乱 D.抗击沙俄侵略
6.有人认为,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应该愧对先祖,因为在他手上曾丢失了土地,这里的土地是指
A.钓鱼岛 B.香港岛 C.台湾岛 D.辽东半岛
7.下列是某同学自主学习时收集的图片。从中可见他学习的主题是
周恩来与万隆会议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乔冠华开怀大笑
A.国防现代化 B.新中国外交 C.祖国统一大业 D.两岸交流
8.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的政体发源于
A.古希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罗马
9.达尔文提出,自然界的美大部分是由选择作用所致,与之相关的理论被称为
A.太阳中心说 B.万有引力定律 C.生物进化论 D.相对论
10.1943年3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贺信中写道: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指
A.莫斯科保卫战 B.中途岛海战
C.斯大林格勒会战 D.诺曼底登陆
11.右图(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中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江南经济发展 B.北方文化繁荣
C.专制统治加强 D.国家统一完成
12.古代中国科技和文学艺术成就辉煌。下列搭配都正确的是
A.蔡伦:造纸术/施耐庵:《西游记》
B.毕昇:指南针/李时珍:《天工开物》
C.王羲之:(兰亭序》/曹雪芹:《红楼梦》
D.顾恺之:《洛神赋图》/司马迁:《资治通鉴》
13.日本轮船得驶入下开各口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这些内容应出自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4.臧克家曾写道: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这里领导我们发挥威力的将领是
A.蔡廷锴 B.赵登禹 C.佟麟阁 D.李宗仁
15.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下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是
①黄继光 ②邱少云 ③董存瑞 ④雷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6.右图反映了新中国5060年代经济发展的状况。其中,导致甲到乙段历史现象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开展大跃进运动
C.召开中共八大
D.实施一五计划
17.某同学搜集到下列人物图片,欲将他们的贡献归纳到一个主题中。这个主题应是
但丁 伏尔泰 陈独秀 马克思
A.资产阶级革命 B.思想解放运动 C.国际工人运动 D近代文学艺术
二、非选择 题(第36题10分,第37题12分,第38题14分,共36分)
18.梦想成真是每个人的追求。历史人物的探寻,为我们实现梦想提供了宝贵财富。阅 读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问答下列问题。(10分)
(1)梦想要成真,首先梦想须顺应时代潮流。
李鸿章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广。
这里的文武制度指什么?为自强,李鸿章进行了怎样的实践探索?写出这种探索失败的标志。(3分)
(2)梦想要成真,还须高瞻远瞩的智慧。
孙中山提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 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这里,孙中山的最终梦想是什么?为此,他在1912年和1924年,分别进行了怎样的政治探索(3分)
(3)梦想要成真,更须坚韧不拔的毅力。
毛泽东在1930年指出,朱德毛泽东式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 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毛泽东这样论述的实践基础是什么?19341936年,他和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怎样的考验?毛泽东争取民族独立的梦想得以成真的标志是什么?(4分)
19.历史时间是实实在在的现实。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在时间中,潜伏着各种事件。写出1861年美国开始第二次革命的名称。1945年,雅尔塔等会议确立了怎样的世界格局?写出二战最终结束的标志性事件(3分)
(2)各种事件在时间中的顺序往往暗含了它们间的因果关系。巴黎和会引发了中国哪次爱国运动?列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苏联哪一经济政策的出台?(3分)
(3)时间分为长时段、中时段和短时段。从长时段来看,中国古代史,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巩固的历史。写出我国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朝代。从中时段来看,17601800年的世界史,是资本主义确立和巩间的历史。分别写出此时英,法两国革命的名称(3分)
(4)综上所述,我们应怎样利用时间的特性进行历史学习?(分层次问答。3分)
20.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阅读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1)史料一般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下列两段史料,均属于一手史料。这两段史料分别标志着中国和西欧进入怎样的历史时期?(2分)
甲: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乙:(法外长)要求创造具体事实, 作为团结行动的先决条件,以克服德法之间的旧日仇恨。签订是沿着这条道路迈出了第一步。(这就)结束了两国人民过去兵戎相见的状态。(《阿登纳回忆录》)
(2)史料的解读是运用史料的重要基础。写出一例落实甲精神的具体措施。写出乙中第一步的名称,及迈出这一步后的直接效果。概 括丙中美国经济的主要特征。(5分)
丙:美国与欧共体六国GDP统计表
1975年1983年1991年1999年
西欧六国3213870383685946722995403597
美国3516825 443312957759487651223
(单位:百万1990年国际元。采编自《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3)史料的作用主要是研 究和检验历史成果。举一史实,说明甲的实施效果。据丙,指出法德等国迈出第一步后的效果。举两例能导致丙中美国经济特征的科技成就。由上述史料,概括当时世界发展的共同主题。(5分)
(4)运用史料的前提是判断史料真伪,一手史料具有权威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连云港市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选择题(第1928题,每小题1分;第2935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5 DADBA 610 BBACC 1117 ACCDADB
二、非选择题(第36题10分,第37题12分,第38题14分,共36分)
18.(10分)
(1)封建制,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3分)
(2)为中国谋幸福。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国共合作(筹建黄埔军校)。(3分)
(3)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1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2分)
19.(12分)
(1)美国内战。两极格局(雅尔塔体制)。日本投降。(3分)
(2)五四运动。(1分)新经济政策。(2分)
(3)秦朝。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3分)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分三个层次赋分,每层次1分,共3分 表述意思符合题意即可给分。
层次一:利用时间的具体性,如把握事件的起止时间等;
层次二:利用时间的连续性,如理解事件间的因果关系等;
层次三:利用时间的多样性,如归纳历史发展趋势或概括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等;
20.(14分)
(1)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西欧走向联合。(2分)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企改革)。(1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结束了法德战争局面,(2分)持续增长。(2分)
(3)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 活水平提高)。(1分)促进西欧各国经济增长。(1分)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2分)都谋求经济发展。(1分)
(4 )比较客观反映了历史事件的原貌。(类似表述均对给分。2分)
总结:连云港2013初三历史试题就为同学们分享到这里了,小编衷心祝愿同学们在2014年中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相关阅读:
备战2014中考各科目第一轮复习资料精汇
武汉市2013年高中统招考试历史试卷(带答案)
更多频道:首页中考中考历史中考历史模拟题
2016秋中华书局版历史九上第1课《原始社会》ppt课件1
2016秋中华书局版历史九上第22课《科学和思想》ppt课件1
2016秋中华书局版历史九上第1课《原始社会》ppt课件2
2016秋中华书局版历史九上第22课《科学和思想》ppt课件2
2016秋中华书局版历史九上第20课《第二次工业革命》ppt课件2
2016秋中华书局版历史九上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ppt课件2
2016秋中华书局版历史九上第19课《巴黎公社》ppt课件5
2016秋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上第8课《春秋战国的文化》word导学案
2016秋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上第18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技术》word导学案
2016秋中华书局版历史九上第1课《原始社会》ppt课件5
2016秋中华书局版历史九上第1课《原始社会》ppt课件4
2016秋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上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word导学案
2016秋中华书局版历史九上第23课《文学和艺术》ppt课件1
2016秋中华书局版历史九上第23课《文学和艺术》ppt课件2
2016秋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上第11课《汉武帝的“大一统”》word导学案
2016秋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上第3课《中华文明之祖》word导学案
2016秋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上第13课《秦汉的科学技术》word导学案
2016秋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上第7课《商鞅变法和秦统一六国》word导学案
2016秋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上第12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word导学案
2016秋中华书局版历史九上第19课《巴黎公社》ppt课件3
2016秋中华书局版历史九上第1课《原始社会》ppt课件3
2016秋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上第14课《秦汉的文化艺术》word导学案
2016秋中华书局版历史九上第23课《文学和艺术》ppt课件4
2016秋中华书局版历史九上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ppt课件2
2016秋中华书局版历史九上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ppt课件4
2016秋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上第16课《两晋与南朝》word导学案
2016秋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上第19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艺术》word导学案
2016秋中华书局版历史九上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ppt课件5
2016秋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上第1课《神州大地上的原始人类》word导学案
2016秋中华书局版历史七上第5课《甲骨文和青铜工艺》word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