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新郑市上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试题(新人教版带答案)
历史的含义在中文中最早仅用史一字代表。小编准备了上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试题,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
1.董仲舒认为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2.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对其内涵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融合了黄老之学、法家主张,充满了迷信,没有多大价值
B.新儒学从根本上摒弃了为政以德的先秦儒学民本思想
C.强化君主专制的同时主张人君行仁政以顺天道
D.顺天命与大一统的政治思想符合汉高祖的统治需要
3.西汉宣帝年间出现了一次天文现象,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联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B.大一统主张
C.天人感应主张D.无为而治主张
4.下面是 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 )
①儒家思想渗透在书院的教育中 ②儒家思想包含自身修养的重要内容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④书院注重个人品德的养成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5.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材料表明( )
A.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 B.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
C.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 D.明确学生最高学术目标
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根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7. 明代商人王现曾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天之鉴也。(《故王文贤墓志铭》)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商人致富要遵循道德规范 B.经商和读书在方法上是一致的
C.商人要向读书人学习文化 D.经商成功后可以去研究学问或做官
8.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专论李贽说: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社会环境:儒学家提倡三教合归儒
B. 个人理智:强调三纲五常以巩固君权
C.廉洁和诚信:挑战正统的思想和主张
D.形成丛林: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主流
9.清代诗人龚自珍诗曰: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该诗中的人才在当时的中国凋零的直接原因是( )
A.程朱理学束缚 B.僵化的科举制 C.中西文化不交流 D.专制政治
10.之所以称古希腊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主要是因为( )
A.希腊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 B.希腊涌现了众多的哲学大师
C.希腊先哲最早怀疑宗教神话,强调人的价值 D.希腊人最早研究自然哲学
11.我们把智者运动看作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下列说法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有( )
①万物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 ②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
③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④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都是由人制定的(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普罗泰哥拉说: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他把感觉看成是真理的标准,含有主观唯心主义成分
B.他看到了不同人的感觉有对立与差异,体现了人类认识的深入
C.他忽视了人在现实中的地位
D.他重视人而怀疑神
13.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是出于无知。这是古希腊一位哲人强调知识对人的道德的作用,这位哲人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普罗泰哥拉
14.一个时代的政治文明与同时代的思想文化密切相关,下了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智者学派的产生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
B.儒家思想的独尊导致了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C.罗马法的发展完善与罗马疆域的扩展相关联
D.明末反封建民主思想折射出封建制度的衰落
15.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米兰多拉说:(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我创造了你,使您成为非上天的、非人间的、非永恒的。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畜牲;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这表明他认为( )
A.人不是上帝创造的 B.人是无理性的 C.人的地位在上帝之上 D.人是伟大的
16.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
A.开始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17.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卢梭这句话强调的是( )
A.三权分立 B.天赋人权 C.社会契约 D.人非工具
18.启蒙思想家们用人权反对王权,用人道对抗神道,用人类理性否定宗教愚昧,用自由平等代替封建等级专制,这主要是为了( )
A.打破教会的思想控制 B.宣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合理性
C.清除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 D.启迪人们的反封建意识
19.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认。这足以.证明( )
A.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
B.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表达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看法
C.儒学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
D.中国文化在欧洲启蒙思想家中产生过影响
20.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的学说的提出者是( )
A.孟德斯鸠 B.狄德罗 C.洛克 D.伏尔泰
21.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 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人类社会的第三大定律是指( )
A.三权分立 B.社会契约论 C.天赋人权 D.人民主权
22.有学者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后者被看成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主要是因为( )
A.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B.促进了亚洲国家的社会改革
C.规划了资本主义的政治蓝图 D.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准备
23.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这是因为( )
A.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
B.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基础
C.有些启蒙思想家本身就是科学家
D.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都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
24.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 )
A.智者学派思想人文主义思潮 B.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
C.君权神授说社会契约论 D.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
25.法国启蒙思想体现了一个历史时代的特征,主要是指:( )
A.它是18世纪世界上最先进的思想,而后影响全世界
B.新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产阶级夺权的需要
C.深入体现了反特权.反宗教神学的需要
D.反映了资产阶级对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的需要
26.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作用上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
27.隶书是我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 )
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古文和金文
B.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
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
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
28.汉字开始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具备的历史条件不包括( )
A.对汉末社会危机的反省 B.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C.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 D.国家统一,王朝鼎盛
29.有一位政协委员曾建议,全国用十年的时间逐步恢复繁体字,引起社会的广泛议论。假如你对此持反对意见,最主要的理由是( )
A.中国人已经习惯了繁体字
B.汉字由繁到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C.简体字已经得到海外文化的全部认可
D.简体字更具有艺术魅力
30.中国古典文学领域群星灿烂,成就辉煌,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①《离骚》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
②西汉的赋反映了当时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③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④明清小说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文化心理需求
A.①② B.③④ C. ②③ D.①④
31.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认为: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叙述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①以理学为核心的新儒学形成 ②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取得重大进步 ③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④风俗画成为画坛的亮点(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2.明清时期小说成为文学主流的有利条件有( )
①商品经济发达和市民阶层的崛起 ②印刷术的不断完善 ③文化的普及和发展 ④八股取士的制度
A.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3.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反映了 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②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③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④城市经济的繁荣(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34. 下列古代绘画作品中,绘画风格属于文人画的是:( )
A.《墨梅图》 B.敦煌壁画《胡旋舞》 C.《清明上河图》 D.《天王送子图》
35.右图是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的名画《墨竹图》,他笔下的竹子,竹竿瘦劲挺拔,富有弹性, 枝叶颇简,以少胜多,典型的反映了元明清时期的绘画特点,关于这一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注重写实
B.注重意境
C.借物抒情
D.神韵意趣
36.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
A.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
37.张晓明老师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上给同学们出了以下判断题,其中符合史实的有 ①人称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都装满爱看的纸质书 ②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 大革新 ③楷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④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38.所到之处,羊皮纸被取代。事实证明,它的价值十分显著:过去,用羊皮纸制作一本《圣经》,至少需要300张羊皮。文中提到的技术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司南 D.火药
39.爱因斯坦曾经对某一发现作出过这样的评价:这一发现成为20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改变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他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的理论。这一评价称赞的是( )
A.量子假说B.光电效应C.万有引力定律D.量子力学
40.在17到19世纪的科学领域,直接受到宗教神学观念束缚而其发现又明显冲击神学观念的是( )
A.物理学 B.历史 C.电学 D.生物学
41.19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对社会结构的改变,主要体现在( )
A.资产阶级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
B.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垄断组织的形成
C.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D.电车使城市居民出行方便起来
42.英国科学史专家丹皮尔在《科学史》中指出:那时哲学与科学仍是混淆不清。连笛卡尔在为天文学建立一种力学理论时,也把它放在经院哲学的相反的观点和认为物质的本质是广延性的形而上学见解的基础上。牛顿摆脱了这些先人之见,实在是一种真正的进步。牛顿的进步性主要在于( )
A.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理论 B.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
C.放弃了对宗教的信仰 D.首次对自然规律进行理论性概括
43.下列叙述,属于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是( )
①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②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③穷人是命运悲惨的弱者,富人则是被上帝选择的强者 ④进化论直接批判了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
A.①③ B. ①② C.①③④ D. ②③④
44.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那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
45.史学家郝延平在《由守旧到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以中国为中心到以西方为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46.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读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适用于( )
A.洪秀全的绝对平均主义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47.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而进行的努力是()
A.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新文化运动
C.李大钊等人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D.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
48.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如此普遍的阅读到白话文,新文化运动中的两篇文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们是()
A.《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 B. 《海国图志》和《狂人日记》
C.《庶民的胜利》和《文学革命论》 D. 《孔子改制考》和《文学改良刍议》
49.陈独秀指出: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通之决心,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这句话说明( )
①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目标直指孔教 ②儒家思想束缚了民主和科学的传播
③陈独秀认为儒家思想和民主政治完全对立 ④全盘否定了儒家文化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50.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思想相比较,新文化运动主要新在( )
A.彻底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B.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和平等思想
C.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D.传播了达尔文的进化论
5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钱玄同(著名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之父),认为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剿灭中国文化,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等等,这说明新文化运动存在下列哪种现象( )
A.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儒家思想不再居正统之位
B.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C.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者绝对否定的偏向
D.有利于文化普及繁荣,使语言和文字紧密统一,为民众接受
52.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B.工农运动的发展
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D.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
53.近代中国曾出现许多期刊,其中部分存在的时间较短,影响也不大,但期刊的名字却反映出时代气息,例如:曙光、新社会、新中国、进步青年、新生、新气象、救国、自由、新妇女等,这些期刊表达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主旋律是( )
A.爱国主义 B.民主科学 C.追求真理 D.平等进步
54.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反抗外来侵 B.发展资本主义 C.救亡图存D.反对专制统治
55.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利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机,那么这样的 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就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 )
A.鸦片战争中的新思想的代表 B.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
C.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 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代表
56.《海国图志》远远不止是一部地理著作,如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远非一部生物学著作一样。它引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显示着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眼光和气度。梁启超说:治域外地理者,(魏)源实为先驱。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 )
A.《海国图志》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B.魏源被人们看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C.魏源是第一个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人
D.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冲破了传统的夷狄观
57. 费正清认为:在1911年以前约十年间的中国精神生活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外国的影响。中国人对外国生活怀着好奇心理并且倾向于采用外国思想,这种情绪自从1860年前后已在慢慢地增长,到19世纪90年代以后又加速发展了,而在1905年以后达到了发狂的程度。19世纪90年代以后思想加速、发狂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工业的发展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洋务运动的破产 D.各种救国思想盛行
58.17世纪前,欧洲主流观念极力在中国与欧洲间寻找相似性:18世纪时开始建立起中国是欧洲的对立面的认识,这个观念一直统率着欧洲人的中国观;一战后,有个别学者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共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观点。由此可见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共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观点。由此可见( )
A.中西文明在碰接中逐渐融合 B.欧洲始终非常敬仰中华文明
C.欧洲对华认知停留在启蒙时期D.欧洲对华评价取决于其现实需求
59.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 )
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 指出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缺陷
C. 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理念 D.否定资产阶级宣传启蒙思想的作用
60.汤因比说: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 )
A.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 B.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
C.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 D.辩证看待历史的发展
二.材料解析。
61.(25分)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y,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 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8分)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8分)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9分)
62.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发表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图固,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土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在认识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的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4分)
(2)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4分)
(3)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重大影响?(7分)
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高二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5CCCBC 6-10CACBC11-15DCCBD16-20BBDDA 21-25BCACB 26-30AADBC
31-35ADDAA 36-40 ADAAD41-45BDBCA 46-50BBADA 51-55 CCACC56-60 DADBB
61.(1)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 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8分)
(2)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 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
评价: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制度设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8分)
(3)考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作答:
①黄宗羲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被近代资产阶级革命 派所继承,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 ②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传入中国,不仅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而且为资 产阶级政治实践和制度设计提供了借鉴; ③两者的思想都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共同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9分)
62.(1)材料一认为外来侵略是中国面临的大祸;材料二则认为中国的大祸是国内的民权之说。 (4分)
(2)材料一只认识到西方技术先进,材料二反对西方民权学说,两者根本上都是维护封建统治。而材料三主张冲破封建制度和封建意识形态,要实行民主与科学,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4分)
(3)材料四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影响:李大钊宣传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旗帜。(7分)
上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