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月考整理-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高三历史月考整理

高三历史月考整理

查字典历史网 2016-08-18

本文导航 1、首页2、非选择题

【摘要】在高三的紧张复习中,除了复习好知识点以外,做题也是很重要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历史月考,供大家参考。

第Ⅰ卷 选择题(50分)

一、在下列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25小题50分。

1.顺治皇帝时自然灾害很多,水旱累见,地震屡闻、冬雷春雪,陨石雨土。他把这一切自然现象都归罪于自己的不德,屡屡下诏罪己。这最有可能是受什么思想影响?

A.天人感应 B.仁政 C.性本善 D.存天理,灭人欲

2.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与这些制度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对应搭配正确的是

A.品行考试成绩门第声望 B.门第声望品行考试成绩

C.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D.考试成绩门第声望品行

3.下列观点中,与其他三个观点明显不同的一个是

A.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B.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C.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D.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

4.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这是对下列哪一艺术门类的评价

A.书法 B.中国画 C.文学 D.戏曲

5.某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商周金文青铜鼎、隶书竹简、楷书王羲之《兰亭序》摹本、行书关汉卿《窦娥冤》手稿。请判断,他最可能是下列何时何地的商人

A.汉都洛阳 B.唐都长安 C.宋都开封 D.明都北京

6.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由于其出身草莽,自小颠沛流离,且又当过和尚,即位后且残杀功臣,其长相如何在民间有多重版本,而大体可分为两类:①宫廷版:方面大脸,慈眉善目 ②民间版:五官不正,相貌丑陋 (见下图),符合朱元璋真相的是

A.图① B.图② C.图①图②都是 D.有待考证

7.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代表团来华,受到乾隆帝接见:事后,马嘎尔尼感慨道: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间没有沉没。下列史实支持马嘎尔尼论点的是

①强化皇权,反对变革 ②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③经世致用,舍本逐末 ④经商逐利,风气大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

8.悉尼胡克:《历史中的英雄》:假如我们给英雄下这样一个定义:英雄就是具有事迹创造性并且能够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古代希腊提防英雄人物的关键措施是

A.设立公民大会 B.成立五百人议事会

C.实行陶片放逐法 D.轮流执政;抽签选举

9.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百里先生曾说,欧洲近世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希腊思想之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指的是

A.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B.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C.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D.启蒙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

10.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之为发现的时代,是一个人的被发现和物的被发现的时代,导致这些发现的共同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B.天主教的传播和发展

C.中国四大发明的传播和运用 D.人们追求世俗的生活享受

11.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了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他们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表现在

A.批判神权统治 B.鼓吹人性解放

C.倡导思想自由 D.构建理性王国

12.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前期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

A.都以复兴古典文化为旗帜 B.都宣扬了资产阶级文化

C.都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D.都受到封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

13.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在这种令人极度失望的社会背景下兴起的文学流派是

A.启蒙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 C.现代主义文学 D.古典文学

14.观察下图,图一文学作品(《十日谈》)的内容与图二(《红楼梦》)的内容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A.反专制王权 B.反教会压迫 C.反殖民侵略 D.反封建礼教

15.《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除足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式。这突出体现了

A.彻底的反封建思想 B.绝对的平均主义思想

C.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D.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

16.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材料中所说的道是什么?

A.中国传统思想道德 B.科学技术

C.民本思想和制度 D.自然规律

17.孙中山认为,中国现在虽然没有大地主,但是一般农民,都是没有田的,农民所耕的田,大都是属于地主的,地主却不去耕作。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是替地主耕田,所生产的产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应该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空想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土地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C.主张用革命手段剥夺地主土地 D.体现了耕者有其田思想

18.辛亥革命后兴起了国货运动。当时民族工商业者创国货品牌,在广告上推销自己的商品,如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

C.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 D.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

19.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不包括

A.文者坚持婚姻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B.传统纲常伦理仍在盛行

C.小农经济受到冲击 D.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0.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下列各项,孙中山落实这一见解的行动是

①提出三民主义 ②改组国民党 ③进行北伐战争 ④确立三大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

21.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这段话属于弗格森对

A.创建美国联邦政府及其作用的评价 B.1776年革命派关于自由理念的批评

C.1787年联邦派关于自由解释的表彰 D.联邦创建前后不同自由观点的介绍

22.《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巩固苏维埃政权

23.以下两图反映了欧洲某一城市的变化。其中,图一摄于1961年8月,图二摄于1989年11月,它们分别反映的是 ( )

图一 图二

A.冷战开始和两极格局消亡 B.大国对峙加强和国家统一

C.军事冲突加剧和政权更迭 D.民族矛盾激化和暂时缓解

24.基辛格1993年的一次谈话中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问题,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能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根据上面内容,小张同学认为美国仍然是超级大国,主宰着当今世界,由此得出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都离不开美国参与的结论,该判断

A.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B.理解不准确,结论合理

C.理解得准确,结论不合理 D.理解得准确,结论合理

25.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C.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本文导航 1、首页2、非选择题

第Ⅱ卷 非选择题(50分)

二、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62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83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条件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35分)

26.(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几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

卢梭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的主要观点。(4分)并指出二者的相同之处。(2分)

材料三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们则拿出了资产阶级的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2分)欧洲启蒙思想家为什么能够拿出资产阶级的国家蓝图?(2分)他们拿出了怎样的蓝图?(4分)

材料四 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可以说启蒙思想促使知识和天赋人权的传播,因此使人们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和宗教生活。

(3)根据材料四的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试举一例简要说明启蒙思想是如何在中国传播并推动社会进步的。(4分)

27.(17分)明清时期商帮的崛起,为中国的历史画卷平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徽州地处皖南崇山峻岭之中,没有成片的耕地,粮食产量普遍较低,粮食供应的矛盾长期存在,人们寻求以商代耕的出路。徽州虽粮不足,可物产丰富。万山丛中盛产竹木、茶叶、陶土。手工业更具特色,纸、笔、墨、砚、漆器闻名全国。不少人最初就是以贩运土特产品起步发家的。大山挡住了徽州人的道路,但这里的水路可称便捷:上接闽广,下接苏杭。便捷的水陆,大大刺激了徽州人经商的积极性。

摘自《徽商网徽商历史》

(1)根据材料说明徽商诞生的原因(4分)。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2分)

村料二 徽商以左儒右贾的特色而区别于其他商帮,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是其写照。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徽商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在外经营,三年一归,新婚离别,习以故常。徽商贾而好儒,与封建官僚混为一体,或相互接托。徽商以其独特的生存理念在众多商帮中异军突起。

摘自电视片《徽州》解说词

(2)从徽商的兴旺中可以得到哪些经验(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终清朝之世,徽商会遇到哪些发展障碍?(4分)

材料三 中国国际徽商大会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经典式、综合性品牌盛会,为中外客商搭建经济技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安徽开放型经济发展。第一届大会于2005年在合肥召开,至2009年,已召开五届。

(3)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开发和利用好徽商遗产。(3分)

(二)选考题(15分)。请考生在第28、29、30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将所选题号标在答题纸上。

28.(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姑,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回答下列问题:

(1) 依据材料一指出沙皇俄国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所采取的变革措施和影响。(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采取了哪些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 (4分)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方式有何共同点?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4分)

29.(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于1937年9月参加了日中战争。日本宣扬这是为建设王道乐土、东洋和平的战争。当时,我不认为是侵略战争。

在战场上人类爱和平的使命感使我产生了疑惑,为此,我写了日记。我含着眼泪在日记中记下了黄河大堤被炸后的悲惨情景我在为日本军侵略的牺牲品而落泪,然而,自己又是侵略者中的一分子。我是忠于天皇敕谕军人天职乃临战当敌,片刻不可忘记武勇二字的盲从兵

(战后)所谓战争,就是包括了一切非人道的罪恶无比的巨大的恶魔口袋,它涂炭生灵,毁灭文化,使人间变成地狱。因为我们错了,所以必须反省,我为了洗刷自己的罪过一直在与军国主义斗争。 摘自《东史郎日记序》

材料二:幻想世上并没有天堂,这很容易,只要你试试看,在我们下面没有地狱,在我们上面只有天空。想象所有的人,都为今天而活,想象这世上没有国家,试试看,这并不难。没有杀戮或牺牲,也没有宗教,想象全人类,都生活在和平之中。想象世上没有占有,我想你可能做不到,不再贪婪,没有饥饿,四海皆兄弟。想象全人类共同分享这世界,你可以说我在做梦,但我不是唯一的一个,但愿有一天,你能加入我们,世界就能合而为一。 美国著名歌星约翰列侬的《给和平一次机会》(1969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东史郎思想的变化。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日本宣扬的建设王道乐土、东洋和平思想的认识。(9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约翰列侬的主要和平思想。这首歌曲创作的背景是什么战争?这场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30.(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拥有的破坏性武器使地球上不存在任何一块可以免于突然性的总毁灭的地方。逃脱这一命运的惟一希望在于通过超国家的方式来确保和平。必须创建一个能够通过司法仲裁解决国家间冲突的世界政府。这个政府必须建立在所有政府与国家都一致同意的含义明确的宪章基础上,并由该宪章赋予其对进攻性武器的惟一处置权。

――《迈向一个世界政府》节选自爱因斯坦致希伯莱大学的信(1946.3)

材料二 参加第二届联合国大会的五十五国政府的代表无疑会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最近两年之中――从取得对轴心国势力的胜利开始――在阻止战争方面,或是在就控制原子能以及在为重建遭受毁坏地区进行经济合作达成协议的方面,都没有取得明显的进展。

联合国不应因这些而受到谴责。任何一个国际组织所具有的力量都不会比宪章赋予它的势力更强大,也不会比它的成员国对它所希望的更强大。事实上,只要世界各国人民和政府意识到联合国仅仅是达到最终目标――确立为保持和平而被赋予充分的立法权和行政权的超国家的权威――的过渡组织,联合国就是一个极其重要和有用的机构了。

――节选自爱因斯坦《致联合国大会的公开信》(1947)

请回答:(1)依据材料,概括爱因斯坦的对当时世界形势的认识及解决办法。(9分)

(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爱因斯坦的认识。(6分)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15 ACBAD 610 DDCBA 1115 DBBBB 1620 ADAAD 2125 DCBAD

1.A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天人感应概念的掌握。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

2.C本题是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考查。

3.B本题是对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考查。B项体现的是重农思想,而其它三项体现的是工商皆本的思想。

4.A本题是对历史史实的考查。

5.D根据行书关汉卿《窦娥冤》手稿这一信息,可知时间是元朝以后。

6.D根据信息即可判断。

7.D本题是对时代特征的考查。清代政治上加强君主专制,经济上盛行重农抑商的思想。

8.C本题考查学生对陶片放逐法概念的掌握。雅典公民可以在陶片上写上那些不受欢迎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企图威胁雅典民主制度的政治人物予以政治放逐。

9.B根据题意可知希腊思想之复活是指文艺复兴借助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原始基督教复活是指宗教上的改革。

10.A本题是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这些发现的共同的根本原因应该从经济上考虑。

11.D根据题意可知,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是指启蒙运动。其突出特点是反对封建王权,构建理性王国。

12.B本题要求回答的是本质上的相同点,应该与阶级属性有关。C项说法虽然正确,但是不符合题目要求。

13. B本题是对浪漫主义文学兴起背景的考查。

14. B本题是对历史史实和时代背景的考查。

15.B

16.A题中中国擅长的是道的含义是中国古代注重传统思想道德教育。

17.D题中没有体现空想性 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C项说法错误;只有D符合题意。

18.A主要影响应该考虑对生产力的影响。

19.A本题是逆向思维型的题目。从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可以看出不包括A项。

20.D改组国民党体现了介绍俄国的建议;确立三大政策包括联俄。

21.D

22.C根据题意时间应该在《四月提纲》之后,所以革命指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3.B根据图片可知反映的是德国第二次的分裂和统一。

24.A

25.D前三项说法上错误。

26.(18分)

(1)观点:材料一: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材料二:社会契约论。(4分)

相同:都反对君主专制,具有民主性。(2分)

(2)根本原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2分)

根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分)

蓝图: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等。(4分)

(3)a.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民权,主张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并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大力宣传民主共和思想,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国初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大力宣扬民主与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答出三例中任意一例,均得4分)

27.(17分)

(1)耕地少,粮食产量低;自然资源丰富;传统手工业比较发达;水路交通便利。(4分)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资源和条件,积极寻求出路,知难奋进。(2分)

(2)经验有重视文化学习;坚守诚信的商业道德;吃苦耐劳;注意与封建政府的关系。(4分)障碍有各种税务摊派;官吏的敲诈勒索;政府的抑商政策;西方列强的经济扩张等。(4分)

(3)政府搭建平台;广泛联系海内外商界;发挥徽帮的纽带作用;扩大合作领域。(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3分)

28.(15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解析:此题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第(1)问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指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第(2)问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指的是国家扶持国营和私营企业的发展。

(1)措施:1861年签署废除农奴制的二一九法令。(3分)影响: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4分,只答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给1分。(2)经济:国家扶植和发展国营企业、私人企业。(2分)政治: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加强天皇制。(2分)

共同特点:都采取改革的方式。(2分)启示:与时俱进的改革推动着现代化进程。(2分)

29.(15分)【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思想变化:1937年刚参加战争时不认为是侵略战争,是建设王道乐土和维护和平;战争的残暴使东史郎对侵华战争产生了怀疑,内心的良知和罪恶感激烈斗争;战后反思忏悔战争的罪恶,同军国主义斗争,还历史真相。(6分) 评析:日本政府宣扬的建设王道乐土和东洋和平思想是日本帝国主义美化侵略战争和为侵略战争寻找借口。侵略战争永远不可能建设起王道乐土和和平,只能给邻邦和自身发展带来痛苦和灾难,只有放弃军国主义传统,才能真正实现东亚和平和繁荣进步(3分)

(2)思想主张:世界上没有国家,没有战争杀戮,人类永远和平;消灭贪婪和饥饿,人类平等;世界真正合而为一,人类共同分享幸福。(3分) 战争:越南战争。(1分) 影响:美国实行战略收缩,谋求缓和与对话,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美苏争霸呈现出苏攻美守的态势。(2分)

30.(15分)[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⑴形势:世界面临(破坏性)核武器的威胁;(3分) 当时的联合国不具备实现国际安全的军事力量与法律基础;(3分) 办法:在联合国框架基础上,建立一个世界政府。(或由联合国过渡到世界政府)(3分)

⑵是一位反战和平的倡导者;(3分) 是一位敏锐的、持批评态度的观察者;关注时事并提出积极构想。(3分)

【总结】高三历史月考就为大家整理到这儿了,高三是重要的阶段,大家要好好复习,备战高考。希望小编的整理可以帮助到大家。

浏览了本文的同学也浏览了:

高三历史月考练习汇总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整理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9课《电影与电视》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李世杰

2019年江门市初中历史学科课堂改革暨中考研讨会3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7课《忽必烈改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国级优课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赵晶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第2课时《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与监察谏议制度》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郭磊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郑伟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董晓英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李明志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李敏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7课《张居正改革》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孙阿明

与“高三历史月考整理”相关文章

热门学习指导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