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高二历史必修三毛泽东思想知识点总结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小编准备了高二历史必修三毛泽东思想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一、萌芽时期(1921年7月-1927年7月)
1. 1927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创立。
2. 中共一大1921年7月: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3. 中共二大――1922年7月:讨论和制定党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
4. 中共三大――1923年6月12日:确定国共合作。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功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5. 中共四大――1925年1 月11日至22日,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
1925年12月1日,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第一次提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时期的标志。
1926年9月,毛泽东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6. 中共五大――1927年4月27日到5月9日,是在大革命的紧急关头召开的,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
1927年3月,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分析了农民的各个阶层,提出了党在农村的阶级路线,正确解决了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是中共领导农民运动的伟大纲领。
二、形成时期(1927年8月-1935年9月)
1.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
2. 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就国共两党关系、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毛泽东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
3. 三湾改编――1927年9月29日,这是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开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从组织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建设一支全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4. 中共六大――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明确规定了没收一切土地,
确定了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的阶级路线,对富农的政策也有调整,但没有根本解决。
1928年4月,朱德达毛泽东会师井冈山。
1928年10月,毛泽东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即在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农村根据地为战略阵地。
1928年年底颁布了井冈山《土地法》,没收一切土地。
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兴国《土地法》,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纠正。
5. 古田会议――1929年12月下旬,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主持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议案决定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和党的建设。
1930年,毛泽东发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以乡村为中心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1930年5月,毛泽东发表《反对本本主义》,指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第一次反对教条主义;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科学概念;基本形成了包含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周恩来在1929年首次提出这一概念)、独立自主的基本因子,基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的确立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 。
1930年12月16日,蒋介石对中央根据地开始进行第一次军事围剿。 1931年,基本形成一条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的地主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实行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限制富农。 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
解放战争时期:实行土地改革政策。
49年,成立后:在新解放区土改运动中实行保护富农的政策,保存富农经济。
合作化开展以后:对富农的政策采取从限制到逐步消灭的政策。
1934年10月初,中央红军一方面军主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10日晚,红军开始长征。
6. 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政策问题,瓦窑堡会议;思想问题:延安整风运动;作风问题,七大),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三、成熟时期(1935年10月-1945年6月)
1. 1935年10月19日,红一方面军长征胜利结束。1936年10月,会宁会师,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结束。
2. 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1935年12月,毛泽东发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论证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必要性。
1936年12月,毛泽东发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总结了中国革命四个基本特点。
1937年7月、8月,毛泽东撰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奠定了毛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践论》指出认识必须和实践相统一,《矛盾论》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抗日战争开始。
3. 洛川会议――1937年8月,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问题,制定了全面的抗战路线。
1937年9月22日,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阐明了抗日战争作战的形式,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
1939年10月,毛泽东发表《 共产党人 发刊词》:第一次提出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思想路线的角度);提出了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基本武器,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即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
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
1939年12月,毛泽东发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全新的科学概念,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前途,指出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并指明了中国现阶段革命的主要对象或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就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本国的地主阶级,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
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形成。
⑴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特点: 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⑵论证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⑶第一次完整的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制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提出了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方案。
(4)论述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并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政治纲领:---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国体)的民主共和国(政体-民主集中制)。
经济纲领:---是没收官僚资本主义归人民共和国所有,没收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容许民族资本的存在和发展,实行节制资本
文化纲领:---是无产积极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 。
(5)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这是新、旧民主革命在文化上的区别标志。
《 共产党人 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形成了毛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完善体系,标志着毛思发展与成熟。
1940年,毛泽东发表《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和《论政策》,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发展进步势
5.中共七大――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群众路线)、批评与自我批评。(区别其他政党的标志)
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专门论述了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将它提到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高度。群众路线基本内容: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并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的第一次总结,对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详细的全面的阐述。
四、继续发展时期(1945年7月-1956年)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及时将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改变为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1947年7月17日至9月13日,在西柏坡全国土地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10月,由中共中央公布实行。这个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1947年12月,毛泽东发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书面报告,阐述了经济、政治、文化纲领。
第一次把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归结为三大经济纲领:⑴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⑵没收蒋、宋、孔、陈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⑶保护民族工商业。
提出了土地改革的基本原则:第一,必须满足贫农和雇农的要求;第二,必须坚决的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1948年1月,毛泽东发表《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问题》,提出新民主主义政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权。
1948年4月,毛泽东发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革命的对象(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
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首次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问题。
1948年12月30日,新华社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献辞,首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全会着重地讨论了在现在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的问题,必须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党的中心任务,指出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务必继续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完整的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和政策,进一步完善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1949年9月21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纲领规定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民族政策是,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反对帝国主义和各民族内部的人民公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保障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在人大制定宪法前,它具有临时宪法作用,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遵守的大宪章。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的社会形态19491956)。
1949年以前的国内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1949-1953年的国内矛盾: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土改没完);1953-1956年的国内矛盾: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1956年以后的国内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950年2月14日,毛泽东访问苏联期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有关协定。
1950年6月,中共中央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人口多数的新解放区农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1950年6月6日,为全面实施《共同纲领》规定了明确的战略策略方针和行动纲领,并确定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以及所应采取的战略和策略方针。
毛泽东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提出经济恢复时期的重要任务;还作了《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提出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争取国家财政状况的基本好转。
1951年12月,三反运动,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五反运动,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1953年6月,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原则:国家按照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逐步把农民引导到互助合作的道路,逐步把个体农民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行为。
农业合作化过程中:互助社(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初级农业合作社(半社会主义性质);高级农业合作社(社会主义性质)。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由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在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在商业中实行经销代销等低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再逐步发展到部分行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对私人资本主义的赎买政策有:四马分肥(国家所得税、公积金、工人福利、资方红利)、定息(5%,7年变10年)。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剥削制度消灭的标志,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京举行,会议制定了第一步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了四个现代化,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科学技术、人大三届一次)、国防。
1955年,中共七届六中全会,初步形成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思想。
1956年1月14日至20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周恩来表述知识分子属于工人阶级,并提出向现代化科学进军的任务。在新中国成立后,党对知识分子实行的政策是:团结、教育、改造。
1955年4月25日,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提出了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
1957年12月27日,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指出:经济上,对国家、个人、集体的关系,毛泽东提出了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科学文化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我国文化艺术,促进科学进步的根本方针;政治上,团-批-团的方针;党和民主党的关系上,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对外关系上,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1954年首次提出的,1955年万隆再次重申)。
19591960年,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谈话:提出建设社会主义、除了工业、农业、科学(本来是交运)还要国防现代化;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邓子恢,积极支持包产到户,提出农业中要实行生产责任制。
1961年1月,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毛泽东强调要恢复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号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1962年3月,于广州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和文艺工作会议上,周恩来重新肯定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属于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而不是属于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
1964年12月,人大三届一次会议提出新的四化目标:现代化的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及两步走战略。
高二历史必修三毛泽东思想知识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