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学期高二历史期中复习要点商鞅变法的经济改革-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下学期高二历史期中复习要点商鞅变法的经济改革

下学期高二历史期中复习要点商鞅变法的经济改革

查字典历史网 2016-08-18

历史的含义在中文中最早仅用史一字代表。小编准备了下学期高二历史期中复习要点,希望你喜欢。

经济富国:

(1)目的:以农求富,增强经济实力;

(2)措施:

①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的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

商鞅在经济上推行的重大举措是废井田、开阡陌。《史记》记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战国策》说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所谓阡陌,指井田中间的灌溉渠道以及与之相应的纵横道路,纵者称阡,横者称陌。封疆就是奴隶主贵族受封井田的界限。开阡陌封疆就是把标志土地国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度。法令规定,允许人们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赋税则按照各人所占土地的多少来平均负担。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商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工商为末业。因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商鞅还招募无地农民到秦国开荒。为鼓励小农经济,还规定凡一户有两个儿子,到成人年龄必须分家,独立谋生,否则要出双倍赋税。这些政策有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发展封建经济。

③统一度量衡:

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如今传世之商鞅量,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十八年大良造鞅监造,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从商鞅量中得知,商鞅规定的1标准尺约合今0.23公尺,1标准升约合今0.2公升。由量器及其铭文可知,当时统一度量衡一事是十分严肃认真的。商鞅还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等度量衡。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度量衡的统一,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的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对赋税制和俸禄制的统一产生了积极作用;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影响,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础。

关于商鞅变法为田开阡陌封疆的本义探讨:

为田开阡陌封疆是商鞅变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对它的基本含义,自古至今就有较大的争论,占主流的意见是:废除旧的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并允许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它的实施,标志着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在秦国得到确立。

但是这种说法早在古代就受到某些人的质疑,他们认为开阡陌实际上是置阡陌,不过,在他们眼里,商鞅变法还是起破坏井田制作用的,只是那叫做隳经界,立阡陌,变国家土地公有为个人土地私有。

现代不少学者沿着置阡陌的思路而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考辨。田昌五等主编《秦汉史》(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认为:开阡陌封疆只能解为设置阡陌封疆,而不能说成是掘掉井田的界。具体地说为田开阡陌封疆是指按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或十万顷的标准,以县为单位计算出土地总面积,除去山泽道路邑居,其余的耕地按良田一夫百亩的标准授予农民。授定之后,设立阡陌封疆,不许私自更动。袁林《论商鞅田制》(载《赵俪生先生八十寿辰纪念论文集》,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一文也认为,商鞅变法后实行土地私有制的说法不能成立,而是完善严密的田界系统,设立阡、陌、阡道、陌道,使随意改为田界变得十分不易,既保证了国家的土地所有权,同时又保证了农民的土地使用权。

相关高中历史知识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

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

(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如:刑法严酷;

商鞅制定的刑法非常严苛,如百姓违犯法律规定,在路边倒垃圾,就要被砍去双手,学习效率,如盗窃牛马者要处以死刑。商鞅推行的法律体现了轻罪重罚的思想,迫使人们遵守规矩,达到以刑去刑的目的。史书记载,商鞅一次在渭水边处决了七百多人,渭水为之变赤。

(2)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连坐法的推行以及轻罪重罚、什伍户籍制度及征收户赋,劳役沉重与燔诗书等法令一起,对全国城乡人民布下了一张严密的监察网,压得老百姓喘不过气来。

(3)变法并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如二十等爵制明确规定按爵位高低占有数额不同的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等等。商鞅实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影响。

(4)重农抑商:压制工商业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导致民主意识的弱化;

(5)焚烧史书,蔑视文化:摧残了文化,压制了思想,导致民族创新意识窒息;

(6)倡导君主独裁,选错了政治体制的方向。

相关高中历史知识点: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指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郡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商鞅变法的性质和特点:

1、性质:

商鞅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的一场彻底的封建化改革运动。

2、特点:

商鞅变法核心内容可概括为农战和法治。

商鞅变法是实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增加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的统治。商鞅变法的许多措施,如,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废分封,行县制、什伍连坐等不仅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与国家治理基础,对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商鞅变法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

(1)措施最全面: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

(2)措施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

(3)历时最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

(4)推行力度最大;

(5)成效最明显: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概述:一、历史背景:

1、政治:分封制宗法制遭破坏,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经济:铁器牛耕出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 。

3、军事(主观动力):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变法的直接推动力)。

4、思想:法家学说成为改革的思想武器。

[重点强调]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举措:

1、经济方面的主要措施有: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2、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措施有: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废除世卿世禄制

严格户籍管理制度,制定连坐法;

普遍推行县制;

制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

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可概括为农战和法治。

三、结果:

(成功)商鞅虽死,秦法未灭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积极作用:

 措施积极作用
经济废井田,开阡陌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
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
统一度量衡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
军事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严禁私斗)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也为人们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提供了一个途径
政治废除世卿世禄制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
普遍推行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司法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加强了户籍管理,为收税、征兵提供了依据;加强了专制统治
制定秦律,轻罪重罚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
文化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习俗塞私门之请推行分异令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

下学期高二历史期中复习要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课堂教学视频实录-王小结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堂教学视频实录-程雪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郭秀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张颖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走向民主政治》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刁玉玲

中考历史如何拿高分?这里讲的全是重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韩庆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赵晶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第30课 综合探究 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课堂教学视频实录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许伟

与“下学期高二历史期中复习要点商鞅变法的经济改革”相关文章

热门学习指导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