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一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分析-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高二第一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分析

高二第一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分析

查字典历史网 2016-08-16

读史可以明智,读史可以明兴亡、知更替,可以医愚,可以清心。小编准备了高二第一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题,每题1.5分,共计51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明朝初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王位即为明成祖,欲请方孝孺为其草拟即位诏书,成祖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此朕家事。相传方孝孺后被诛十族。明成祖的话揭示了中国古代哪一重要的制度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君主专制制度 D. 家天下的制度

2.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D.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3.《史记蒙恬列传》云: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湮谷,千八百里。关于这里的通道说法正 确的是

A.位于西南夷的五尺道 B.为了加强北部边防而修筑的直道

C.为征服岭南而修筑 D.为了防止北部蒙古族的入侵

4.近代思想家谭嗣同评论说:中国两千年之政,秦政也。意指秦朝对后世的影响是

A.秦的暴政成后世统治者警示 B.秦朝确立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格局和运作模式

C.秦朝郡县制影响中国两千年 D.清朝君主专制和秦朝本质相同

5.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一曰( )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 括号中应为

A.封建亲戚 B.世卿世禄 C.立子立嫡 D.敬天法祖

6.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 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7.西藏史籍《萨迦世系史》载:元帝辖十一行省,西藏之地面虽不足一行省,但为八思巴(吐蕃的大喇嘛,主持宣政院)之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委付于八思巴。以上材料表明:

①宣政院是统辖西藏地区政务和军事的地方机构 ②西藏已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

③元朝皇帝重视利用宗教来进行统治 ④八思巴是西藏地方的宗教领袖和行政长官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0.历史上欧洲版图的变化往往与大规模战争有关。与欧洲国家数量骤然增加有关的战争是

A.英法七年战争 B.普法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11.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合约,就是缔结没有兼并没有赔款的合约,根据此法令缔结的合约

A.在割地赔款的情况下成功退出一战 B.内容涉及秘密瓜分殖民地

C.使德国又看到了一丝希望 D.合约是屈辱的,违背了人民的意愿

12.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三条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线是法国北部、比利时到波罗的海南岸

B.东线是英俄军队对战德、奥匈军队

C.南线在巴尔干地区,主要是塞尔维亚对战奥匈军队

D.1916年西线战场发生了凡尔登战役和马恩河战役

13.一战又被称为堑壕战(是一种利用低于地面,并能够保护士兵的战壕进行作战的战争形式),双方都在试图打破这种格局,而新式武器的运用有利于打破战争的僵局。符合以上论述的典型战例为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

1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德作战,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列强以自身利益作为其外交政策出发点 B.意大利不守信用,背信弃义

C.同盟国内部矛盾不断激化 D.协约国方面具有一定的正义性

15.1917年有一则启事说:每个自由之子,快来吧!把话传过去,我们就要来了。拿起你的枪,亮给德国佬看,扬起旗帜吧,我们从来不畏艰难。我们不会回头,直到战争终了。这个启事的背景是

A.俄国发生大革命,共产党号召群众革命 B.奥地利政局改变,号召人民抵抗德国

C.英国决心参战,开始与德、奥等国作战 D.美国宣布参战,要招募人民从军入伍

16.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 的声浪大盛。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C.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确立 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

17.一战后协约国对德国问题的处理,既反映了报复和削弱德国的自私意图,某些 问题上也一定程度体现了民族自决原则。《凡尔赛和约》中对下列有关问题的处理兼有这两方面因素的是

A. 捷克斯洛伐克问题 B. 但泽自由市问题 C. 德国殖民地问题 D. 萨尔煤矿问题

18.斯塔夫里阿诺斯论述道:两次大战战后 时期的另一个差别是 ,1945年以后殖民地人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革命,这与1918年以后帝国权力的强化形成了鲜明对照。这里帝国权力的强化指的是

A.战胜国积极展开军备竞赛 B.战胜国实施民族自决原则

C.殖民地委任统治形式 D.法国在欧洲寻求安全保障

21.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及建立以后,世界上主要国家对这一新的国际秩序 感受各不相同。有人概括了这么几种不同的状况:①先悲后喜的获胜者;②得胜得利不得势的衰败者;③得胜得利的寝食难安者;④被排斥的孤独者。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①是美国,②是德国 B.③是法国,④是苏俄(联)

C.②是德国,③是英国 D.①是苏俄(联),④是美国

22.关于德日法西斯建立共同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是利用了经济危机造成的社会状况 B.都受到本国军事、封建历史传统的影响

C.都要求冲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D.都是通过民主选举上台的

23.20世纪30年代国际关系中最主要的矛盾体现在

A.英法争夺欧洲霸权 B.法西斯的进攻与反法西 斯斗争

C.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D.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间的抗衡

24.美国作家海明威所著的《战地钟声》,以1937年西班牙内战为背景,讲述了一名来自美国的国际纵队战士帮助西班牙人民抗击法西斯的故事。当时,干涉西班牙内战的法西斯国家是 ①德国 ②意大利 ③日本 ④匈牙利

A.①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

25.张伯伦与达拉第接受了希特勒的 条件,然后对捷克政府施加极大压力,要它屈服,即签署它自己的死亡证书。事实证明,这一证书

A.给欧洲带来两年的和平 B.刺激并便利了德国的侵略

C.推动了三国轴心的建立 D.直接促使《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26.到9月中旬,德国人已经打到这座城市的中心,在那里,他们陷入了困境。他们的飞机已将这座城市炸成一片废墟。似乎有悖常理的是,这使德国人不能利用他们的坦克优势人们在地下室里、在屋顶上、在小巷、院子和下水道里短兵相接。这种现象最有可能在下列哪一战役中出现?

A.斯大林格勒战役 B.莫斯科战役 C.库尔斯克战役 D.柏林战役

27.二战时,罗斯福表示:我不想让 美国在战后承担重建法国、意大利和巴尔干各国的重担。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他的意思是

A.国家利益应与责任相联系 B.法意等国应自主完成重建

C.欧洲各国应共同维护和平 D.美国将放弃在欧洲的利益

28.1940年12月底,罗斯福在一次广播讲话中说:美国不能用缩进被窝、蒙头大睡的办法回避危险或对危险害怕,必须成为民主国家伟大兵工厂。随后不久,美国

A.通过了新的《中立法》 B.通过了《租借法》

C.与英国共同发表了《大西洋宪章》 D.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29.1951年,美、英等国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媾和会议,签订了对日和约。中国、朝鲜、越南被排除在会议之外,参加过对日作战的印度和缅甸拒绝参加会议,苏联等国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该和约的签订违反了

A.《联合国家宣言》B.《开罗宣言》 C.《雅尔塔协定》D.《波茨坦公告》

30.二战期间,某次国际会议及其宣言是反法西斯联盟主要国家在战争后期建立有效军事合作的重要步骤,对加强盟国团结、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彻底打败德、意、日法西斯产生了重大作用和影响。该会议是在右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31.联合国的宗旨有: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下列各项中,属于联合国为贯彻上述宗旨而开展的活动有

①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②通过《世界人权宣言》

③签署《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④成立非殖民化特委会

A.①②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32.联合国的第一次维和行动是在

A.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B.朝鲜战争期间 C.两伊战争期间D.海湾战争期间

33.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似之处是

A.战前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 B.欧洲的西线始终都是主要战场

C.战后开始出现社会主义国家 D.英法两国都在战争中遭到削弱

34.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使这两次世界性大战得以发生的因素是

①少数大国争夺世界霸权 ②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③军国主义政策的推行

④由于科技进步,制造出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现代交通、通讯工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主观题(35题16分,36题24分,37题9分,共49分)

35、(16分)临海历史悠久,临海历代行政建制的沿革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变革的缩影。

从夏朝开始,临海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和属地演变情况。夏、商、周时,临海属瓯地(中原地区对东部海边密林地区的统称,未由中央实质统辖),春 秋时属越地,战国时属楚。秦统一六国后,属闽中郡。西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置回浦县,为东部都尉治,设县治于章安,属会稽郡。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台州,?设台州路总管府;公元1368年,台州路改为台州府,隶属浙江省。自唐至清,临海历来为台州的州、郡、路、府治所。

中国临海官网

(1)春秋战国时期属地演变原因是什么?(1分)说明地方管理制度方面有何变动?(2分)

(2)闽中郡的建立与秦始皇的哪一军事行动有关?(1分)从西周到秦汉临海建制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历史发展趋势?(4分)

(3)台州得名与州的建制相关,作为一种地方区划州最早在何时出现?(1分)其性质经历了怎样的演变?(2分)?处最早 可能是什么朝代?(1分)

(4)台州在元代应隶属于什么行省?(1)行省制的创立有何意义?(3分)

36.(24分)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和平不是无条件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像弗洛伊德一样,罗曼.罗兰在一战后也一直对生命的轻易丧失保持一种悲恸的敏感,而他的反战经验也使得他很自然的对于战后的犬儒主义、暴力主义和强权主义持否定态度。为了防止新的战争,他呼吁欧洲人行动起来维持和平。《世界史专业论文》

(1)根 据材料一,一战后兴起了什么思潮?(1分)为什么此思潮当时会盛行?(2分)结合所学分析一战后各国为维护和平做了哪些努力?(3分)

材料二 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 备利用它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

据[英]凯恩斯 《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4分)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该审判原则于1946年12月11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了《纽伦堡原则》,其内容有:

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罚。

违反国际法应受处罚的罪行是:(一) 反和平罪:计划、准备、发起或进行侵略战争或破坏国际条约、协定或承诺的战争;(二)战争犯罪:违反战争法规或习惯,出于某种目的或在占领区内,实施包括但不限于谋杀、虐待或奴役平民居民,谋杀、虐待战俘;(三)反人道罪:对任何平民居民进行谋杀、生物实验、放逐和其他非人道行为,或基于政治、种族、宗教背景的迫害,而此类行为已实施或此类迫害已执行或此类行为与任何反和平罪或任何战争犯罪相关联。

摘编自何勤华《纽伦堡审判》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惩处的战争责任对象有何不同。(2分)概括说明《纽伦堡原则》的意义。(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从战败国处置角度分析为什么二战后能维持世界范围内长时间的和平?(4分)

37.(9分)

材料一 1916年5月底,英、德之间爆发的日德兰海战是一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被称为大炮巨舰的高峰。在战斗中,英国出动了约150艘军舰,德国出动了约100艘军舰。虽然最后英国舰队的损失大于德国舰队,但英国海军仍然掌握着制海权,迫使德国海军龟缩在海港中,只能派出潜艇四处活动,寻机击毁英国的舰船。

材料二 中途岛海战在二战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战争中美日双方的兵力对比极其悬殊:日本方面集结了8艘航空母舰,11艘战列舰,80余艘巡洋舰、驱逐舰和700余架舰载机;美国方面3艘航母,23艘巡洋舰和驱逐舰,200余架舰载机。结果美军用1艘航母和l00余架飞机的代价,使日军损失了4艘航母、300余架飞机和大量训练有素的飞行员。之后,日军开始丧失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摘编自《20世纪著名的世界海战》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两次海战的不同点。(4分)

(2)有人从这两次海战中得出认识:战争中,战略的胜利往往比战术的成果更重要,有时战术的胜利却是战略上的失误,试再举一例海战加以说明。(5分)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第一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希望大家喜欢。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走向民主政治》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刁玉玲

中考历史时间轴

高晓艳 《中考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课堂实录

中考历史周年热点探析2

高考历史客观题主观化,主观题多样化,题型灵活多变该怎么作答?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堂教学视频实录-熬明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郭宏科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孙泽英

螺蛳历史

高考历史一轮 世界现代史 第3讲 斯大林模式

与“高二第一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分析”相关文章

热门学习指导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