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高中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期中检测及答案
历史的含义在中文中最早仅用史一字代表。查字典历史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村庄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经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孙: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蔽体,食能果腹,足矣得饶人处且饶人浪费一粒粮食就会遭到五雷轰顶。你认为老人的言论反映出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思想
①儒家 ②道家 ③墨家 ④法家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3.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4.近代学者陈寅恪指出:佛教经典言: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之演变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下列各项中符合他所说的新儒学的是
A.提出天人感应的思想主张 B.形成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C.构建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 D.强调经世致用的进步思想
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6.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经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二者的共同之处不包括
A.都否定了传统主流思想文化 B.都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发展的产物
C.都对此后的近代民主革命产生了影响 D.都体现出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
7.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8. 公元1500年左右,欧洲出版了大约4万册图书,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求知欲。此种情形直接得益于
A.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 B.新教翻译出版圣经的需求
C.人文学者传播古典文明的需要 D.大学发展对图书需求量的增加
9.明代小说家许仲琳(约1567~1620年)所著的《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箭、火弓、火炮等物,山下抛放一会儿地塌山崩,霎时间雷轰电掣。该描写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的国家 B.火器的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C.神魔小说远远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 D.明代及以前军事上已经使用火器
10.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A.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
11. 汉印体现了汉代文化艺术博大雄浑的气象。为适合印面的方形,其布局严正均匀,端庄大方,笔画多方折、盘曲。下列篆刻最能体现上述特征的是
12.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A.《诗经》 B.楚辞 C.汉赋 D.唐诗
13.宋朝的《清明上河图》备受史学家关注,在欣赏宋朝的《清明上河图》时,参观者表了以下见解,其中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甲:它反映了两宋时期宫廷画的活跃 乙:它是北宋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的产物
丙:它是北宋张择端的代表作 丁:它以表现社会风俗为主题
A、甲 B、乙 C、丙 D、丁
14.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认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
A.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
B.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C.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D.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15. 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16.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17.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 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18.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
A.取得了重大突破 B.被全社会所认同 C.推动了政治改革 D.取得了彻底成功
19.文学家沙汀在回忆故乡川西北的绵阳在辛亥革命后服装的变化时说:那时,大家把辛亥革命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男的一般装束是用黑绫子、黑纱帕包头,后头吊半截,说是给崇祯皇帝(明朝末代皇帝)戴孝。这作为个案可以反映
A.民族主义被民众狭隘理解 B.民权主义获得广泛认同
C.民众的审美情趣发生变化 D.民生主义最为当时所需
20.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1.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主要著作有
①《论十大关系》 ②《论人民民主专政》
③《新民主主义论》 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
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23.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 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 明苏格拉底是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24. 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专制、提倡法治。他认为,防止专制的根本途径是
A.以民意制约权力 B.以道德制约权力
C.以权力制约权力 D.以权利制约权力
25.近代思想家、历史学家梁启超在《新史学》写道:夫所以必求其公理公例者,非欲以为理论之美观而已,将以施诸实用焉,将以贻诸来者焉。历史者,以过去进化,导未来之进化者也。梁启超的主要观点是:
A.史学应追求理论的美观 B.历史研究应为现实服务
C.历史研究具有永恒的价值 D.史学研究贵在博古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50分,第26题28分,第27题22分。)
26.(2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 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
材料四 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7分)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6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6分)
(4)在材料四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归纳陈独秀反孔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6分)
(5)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3分)
27.(22分)一个世纪以来,民族主义作为中华民族从古代文明走向现代文明的一个核心观念,在近现代中国社会大变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族)被设想为由平等的成员组成的主权共同体在一个又一个的欧洲国家里,封建的等级社会相继被以世俗、平等为原则并宣称人民主权的社会所取代,这些社会被重新界定和重新建构成民族国家。
美格林菲尔德《民族主义:走向现代的五条道路》
材料二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三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 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材料四 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利益的政权形式,只有人民当家作主才能体现真正的民主。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五 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很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问富裕。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想原则。(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4分)提出这一主题的
根本依据是什么?(3分)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孙中山和毛泽东对民主政治的不同主张。(4分)
(4)邓小平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材料五中邓小平所阐述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说1992年的南方谈话是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5分)
参考答案
CDBCD ABADA BAABD CBAAD BDBCB
26.(1)主张: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
背景: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7分)
(2)思想特征: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
影响: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6分)
(3)特点:多元性(兼收并蓄)
原因:唐朝实行开放政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等。(6分)
(4)评价:孔学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缺点更多。
理由:孔学阻碍思想文化自由发展,宣扬封建纲常等级学说。
影响: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准备了思想基础。(6分)
(5)认识: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而变化,思想文化在吸收融合诸多文化因素中发展和丰富。(3分)
27.(1)思想原则:世俗主义、平等主义、人民主权和建立民族国家。(6分)
(2)主题: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不能只答反帝反封建,这只是革命任务)(4分)
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3分)
(3) 不同主张:①孙中山: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2分)
②毛泽东:实行人民当家作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4)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分)
南方谈话深化了改革开放,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奠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3分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期中检测,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